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图3.16)。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1、野生动物季节性迁徙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
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
3、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思考
情境导入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01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02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03
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04
气候与自然景观
CONTENT
目录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在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季节差异。
三、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范围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世界上地中海气候最典型且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区。
案例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典型地区:
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
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南部。
案例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分布:南北纬10°—20°大陆西岸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植被:热带草原
典型地区:
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
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分布: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和西岸
成因: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植被:热带荒漠
典型地区:
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部、南美洲西海岸等。
热带沙漠气候
-15℃
15℃
30℃
0℃
-30℃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分布:10°N—25°N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植被: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
典型地区: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我国海南岛。
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25°N—35°N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典型地区:
我国秦岭以南,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
北美、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东南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15℃
15℃
30℃
0℃
-30℃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35°N—55°N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典型地区:
我国华北、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
温带季风气候
特点: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成因:深居内陆,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植被: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15℃
15℃
30℃
0℃
-30℃
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范围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其内部不同地区干湿差异明显,分异成两种气候即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并形成不同的景观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沙漠气候
2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点:夏季温和短促,冬季寒冷漫长
分布:50°N—70°N大陆内部
成因: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植被:亚寒带针叶林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特点:全年严寒少雨
分布:极圈以内
成因:受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控制
植被:苔原、冰原
典型地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冰原气候)
极地气候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特点:终年低温,垂直变化明显
分布:高大的山地、高原
成因:地势高,地势起伏大,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植被:山地垂直自然植被
典型地区:
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脉
高原山地气候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冰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 形成的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 高温多雨为湿季
信风带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炎热干燥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极地
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西风带
副热带
高气压带
信风带
赤道
低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极地
高气压带
极地
东风带
副极地
低气压带
季风环流
赤道
低气压带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度带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大洋东岸
大陆西岸
大洋西岸
大气环流
大陆东岸
大陆内部
90°
70°
60°
40°
30°
20°
10°
0°
90°
70°
55°
35°
25°
10°
0°
递减方向
寒带
温带
热带
暖流
寒流
暖流
寒流
地中海气候
活动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1)热带、温带、寒带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活动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以北半球为例,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活动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北半球大陆东岸自赤道向极地依次是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大陆西岸自赤道向极地依次是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热带季风气候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少,集中在夏季
苔原气候 终年严寒,降水少
活动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纬度位置
2、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地区 东部 中部 西部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降水稀少,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全年温和多雨,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活动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海陆位置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的差异。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因。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欧洲以平原为主,大陆轮廓破碎。
活动
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地形、洋流
01
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02
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03
气压带与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04
气候与自然景观
CONTENT
目录
在影响自然景观的各种自然因素中,气候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气候类型有不同的水热条件,
不同的水热条件组合,对自然景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0°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
温带
落叶阔叶林
热带
季雨林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温带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温带草原
极地苔原
极地冰原
温带
荒漠
撒哈拉沙漠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这里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
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纬度相近的我国南方地区,却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这里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撒哈拉地区
中国南方地区
1、同纬度不同地区的差异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由于赤道低压带的季节移动,每年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由于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 图3.22),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尽进人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
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由于草原面积较小的马萨伊马拉无法提供长期的食物,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2、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差异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课堂小结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对气候影响
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风带对气候影响
气 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影响
气压带风带
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与自然景观
形成原因
分布特点
植被类型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我们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可是,打开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就会发现,等降水量线并不是自东向沿海向西北内陆均匀分布的,甚至其间还分布着一些降水量的高值成低值中心。可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是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的高度概括,关注的是我国整体,而忽略了具休地区分布的一些细节。我国东南面向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腹地,季风气候显著。“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这一规律的概括,突出了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而忽略了地形、下垫面等因来素的影响。然而,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地逐增,其突出的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台湾山脉的雨影效应导致福建省沿海年降水量较少。福建省自沿海向内陆,受我夷山脉对气流抬升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递增。当然,福建省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在成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背景下,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
上述事例说明,地理学研究在关注空间的同时,也关注空间的只度。研究的空间只度越大,越关注宏现和整体;研究的空间足度越小,越突出微观和细节。同一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可能因研究的空间足度不同而不同;较大足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对较小尺度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和概括,较小足度空间的分布规律是在较大尺度空间分布规律背景下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表现。
知识窗 分尺度认识地理分布
甲图为某地气候特征分布图,乙图为某时段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部分。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乙图所示时段,甲图所示地区气候特征为(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3、下列关于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下沉,晴朗 B.由高纬流向低纬,晴朗
C.上升,多雨 D.由低纬流向高纬,多雨
A
B
D
课堂检测
请在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
标题文字
4、该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5、该地7-9月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B.东北信风带北移
C.极地东风带南移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A
课堂检测
下图为世界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