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Water Movemen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各种水体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海洋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在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形成全球性大洋环流。从而促进了不同纬度间、海陆间的水分和热量传输,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第四章 水的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水运动
咸海位于中亚,水域面积曾达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四大湖泊。20世纪60 年代以来,咸海水域面积不断缩小。1987年,咸海分成南北两部分。1998年,咸海水域面积缩小至2.98万平方千米,在世界湖泊中仅排第八位。目前,咸海水域面积仅数千平方千米。
情境导入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思考
20世纪60年代以来,咸海为什么会急剧萎缩?
第四章 水的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理解陆地水体的概念、类型、储量、分布和作用,了解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以河水和其他陆地水体为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运用资料,总结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特征,结合区域特征判断河流补给类型,学会初步归纳影响河流水情变化的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第四章 水的运动
教学分析
形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数量最少
但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
分布次之
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
空间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供应人类
所需的淡水
01
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CONTENT
目录
02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水的运动
一、陆地水体
1、陆地水体组成
陆地水体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浅层地下水
冰川水
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2、自然环境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一、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
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
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案例:
贝加尔湖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
思考
1、贝加尔湖成因?相似的还有哪些湖泊?
2、湖泊变化趋势
3、说明贝加尔湖成为世界蓄水量最大
的淡水湖的原因
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案例:
贝加尔湖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
思考
1、贝加尔湖成因?
2、湖泊变化趋势
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不断加深
贝加尔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
案例:
贝加尔湖是2500万年前地壳断陷形成的湖泊。现阶段,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和温泉,湖盆每年展宽约2厘米,目前水域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约700米,最深处超过1600米,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贝加尔湖纬度较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水量达23.6万亿立方米,超过了北美五大湖的总和,是长江年径流量的25倍。
思考
①大量河流注入,补给水源丰富
②纬度高,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
③湖水深,水域面积大,蓄水量大
3、说明贝加尔湖成为世界蓄水
量最大的淡水湖的原因
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陆地水体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调节局部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思考
陆地水体有哪些生态功能?
提供淡水资源,具有航运、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4、陆地水体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陆地水体
航运
养殖
生态服务
发电
01
陆地水体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CONTENT
目录
02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 水的运动
十年磨一件
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
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
季节性
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冰川
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河流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思考
1、图中的陆地水体有哪些类型
2、这些水体之间有何联系
3、河流在其中又发挥着什么作用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河流呈线状且流动性好,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湖泊补给河流(单向补给):
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形成湖泊对河流的长期单一补给。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1、河流与湖泊
长白山天池景观图
长白山天池卫星影像图
河流补给湖泊(单向补给):
在一些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深居内陆,河流无法注入海洋,部分内流河便注入湖泊。
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1、河流与湖泊
分析咸海面积急剧萎缩的原因
思考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强烈,且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人口增多,兴建灌渠,农牧业规模扩大,生产、生活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周边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荒漠化,不断吞噬咸海。
河湖相互补给:
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蓄积部分的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人工湖泊—水库,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1、河流与湖泊
削峰补枯,调节径流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案例: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通过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
每年5月到10月,是东南亚的雨季,湄公河涨水,河水进入洞里萨湖,湖泊面积能增加到1.6万平方千米,水量达到80立方千米,从而大大减轻了湄公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11月到翌年3月,是东南亚的旱季,湄公河水位降低,湖水进入湄公河,湖泊面积退缩到2400平方千米,水量骤减。因此,湄公河水位在旱季不会降得太低,有利于维持航行并保证下游地区的灌溉。
洞里萨湖各月面积变化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案例:
(1)指出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的位置关系
(2)判断湄公河流域气候类型,思考其特点和成因,明确湄公河主要补给类型。
思考
洞里萨湖各月面积变化
湖泊位于湄公河中下游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雨水补给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案例:
(3)洞里萨河是世界上少见的定期逆向改流的河流之一,结合材料分析其形成原因,并绘制简易示意图,解释洞里萨湖对湄公河径流量的调节作用。
思考
洞里萨湖各月面积变化
5~10月为雨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洪水期,水位上涨,高于洞里萨湖水位 ,河水补给洞里萨湖,所以洞里萨河自(东)南向(西)北流。
11月~次年4月为旱季,湄公河干流处于枯水期,水位回落,低于洞里萨湖水位 ,湖水补给湄公河干流,所以洞里萨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湄公河水位
高于洞里萨湖
雨季
旱季
湄公河水位
低于洞里萨湖
河流补给湖泊
湖泊补给河流
削减、延缓
河流洪峰
保证航运
和灌溉
湖泊调节
河流径流
相互补给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案例:
5月-10月
11月-4月
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把部分河水暂时储存在地下;
当河流水位下降 ,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则地下水补给河流。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2、河流与地下水
丰水期
地下
水位
河流补给给地下水
相互补给
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枯水期
地下
水位
地下水补给给河流
等潜水位线:将潜水位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等潜水位线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其数值反映地势高低。
潜水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2、河流与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2、河流与地下水
中游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分析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思考
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
地上河河水,单向补给地下水
典型河流: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
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
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出现夏汛;
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夏汛明显;冬季温度低,可能断流,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3、河流与冰川、积雪
说明阿克苏河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原因
思考
天山景观
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
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多,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降水较多,形成夏汛。流量季节变化明显。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与湖泊
3、河流与冰川、积雪
图4.6 松花江年内各月径流量比率
说明松花江流量变化特征及原因
思考
30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分布地区 径流示意图
雨水补给 (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湖泊水
地下水
河流的补给类型
雨季
(夏秋为主)
降水量的多少
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夏季
气温高低、
积雪多少
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春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
青藏高原地区
全年
(最稳定补给)
湖泊水与河水相对水位
地下水与河水相对水位
普遍
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活动:
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2.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
了解影响科罗拉多河径流的因素
活动:
1、说出科罗拉多河上游和下游河流的主要补给
2、推测科罗拉多河夏季径流量较大的原因。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源头海拔超过3000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太平洋,全长2300多千米。上游山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贡献了86%的河流径流量。下游地处温带半干旱和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科罗拉多河年内径流量变化显著,夏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干流上陆续修建了胡佛大坝等多座水坝。
上游:冰雪融水、山地降水
下游:地下水
河水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较高,上游山区冰雪融水量大,河流获得的补给量也较大,因此夏季径流量大。
3、比较胡佛大坝建成前后大坝以下河段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
建成前: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建成后: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
课堂小结
陆地水体及其
相互关系
分类
河流流域湖泊
河流与地下水
构成
陆地水体的
相 互 关 系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陆 地 水 体
河流与冰川积雪
意义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水文特征
径流量
含沙量
结冰期(凌汛)
流速
丰枯水期
水系特征
流程
流向
流域面积
河流形态
河网密度
河道特征
河流特征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课外拓展 :
TEACH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能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C
B
D
课堂演练
TEACH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图为某地两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完成第4 - 5题。
A
B
课堂演练
4、可正确反映河流流向的是( )
A. 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B. 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南向北流
C. 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D. a图河流自南向北流,b图河流自北向南流
5、潜水与和流水补给关系正确的是( )
A. a图河流河水补给潜水 B. b图河流河水补给潜水
C. 两图都是潜水补给河水 D.两图都是河水补给潜水
6、叶尼塞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降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7、叶尼塞河冬季流量小但水位高的原因是( )
A.流水沉积河床抬高 B.地壳抬升河床抬高
C.河流结冰形成冰塞 D.水库放水水位升高
TEACH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流经西伯利亚向北注入北冰洋。该河6月之后水位骤降,接着慢降,冬季径流量锐减但是水位下降较少。下图为叶尼塞河逐月平均流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B
C
课堂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