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球上
的大气
大气的
组成
水汽
干洁空气
上冷下热
杂质
氮气
对流层
平流层
大
气
热
力
环
流
大
气
受
热
过
程
氧气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
上热下冷,适
合航空飞行
高层大气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反射、散射、吸收作用
大气逆辐射
受冷,空气下沉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整体知识网络结构
水平气压差
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的垂直分
层
受热,空气上升
必要物质
基本成分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杂质
作
用
二氧化碳、氧气、氮气、臭氧、水汽和杂质
干洁
空气
水
汽
高层
大气
对流层
组
成
垂
直
分
层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整体知识网络结构
大气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 ,水平运动,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
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影响
:分布
:作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氮气
:氧气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二氧
化碳
大气能见度变差,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在近地面大气中,陆地多于海洋,城市多与乡村,冬天多于夏天
组
成
:分布
: 水平
方向
: 垂直
方向
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作用
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各种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
2.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3. 掌握对流层、平流层及高层大气的特点。
4. 分析臭氧层空洞在全球的分布及成因,并结合实际分析应对臭氧空洞的策略。
一、大气的组成 :
1. 干洁空气 :
氮 :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
维持生物生命活动必要物质
二氧化碳 :
臭氧 :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二氧化碳时空变化:
大致夏季较少,冬季较多;
乡村较少,城市较多,重工业发达的城市更多
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带来的影响?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人类活动影响大气成分:
大气的组成成分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CO2浓度变化
气温
增多 升高
大量燃烧化石(煤炭、石油)燃料
过度砍伐森林
温室效应
2.臭氧空洞
过度使用空调
氟氯碳化物增多
臭氧层破坏
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
危害健康和环境
地表紫外线增加
3.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
学法指导:
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原子组成的,功能相同。
易错辨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氧气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21%,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烧等过程。臭氧属于微量气体,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2. 水汽 :
(1)分布 :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
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
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可以发生固、液、气三态的转化,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作用 :
3. 杂质 :
(1)分布 :
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而变化。
在近地面大气中,陆地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
(2)作用 :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当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大气饱和水汽量,并且有足够的凝结核存在时,多余的水汽便会凝结出来,变成小水滴或冰晶。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水平能见度低于 1 千米时,气象学上称之为雾。
雾
霾
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0 千米
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出现。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表明
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其中 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霾天气的“元凶”。
1. 雾和霾有何区别。
2. 雾霾天气对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雾是水汽凝结现象;
霾是大量杂质集合现象,为大气污染状态。
区分雾霾
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生活出行。
影响交通通行。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易错辨析:
杂质的存在有百害而无一利。
学法指导:
一是 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并容易积累高浓度污染物。
二是 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在逆温现象下,低空的气温反而更低,导致污染物停留,不能及时扩散出去。
三是 悬浮颗粒物的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多,污染物排放和城市悬浮颗粒物大量增加。
霾的形成因素: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划分原则
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 对流层:
对流层
(1)范围:
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
( 2 ) 厚度:
季节变化: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纬度变化:低纬较厚,高纬较薄
低纬地区:17-18千米
中纬地区:10-12千米
高纬地区:8-9千米
0°
30°
60°
90°N
30°
60°
90°S
5
10
15
20
千米
对流层
a . 温度变化:
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
热源。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一般高度每上升1 000米,气温约下降6 C。
(3)特点:
对流层
因为具备成云致雨的必要
条件,水汽杂质含量多,
对流运动显著(降温条件)。
c .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b .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为什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 逆温现象的几种情况:
在对流层中,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会出现下列情况:
视野拓展:
逆温现象
(1)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2)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C这就是逆温现象。
如下图所示,图中甲属于情况(2),乙、丙、丁属于情况(1)。
正常情况下
逆温
温度
温度
高度
高度
2. 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对流运动受阻,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会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大气较稳定,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
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下降(上升)。
易错辨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地球大气分三层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层温度变化不同。总体呈现倒向左侧的“M”形。
平流层
2. 平流层:
(1)范围:
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
(2)特点:
a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b .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c .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3. 高层大气 :
(1)范围:
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
(2)特点:
a .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到3000千米
b . 气温随高度升高增加,先降低后
增加
。
c . 大气运动对流运动和平流运动
高层大气
(1)温度越高,对流层厚度越大。 故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厚度大,冬季厚度小。
(2)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故随高度升高气温下降。
(3)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
(4)平流层的热量来自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温馨提示: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贴近地面买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17-18km;中纬:10-12km;高纬:8-9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下6℃/1000m)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km高空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加 平流层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地球生命的作用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
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水汽、杂质少,大气平稳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关系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空气密度很小 距离面远,受到的引力小 在60-500km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练习
1. 大气的组成物质及表现是( )
A. 氮气和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 二氧化碳只吸收太阳辐射
C. 水汽和固体尘埃可成云致雨 D. 氧气和氮气供植物呼吸
2. 近几年,城市上空多灰霾的主要原因是( )
A. 二氧化碳多 B. 水汽多
C. 固体颗粒多 D. 温度低
D
C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生活中常见的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 )
A. ①层 B. ②层 C. ③层 D. 无法确定
4. 有关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 ②平流层下部冷,上部由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气温迅速上升
C. 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D. ①层大气上热下冷,对流运动显著
A
B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 飞机在平流层底部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流强烈,热量充足 B. 氧气含量高,便于呼吸
C. 大气稳定,云雨少见 D. 反射无线电波,利于通信
6. 我们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发生在( )
A. 对流层 B. 中间层 C. 平流层 D. 热层
C
A
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 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面辐射 B.CO 气体
C.臭氧气体 D.人类活动
A
C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B.随高度增加气温渐高,气压渐低
C.对流层垂直方向上温度变化范围是20℃~-60℃
D.距地面20km处气压降为地面的一半
10.关于图中①②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C.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航空飞行
D.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C
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