(共27张PPT)
朱德司令深情著文祭奠贤母
延安军民隆重聚会哀悼楷模
一位平凡的母亲带着遗憾离世而去,中共中央机关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她,就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追悼会上,毛泽东等亲颂挽词……。她的优秀品质被世人所敬仰,她,是伟大的。在延安指挥各解放区战场反攻的朱德伤心不已,泪眼蒙咙中,母亲携他走过的历程浮现在眼前。
文化自信:在用小标题概括母亲的具体事例中,体会母亲的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坚强不屈、深明大义、爱憎分明的情感,感受母亲的育人智慧,培养学生对传统美德
和淳朴家风的认同和传承感。
语言运用:在语句赏析、比较阅读等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梳理、整合与探究,理解
人物形象特征,体会回忆性散文语言的朴实无华之美,培养语感。
思维能力:在各抒己见的实践活动和个性化的阅读体验里,深刻体会先贤们的舍家为
国、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强调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
审美创造:通过感受、理解、欣赏故事人物及语言,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培养高雅的阅读情趣。
核心素养:
溺死( ) 私塾( ) 劳碌( )
和蔼( ) 迁徙( ) 佃农( )
管束( ) 祖籍( ) 慰勉( )
韶关( ) 衙门( ) 外甥( )
妯娌( )周济( ) 不辍( )
为富不仁( )
●
●
●
●
●
●
●
●
●
●
●
●
●
●
●
●
●
●
nì
shú
lù
ǎi
xǐ
diàn
jí
wèi miǎn
sháo
yá
shēnɡ
zhóu li
jì
chuò
rén
shù
课前预学
( )勉强( )倔强( )强大
强
( )飞溅
( )溅溅
溅
qi ng
qiàng
qiáng
jiàn
jiān
shú ( 熟 )悉
私shú( 塾 )
shú( 孰 )与争锋
wán( 碗 )碟
wán( 婉 )约
wān( 豌 )豆
妯娌:
哥哥妻子和弟弟妻子的合称。
周济:
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和平:
悲惨:
温和。
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为富不仁:
靠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慰勉:
安慰勉励。
任劳任怨:
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任务一 用小标题概括母亲的具体事例,理解概括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1 浏览课文,明确课文记叙母亲的具体事件所在的语段
回忆我的母亲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1)
回忆母亲“很多事情”(2--13)
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14--17)
作者围绕“勤劳”两字,展开对“很多事情”的回忆,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活动2 找关键词或句子,用小标题概括母亲的具体事例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比喻忍受千辛万苦或吃尽辛苦。
3、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4、每日不歇,辛勤劳动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区别:
5、 同学一 我帮母亲做繁杂的家务
同学二 母亲边做边教我生产知识
(注意叙述主体)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用桐子榨油来点灯
吃杂粮饭
自己生产衣服
6、维系用度
聪明能干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协调家务,周济亲戚
层次小结
活动3 自主阅读8--13段,与同桌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3、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4、每日不歇,辛勤劳动
5、教我生产知识
6、维系用度,聪明能干
7、协调家务,周济亲戚
8、增强朴素的阶级意识
9、 。
10、支持并慰勉我的革命
11、 。
12、 。
13、热爱生产,不辍劳作
东挪西借,送我读书
支持革命,甘当农妇
不离土地,一直劳作
贫苦的家境
平凡中的伟大
广阔的社会
用小标题概括事件的方法:
1. 在把握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抓关键词或句进行概括。
2. 以主要人物为表述对象进行概括。
3. 结构力求工整。
4. 相同内容要归纳整合。
任务二 把握典型事件,体会母亲的品格
活动1:再读典型事件,体会并概括母亲的品格,完成下表
生活背景 母亲“勤劳一生”的典型事件 母亲的品格
贫困的家境 含辛茹苦,养育子女 每日不歇,辛勤劳动 教我生产知识 维系用度,聪明能干 协调家务,周济亲戚
社会的背景 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不怕困难
有远见
支持并慰勉我的革命 依恋土地,习惯劳作 支持革命,甘当农妇 直到老年,不辍劳作
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聪明能干
勤劳一生
深明大义
母亲的品格小结:
勤劳俭朴的习惯
宽厚仁慈的态度
坚强不屈的性格
深明大义的精神
爱憎分明的情感
这部分采用的是寄情于事的写法。作者把深深的敬爱和怀念都渗透在对往事的回中,不用铺张渲染的描写,只以朴实、简洁的叙述,来表达自己深沉的感情。
朱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朱德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对他影响最深的是母亲钟氏。他深情地追忆自己的母亲:“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这样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朱德从小养成了勤劳的好习惯。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俭朴的家风,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养成了勤俭廉洁的好习惯,一生都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活动2 再读课文,感受简朴的家风对朱德的深远影响
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
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党史博览》2003年第10期
典型事件 母亲教益
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
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
母亲聪明能干
母亲对地主劣绅的反抗,对“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坚定支持,
任务三 阅读文本,感受母亲的深情
活动:阅读14、15段,结合具体事例,说说从母亲身上得到的教益
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
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让“我”拥有了革命的意志
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怀念的情感。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和鼓励,这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任务四 阅读重要语段,了解作者表达对母亲深情的方法
第5段: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总括母亲每日辛劳的情况,饱含深情
描写母亲劳动的模样,对母亲心痛关爱
叙述交代母亲对我的教导效果,表达对母亲的心痛、赞美和感激之情。
活动: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作者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深情
第6段: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交代家庭阶层,体现母亲善于持家、
聪明能干
对比突出母亲善于持家、聪明能干,
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侧面体现母亲用心持家,作者发出内心的赞叹敬重
第8段: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零零)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典型的环境描写中表达对母亲的同情理解、敬佩爱戴
小结
1. 作者用平实的叙述展现对母亲的感念深恩。
2. 用对比、典型环境描写等写作手法表达对母亲的理解敬重深切怀念之情。
第14段: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第13段: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议论
记叙
总结性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对往事的回忆
议论,承接上文2--7段回忆,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激之情
第16段: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抒情,深化感情,抒发作者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怎么理解?
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会在一起
1. 议论段,与前文紧密呼应,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 抒情段,抒发哀痛,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小结
任务五 ,各抒己见,表达对母亲的恩情
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任务六 比较阅读,感受本文质朴无华的美感
【甲】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乙】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直接陈述
委婉含蓄
重辞藻
多白描
重修辞
不雕饰
小 结
1、 甲段文字质朴无华,朴实而不虚夸,直接陈述事情,多用白描,不雕琢,不矫、
情,平淡中蕴含深意,给人真切平易的感受。 乙段文字典雅华美,典范而雅
致,多含蓄表达,有文采,重修饰和辞藻,在庄严的描写中给人文雅隽永之感。
2、本文所刻画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妇,生活在贫苦的农民家庭,是一个平凡的
人,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也是平实真切的,没有半点的矫情,所以最适合表达的
语言是质朴无华的语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正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
落尽见真淳”。
例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 唐 ]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行路难(其一)
[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朴实无华)
(典雅华美)
问题: 在你的记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位特别的长辈,在你的成长中给
你无限的鼓舞与力量,让你对他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呢?请你用
叙述为主、议论抒情为辅的表达方式,将记忆中最典型的故事和最
真挚的情感书写下来吧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