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唐雎不辱使命
核心素养:
1.识记作者及《战国策》。
2.了解“士”这种社会阶层。
3.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4.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唐雎、秦王的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
5.体会唐雎的说话技巧,并从中获得启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荆轲在易水河畔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他不畏强暴,视死如归,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预习交流
1.了解作者及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汉室皇族。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
2.关于“士”。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3.写作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三、听读并朗读课文
1.听读跟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停顿;②读流畅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jū)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 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yōng )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 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náo),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ù)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译读课文。(PPT)
要求:小组合作,译读课文,再展示。
3.重点词句。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
②故不错意也(通“措”,安放)
③仓鹰击于殿上(通“苍”,青色)
古今异义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与“但是”合用)
③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④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⑤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或凋落)
一词多义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②于:受地于先王(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③以: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徒:亦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只是)
⑤者:以君为长者(……的人)/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⑥怒: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 怀怒未发(愤怒)
词类活用
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名词做动词,穿丧服)
②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④请广于君(形容词做动词,扩充)
⑤轻寡人与(形容词做动词,轻视,看不起)
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非若是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①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应为“于先王受地”)
②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应为“请于君广”)
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我”)
四、整体感知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三人初步印象如何?
明确: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2.唐雎为什么出使秦国?他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的使命是保全安陵国土。
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4.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开端:出使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1层(2):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第2层(3):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结局:秦王屈服了。
五、角色朗读
要求: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六、本课小结
本课大家要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文意,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七、随堂练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怫然( ) 徒跣( ) 唐雎( ) 缟素( ) 色挠( ) 谕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请广于君( ) (2)以大易小( ) (3)挺剑而起( ) (4)秦王色挠( )
3.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解析】D项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翻译为“的” 。
4.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1)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2)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横尸在地,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5.用本文中的语句填空。
(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用“ ____________ ”等话加以回绝。
(2)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唐雎所说的“士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 ”。
答案: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八、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
新课导入
唐雎,也作唐且。魏国人,是安陵君的臣子。战国最后十年,秦国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
了一场外交斗争。
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自己肩负的使
命,使秦王吞并安陵国的企图落空,维护了国家
的利益和尊严,成为我国历史上外交使节中的杰
出代表。
10*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没有辱没出使使命
辱没、辜负
核心素养
1.识记作者及《战国策》。
2.了解“士”这种社会阶层。
3.积累文言词汇,翻译课文。
4.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唐雎、秦王的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
5.体会唐雎的说话技巧,并从中获得启示。
唐雎不 使命
辱
第一课时
新知认知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谋略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战国策》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编《楚辞》,所作辞赋三十三篇,今多亡佚,唯《九叹》为完篇。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刘中垒集》。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作者简介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士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jū)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要求:1、读准字音、停顿;2、读流畅
听读并朗读课文: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 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yōng )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 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náo),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ù)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读课文
要求:小组合作,译读课文,再展示。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虽然这样,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
秦王很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
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和魏国,而(转折)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充领土,可是(转折)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顺承)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经听说过天子发怒吧?”
唐雎回答道:“我未曾听说过。”
“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尸体倒下,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的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的发怒。
那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天上就降示了征兆,
(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这个勇士倘若发怒,倒下的尸体两具,血流五步,可是天下的人都将为此穿上白色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说完)拔出宝剑(顺承)站了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王神色变得沮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
“先生请坐!哪里至于这样!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可是安陵却凭借(纵横)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了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整体感知。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三人初步印象如何?
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3.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唐雎为什么出使秦国?他的使命是什么?
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的使命是保全安陵国土。
本文写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
(起因)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1层(2):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
第2层(3):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
(发展)
(高潮)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
(结局)
4.梳理文章结构。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看看唐雎是如何为自己的国家与秦王争辩的。
角色朗读
本课小结
本课大家注重了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文意,对《唐雎不辱使命》有了整体的感知。
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1)请广于君 (2)以大易小
(3)挺剑而起 (4)秦王色挠
怫然( ) 徒跣( ) 唐雎( )
缟素( ) 色挠( ) 谕矣( )
fú
xiǎn
jū
ɡǎo
náo
yù
增广、扩充
交换
拔
屈服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随堂练习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D
【解析】D项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翻译为“的” 。
3.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译文:
(1)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2)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横尸在地,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4.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用本文中的语句填空。
(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用“ ____________ ”等话加以回绝。
(2)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唐雎所说的“士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 ”。
答案: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会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提高文言理解能力。
3.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发展思维能力。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及反衬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结合情节及文中运用的对比、映衬、烘托等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反复朗读,悉心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态、意向和情感。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战国策》
又叫《国策》(国别体史书),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
2.关于“士”。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3.布衣。
本指平民百姓穿的布制的衣服,后来又指平民。“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简朴。古代的“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锦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来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明确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2.熟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3.结合注释,口译全文,同桌相互讲述故事。
4.完成“思考探究三、四题”。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战国策》是__________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__________史书。
2.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唐雎(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彗星袭月( )天下缟素( )寡人谕矣( )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而君逆寡人者( ) (2)徒以有先生也( ) (3)且秦灭韩亡魏( )
(4)虽千里不敢易也( ) (5)岂直五百里哉( ) (6)休祲降于天( )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人物的一个特征。
(2)请你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6.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 请简要分析。
7.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听读朗读课文
1.听读跟读。(文中标注节奏)
要求:①读准字音、停顿;②读流畅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3.译读课文。
要求:小组合作,译读课文,再展示。
4.归纳基础知识。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②故不错意也(“_____”通“_____”,________)
③仓鹰击于殿上(“_____””通“_____”,_______)
古今异义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_______;今义:容易,简单)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与“但是”合用)
③非若是也(古义:_______;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④岂直五百里哉(古义:_________;今义:不弯曲)
⑤长跪而谢之曰(古义:_________;今义:感谢或凋落)
一词多义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_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
②于:受地于先王(______)/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
③以: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
④徒:亦免冠徒跣(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
⑤者:以君为长者(_____________)/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__________)
⑥怒:秦王怫然怒(______________)/ 怀怒未发(_________)
词类活用
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名词做动词,____________)
②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流,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
④请广于君(形容词做动词,_______)
⑤轻寡人与(形容词做动词,____________)
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表否定判断)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__________________”表判断)
倒装句:
①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_____”)
二、整体感知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三人初步印象如何?
明确:
2.唐雎为什么出使秦国?他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
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4.梳理文章结构。(文中标记)
三、随堂练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怫然( ) 徒跣( ) 唐雎( ) 缟素( ) 色挠( ) 谕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请广于君( ) (2)以大易小( ) (3)挺剑而起( ) (4)秦王色挠( )
3.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4.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5.用本文中的语句填空。
(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用“ ____________ ”等话加以回绝。
(2)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唐雎所说的“士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 ”。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会翻译文中主要句子,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形象,提高文言理解能力。
3.学习通过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发展思维能力。
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读出人物语气,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学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及反衬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结合情节及文中运用的对比、映衬、烘托等艺术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反复朗读,悉心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准确把握人物的心态、意向和情感。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战国策》
又叫《国策》(国别体史书),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策士(说客,又叫纵横家)的言论、活动的史书,以记言为主,分为十二国策。西汉末年,由刘向校正并定名。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
2.关于“士”。
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 ,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
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3.布衣。
本指平民百姓穿的布制的衣服,后来又指平民。“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简朴。古代的“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锦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来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二、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明确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
2.熟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3.结合注释,口译全文,同桌相互讲述故事。
4.完成“思考探究三、四题”。
三、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战国策》是__________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__________史书。
2.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唐雎(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彗星袭月( )天下缟素( )寡人谕矣( )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而君逆寡人者( ) (2)徒以有先生也( ) (3)且秦灭韩亡魏( )
(4)虽千里不敢易也( ) (5)岂直五百里哉( ) (6)休祲降于天( )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此庸夫之怒也,非土之怒也。
(2)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5.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人物的一个特征。
(2)请你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6.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 请简要分析。
7.第三段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结合选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1.战国策 刘向 国别体
2.jū xiǎn qiāng xí gǎo yù
3.(1)抵触,不顺从 (2)因为 (3)使……亡 (4)即使 (5)只,仅仅 (6)吉祥
4.(1)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2)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5.(1)文中的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安陵君:知人善任(或“拙于辞令”)秦始皇:恃强凌弱(或“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唐雎:有胆有识(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
(2)本文记叙了唐雎与秦王展开斗争直至秦王折服的过程,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6.①反击秦王:面对恐吓,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来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②表明决心:唐雎表示要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7.①写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以此衬托出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英雄形象;②第二段已正面描写过唐雎大义凛然的形象,第三段侧面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一、听读朗读课文
1.听读跟读。
要求:①读准字音、停顿;②读流畅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jū)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 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yōng )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 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 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náo),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yù)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3.译读课文。
要求:小组合作,译读课文,再展示。
4.教师点拨本文重点词句。
(1)通假字
①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
②故不错意也(通“措”,安放)
③仓鹰击于殿上(通“苍”,青色)
古今异义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交换;今义:容易,简单)
②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转折连词,与“但是”合用)
③非若是也(古义:这样;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④岂直五百里哉(古义:只,仅仅;今义:不弯曲)
⑤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今义:感谢或凋落)
一词多义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出使)
②于:受地于先王(从)/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③以: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把)/ 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④徒:亦免冠徒跣(光着)/ 徒以有先生也(只,只是)
⑤者:以君为长者(……的人)/ 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⑥怒:秦王怫然怒(生气,发怒)/ 怀怒未发(愤怒)
词类活用
①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名词做动词,穿丧服)
②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④请广于君(形容词做动词,扩充)
⑤轻寡人与(形容词做动词,轻视,看不起)
文言句式
判断句:
①非若是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①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应为“于先王受地”)
②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应为“请于君广”)
省略句: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我”)
二、整体感知
1.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你对三人初步印象如何?
明确:故事中人物有秦始皇、安陵君、唐雎。主要人物是唐雎。
2.唐雎为什么出使秦国?他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的使命是保全安陵国土。
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4.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开端:出使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
第1层(2):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第2层(3):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结局:秦王屈服了。
三、随堂练习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怫然( ) 徒跣( ) 唐雎( ) 缟素( ) 色挠( ) 谕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请广于君( ) (2)以大易小( ) (3)挺剑而起( ) (4)秦王色挠( )
3.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解析】D项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可翻译为“的” 。
4.翻译下列句子。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4)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1)我打算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
(2)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
(3)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他们)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4)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横尸在地,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5.用本文中的语句填空。
(1)当秦王想要以换地设置骗局时,安陵君用“ ____________ ”等话加以回绝。
(2)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唐雎所说的“士之怒”的表现是“ _____________ ”。
答案: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四、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