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u:64
卷Ⅰ(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②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方程式能正确的表示水解反应,且溶液呈酸性是
A、HS—+H2O ≒ H2S+OH— B、HCO3—+H2O ≒ H3O++CO32—
C、Fe3++3H2O ≒ Fe(OH)3+3H+ D、NH4++H2O = NH3·H2O+H+
3、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 +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小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4、相同体积的pH=3的强酸溶液和弱酸溶液分别跟足量的镁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溶液产生较多的H2 B.强酸溶液产生较多的H2
C.两者产生等量的H2 D.无法比较产生H2的量
5、从下列事实,找出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HBr+HBrO,当加入NaOH溶液后颜色变浅
B.对2HI(g)≒H2(g)+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D.反应:N2+3H2≒2NH3,温度过高对合成氨反应不利
6、在反应3H2 + N2 ≒2NH3 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 / 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 /(L.s),则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A.0.44s B.1s C.0.33s D.2s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的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B.所有自发过程都将导致体系的熵值增大
C.有序性越高,熵值就越低 D.对于同种物质,在气态时其熵值最大
8、已知:2CO(g)+O2(g) = 2CO2(g) ΔH=-566 kJ/mol
Na2O2(s)+CO2(g) = Na2CO3(s)+O2(g) 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 = 2Na2CO3(s)+O2(g),ΔH >-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9、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已知H-H、Cl-Cl和H-Cl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1、243 kJ·mol-1和431 kJ·mol-1,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2mol H-Cl 时的热效应△H等于A.-183 kJ·mol-1 B. -91.5kJ·mol-1 C. +183kJ·mol-1 D. + 91.5kJ·mol-1
1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大理石
玻璃
氯化钾
高氯酸
干冰
B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氯气
C
明矾
水泥
苛性钠
亚硫酸
熟石灰
D
冰醋酸
漂白粉
BaSO4
氟化氢
氨气
12、下列各组数据关系中,前者比后者大的是
A.纯水100℃和25℃时的pH
B.Na2CO3溶液中的HCO3— 和OH— 数目
C.常温下pH=11的KOH溶液和pH=11的CH3COOK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浓度
D.100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与10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的H+数目
13、在一定条件下,发生CO +NO2 ≒ CO2 + NO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降低温度,
混合物的颜色变浅,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降温后CO的浓度增大 D、降温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1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15、下列事实能说明甲酸属于弱酸的是
①1mol/LHCOOH的pH=2 ②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20mL 1mol/LHCOOH与20mL 1mol/LNaOH恰好中和 ④HCOONa溶液的pH>7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7、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18、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物的初始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如图(Ⅰ)
所示:ΔH1=ΔH2+ΔH3 ,根据上述原理和图(Ⅱ)所示,判断各对应的反应热关系
不正确的是
A.A―→F ΔH=-ΔH6
B.A―→D ΔH=ΔH1+ΔH2+ΔH3
C.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
D.ΔH1+ΔH6=ΔH2+ΔH3+ΔH4+ΔH5
19、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
SO2(g)+2CO(g) ≒ 2CO2(g)+S (l) △H<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
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
C.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平衡常数不变
20、右图表示反应:N2(g) + 3 H2(g) ≒2 NH3(g) v v逆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某一时间段内反应速率 v
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 v正 v正
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t2----t3
C、t3---t4 D、t5----t6 t0 t1 t2 t3 t4 t5 t6 t(时间)
21、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的一元酸HA与b 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 = b B.混合溶液的pH = 7
C.混合溶液中,c(H+) =mol/L D.混合溶液中,c(H+) + c(B+) = c(OH-) + c(A-)
22、在4 L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B(g) ≒2C(g)+xD(g) ,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D的浓度为
0.5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3 B.A的转化率为50% C.平衡时B的浓度为1.5 mol·L-1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95%
23、在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2和3.0molH2,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6mol。若在该容器中开始时充入2. 0 molN2和6.0molH2,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A、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B、若为定压容器,n(NH3) >1.2mol
C、若为定容容器,n(NH3)>1.2mol D、若为定压容器,n(NH3)<1.2mol
24、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 ΔH=-92.6 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①
1
3
0
放出热量:23.15kJ
②
0.9
2.7
0.2
放出热量:Q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 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 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 kJ
25、二元酸H2A在水中的电离情况是:H2A=H++HA-和HA-≒H++A2-,则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粒子浓度之间存在的关系错误的是
A.Na2A: c(Na+)>c(A2-)>c(OH-)>c(H+)
B.NaHA:c(Na+)=c(A2-)+c(HA-)+c(H2A)
C.NaHA:c(Na+)>c(HA-)>c(OH-)>c(H+)
D.H2A: c(H+)=c(HA-)+2 c(A2-)+c(OH-)
卷Ⅱ(50分)
26、(9分)
(1)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当1 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
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4kJ,试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现有0.2 mol的炭粉和氢气组成的悬浮气,且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
63.53 kJ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 2Fe(s)+3CO2(g) △H=—24.8 kJ·mol-1
3Fe2O3 (s)+ CO(g)=2Fe3O4(s)+ CO2(g) △H=—47.4 kJ·mol-1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 kJ·mol-1
写出CO(g)还原FeO(s)得到Fe (s)体和CO2(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
27、(10分)已知下列反应能够发生(C6H5OH是一元弱酸)
NaHCO3+ NaHSO3= Na2SO3+ CO2+H2O
2NaAlO2(过量)+ CO2+ 3H2O= Na2CO3+ 2Al (OH) 3
Na2CO3+C6H5OH(过量)= NaHCO3+C6H5ONa
C6H5ONa+ CO2(少量)+ H2O= NaHCO3+C6H5OH
(1)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电离出H+能力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A、H2SO3 B、H2CO3 C、Al (OH) 3 D、C6H5OH E、NaHCO3 F、NaHSO3
(2) 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
A、NaHSO3 B、NaHCO3 C、Al (OH) 3 D、C6H5ONa E、Na2CO3 F、NaAlO2
(3) 写出C6H5ONa+ SO2(少量)+ H2O反应的产物的化学式 。
(4)向NaAlO2和C6H5ONa混各液中通入CO2最先发生反应的是 。
(5)写出NaAlO2与NH4Cl两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8、(5分)在某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1 mol碘单质和足量钨(W),在943 K时,发生
反应W(s)+I2(g) ≒WI2(g),当I2的转化率为20%时,达化学平衡状态。
(1)反应从开始至平衡状态过程中用时20 s,其平均反应速率v(WI2)为________。
(2)943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3)若起始时,加入的碘为0.2 mol(其他条件不变)达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体积比
V(I2)∶V(WI2)=________。
(4)在上述(1)平衡状态下,同时增加I2(g)和WI2(g)各0.02 mol(其他条件不变),化学
平衡向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的依据是 。
29、(6分)在100℃时,将0.1mol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1 L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隔
一定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浓度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2O4)/mol·L—1
0.1
c1
0.05
C3
a
b
C(NO2)/mol·L—1
0
0.06
C2
0.12
0.12
0.12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四氧化二氮的转化率______% ,表中C2________C3,a________b(选填“>”、“<”、“=”)
(2)20 s时四氧化二氮的浓度C1=____________mol·l—1,在0s~20s内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mol·(L·s)—1
30、(6分)
(1)25℃时,0.05mol/LH2SO4溶液的pH=___ __;0.5mol/LBa(OH)2溶液中pH=__ _ _。
(2)在温度T时,某溶液中c(H+)=10— a mol/L,c(OH-)=10—bmol/L,已知a+b=13,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__________;T_______(填<或>或=)25℃。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10—4mol/L,则溶液中c(OH-)= mol/L;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mol/L。
31、(6分)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的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
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应不超过0.2mg·L—1。饮用水中CIO2、CI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CIO2被I—还原为CI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当pH≤2.0时,CIO2—也能被I—完全还原成Cl—。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请写出pH≤2.0时,CI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 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
溶液V1mL。
步骤5: 。
步骤6:再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③、根据⑤你现有的知识,写出步骤4滴定至终点的现象判断依据为
④、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饮用水样中CIO2—的浓度为 mol·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⑤、若饮用水中ClO2— 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2— 还原成Cl-—,
请猜测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
32、(8分)在容积为2.0 L的密闭容器内,物质D在T ℃时发生反应,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第一次达到平衡时,A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 mol·(L·min)-1。
(2)根据上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_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____________。
(3)第5 min时,升高温度,A、B、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上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B的反应速率________。
(4)若在第7 min时增加D的物质的量,A的物质的量变化正确的是________(用图中a、b、c的编号回答)。
(5)一定温度下,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并发生反应。若容器容积恒定,10 min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为原来的9/10,则N2的转化率α(N2)=______。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答题纸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答案
1-25:ACDABDBBCADDBCDBCDDACBCDC
26、(9分)
(1)C4H10(g)+13/2O2(g)=4CO2(g)+5H2O(l) △H=―2900 mol·L-1(3分)
(2)1:1 (3分)
(3)CO(g)+FeO(s) = Fe(s)+CO2(g)??? △H=―218.0 mol·L-1(3分)
27、(10分,每空各2分)
(1)AC (2)FA (3)Na2SO3 C6H5OH
(4)NaAlO2
(5)AlO2-+NH4+ +2H2O ==Al(OH)3↓+NH3·H2O
28、(5分,每空各1分)
(1)5×10-4 mol·L-1·s-1 (2)0.25 (3)4∶1(4)逆反应 ; Qc=0.4>K=0.25
29、(6分,各1分)(1)N2O4≒2NO2 , 60 ,> ,? =?
(2)0.07, 0.0015
30、(6分,每空各1分) (1)1,14
(2)1×10-13 , > 2×10-10 , 2×10-10
31、(6分)①ClO2-+4H++4I-=Cl-+2I2+2H2O;(2分,其它各1分)
②调节溶液的pH≤2.0; ③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并保持30s不变;
④ ⑤Fe(OH)3
32、(8分,每空各1分)
(1)0.067mol·L-1·min-1 (2)2D(s)≒2A(g)+B(g) K=c2(A)·c(B)
(3) 吸热 ,增大,增大。 (4)b (5)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