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上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11-16 19:41:00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自学指导 自学反馈学生质疑自学检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合作学习自学目标1、会阐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等腰三
角形性质定理的两个推论。
2、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解有
关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自学目标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内容是什么?怎样
证明?你能用几种方法证明?
2、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两个推论是什么?
3、等腰三角形具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吗?它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4、想一想,在例1中都用到了我们学过的
哪些知识点?
自学指导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1)作 顶角的平分线 AD(2)作底边上的高AD(3)作底边的中线ADABCD自学反馈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性质 定理两个推论是什么?自学反馈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自学反馈 3、等腰三角形具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吗?
它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它的内角和是多少?Ⅰ具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Ⅱ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Ⅲ它的内角和是180°例1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檐AB=AC.求顶架∠B、∠C、∠BAD、∠CAD的度数。ABDC自学反馈4、在例1中,我们都用到了
哪些知识点?ABDC解:在△ABC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自学反馈合作学习请同学之见互相商量、讨论、帮助、请教,
题问,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学懂、
学会的目的。学生质疑 同学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如果有,
请举手问.1、AB=AC2、AB=AC   AD┴BC∠BAD=∠CADBD=CD3、AB=AC=BC∠A=∠B=∠C=60°ABCD课堂小结一、判断
1、三角形分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类。(  )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
45°.(  )
3、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自学检测二、填空
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_____.
2、等边三角形各角____,且每个角都等于___.
3、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
_______、 ______互相重合.相 等都相等60°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自学检测4、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在△ABC
中,AB=AC时填空:
∵AD┴BC,∴∠__=∠__,__=___;
∵AD是中线,∴__┴__,∠__=∠__;
∵AD是角平分线,∴ __┴__,
__=___.BADCADBDCDADBCBADCADADBCBDDCABCD自学检测5、等腰三角形中,若两边长分别为
8cm、9cm,则其周长为_____;
若两边长分别为2cm,5cm,则其周长
为___.
自学检测25cm或26cm12cm6、等腰三角形中,若有一个角为100°,则
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
若有一个角为6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分
别为___;若一个角为50°则另两个
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自学检测40°,40°60°,60°65°,65°或50,80°三、解答题
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AD是高,求图中∠BAC、∠B、∠C、 ∠BAD的度数。ABCD自学检测(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
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三线合一)一组:8页第2题
二组:8页2,3题
三组:8页2,3,5题作业布置:谢谢再见 3.1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底边上的高、中线及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和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推论。
三、教学难点
1、文字题的证明应从分析题设、结论开始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写出证明过程。
2、添辅助线证明。
四、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2、讲练结合。
3、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具;将所用的Flash动画插入到幻灯片中,调试好电脑备用.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提问:
1、三角形按角应怎样分类?
2、三角形按边怎样分类?
由此引课
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前面的内容,为这节课打基础。
(二)[自学目标]
1.会阐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两个推论.
2.会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解有关的证明题和计算题.
学生观察、思考,
明确本节课目标。
明确自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证明一个几何命题分几步?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内容是什么?怎样证明?你有几种证明方法?
4、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两个推论是什么?
5、想一想,在例1中都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点?
6、等腰三角形具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吗?它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它的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自学课本2页-3页,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然后尝试做练习。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自学反馈]
题问以上几个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适时进行启发、强调、讲解。
回答问题,并对自己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到有成就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五)[合作学习]
同学之间商量、讨论、帮助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同桌之间商量、讨论、帮助,解决自学中仍存在的问题。
解决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能力。
(六)[学生质疑]
学生向老师质疑前面自学和合作后,仍然不懂的问题,以便学会、学懂、学通,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学生向老师质疑不懂或不太懂的问题。
通过向老师质疑,来解决自学和合作后仍然不懂的地方,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七)[课堂小结]
 在△ABC中
1、AB=AC∠B=∠C
2、  若AB =AC

3、
AB=AC=BC
学生动脑思考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能用准确、简炼的几何语言表达出来。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八)[自学检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检测内容。
学生思考、答题。
 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九)[布置作业]
学生课下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板书设计]
3.1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ABC中
性质定理: ∵AB=AC  
∴∠B=∠C
推论1:(1)∵AB=AC,∠1=∠2
      ∴AD┴BC,BD=DC
   (2)∵AB=AC,BD=DC
      ∴AD┴BC,∠1=∠2
   (3)∵AB=AC,AD┴BC
      ∴ BD=DC,∠1=∠2
推论2:∵AB=AC=BC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