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词四首》第1课时课件(共49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词四首》第1课时课件(共49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0 16:42:28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词四首
核心素养: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渔家傲·秋思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预习交流
1.了解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2.词的派别。
(1)婉约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 ,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死后,谥号“文正”。所作散文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岳阳楼记》为其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
他的词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首。《渔家傲 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4.写作背景。
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三、读词明意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1.听读朗读诗词,体会意境(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解释词意。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早已关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家之日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四、合作探究
1.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上片:写边塞秋景。 下片:抒发爱国与思乡之情。
2.找一找上片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请用以下句式总结: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示例:
景物: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
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了怎样的气氛?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萧瑟、荒凉、紧张的气氛。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4.这样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结合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试着在下阕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浊酒一杯 思乡、思亲;燕然未勒 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 无奈、凄凉、别愁 ; 人不寐 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和泪 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5.《渔家傲·秋思》上片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①表明边塞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②“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③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者的辛苦和思念家乡的感情,以及爱国、卫国的精神,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五、课堂总结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秋来”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以及边地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描述风光的不同,大雁南飞,毫无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边地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是静景;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景,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乡关之思。“羌管悠悠”一句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结束,从写景转入写情,将军壮志难酬,壮士归乡无计。词的意境开阔,格调凄凉悲壮。
六、拓展延伸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
你能否列举一些与酒有关的诗词,并说说其抒发的感情?
七、随堂练习
1.默写。
(1)《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填空。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衡阳雁去”“霜满地”景物点明了季节。
(2)《渔家傲·秋思》用字造句极为传神。上片用一个“_闭_”字隐约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下片凭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3)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 报国(建功立业……) 之志。
3.下列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飞走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解析】“衡阳”在南方,这里用“衡阳”借指南方。本句的意思是说秋天来了,北方的大雁向南方飞去,毫不留恋北方。
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
写景:荒凉、萧瑟
抒情:思乡、报国借景抒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一、预习交流
1.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2.写作背景。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二、读词明意
1.听读朗读诗词,体会意境。(读准字音、节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理解词意。
老夫我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我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我将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杀那猛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鬓发稍白如染霜,那又有什么妨碍!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人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遣似冯唐的使臣来?到那时,我定将拉开雕弓如满月,瞄准西北方,箭箭射向天狼。
三、内容赏析
1.你能概括上下两片的内容吗?如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明确:上片:描写出猎的盛况(出猎);下片:抒写报国之情 (请战)
2.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狂
3.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4.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明确:“千骑卷平冈”。 写出出猎队伍之大,场面之壮观,表现出豪放之气。
5.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6.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明确:开张——豪壮
7.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明确:一豪:鬓微霜,又何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豪: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明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9.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威风凛凛(上阕)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下阕)
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10.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
③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四、本课小结(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这首词表面上看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五、拓展延伸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太忧郁;白居易太伤感;屈原太悲壮;柳永太缠绵。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 周国平
六、随堂练习
1.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填空。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①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②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手法:抒情、运用典故。 思想感情:渴望被重用、爱国。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装备齐全
随从众多
倾城观猎
下阕:益壮而狂
雄心壮志气势磅礴
报效朝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新课导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继续领略一下边塞风光和仁人志士的志向。
词四首
《满江红》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12
核心素养
1.熟练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书写,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重点)
2.诵读四首不同词牌名的词,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理解四首词的内容。(重点)
3.结合词人的生平和词的创作背景,理解四首词中寄寓的情感。(难点)
新知认知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了解词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婉约派
文学常识---关于词的派别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
第一课时
  范仲淹(969-1052) ,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为官清正,治军严明。死后,谥号“文正”。所作散文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岳阳楼记》为其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
他的词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首。《渔家傲 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作者简介
知人论世
  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听读诗词,体会意境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朗读正音
sài
jiǎo
zhàng
zhuó
yān

qiāng
mèi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一样。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之意。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题目,点明季节。“思”,忧思之情。
词牌名
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点明了地点。
点明了时间。
大雁向衡阳飞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
读懂内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异”字突出了边塞秋景与中原风光的不同,实际上是写边塞天气寒冷,与词人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塞的荒凉和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边塞特有的声音,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阕的抒情蓄势,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一个“孤”字表现出守边将士孤独的悲凉之感。
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角:军中的号角。
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话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表现了征人思归而不得的矛盾心理。
混浊的酒,质量不好的酒。
名词用作动词,离家。
【译文】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即今内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比喻夜深寒重。
出征的士兵。
羌笛,是羌族的一种乐器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合作探究
1.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上片:写边塞秋景。 下片:抒发爱国与思乡之情。
2.找一找上片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请用以下句式总结: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示例:
景物: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
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了怎样的气氛?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萧瑟、荒凉、紧张的气氛。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4.这样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结合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试着在下阕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浊酒一杯 思乡、思亲;燕然未勒 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 无奈、凄凉、别愁 ; 人不寐 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和泪 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5.《渔家傲·秋思》上片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表明边塞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这首词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者的辛苦和思念家乡的感情,以及爱国、卫国的精神,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课堂总结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秋来”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以及边地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描述风光的不同,大雁南飞,毫无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边地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千嶂、孤城、长烟、落日,是静景;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景,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乡关之思。“羌管悠悠”一句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结束,从写景转入写情,将军壮志难酬,壮士归乡无计。词的意境开阔,格调凄凉悲壮。
词境开阔,格调悲壮。
拓展延伸
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酒,使诗人逸兴遄飞,追风逐电;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
你能否列举一些与酒有关的诗词,
并说说其抒发的感情?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随堂练习
1.默写。
(1)《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填空。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衡阳雁去”“霜满地”景物点明了季节。
(2)《渔家傲·秋思》用字造句极为传神。上片用一个“_闭_”字隐约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下片凭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3)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 报国(建功立业……)
之志。
3.下列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飞走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B
【解析】“衡阳”在南方,这里用“衡阳”借指南方。本句的意思是说秋天来了,北方的大雁向南方飞去,毫不留恋北方。
上阕写景
(塞下秋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
长烟落日孤城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借景
抒情
下阕抒情
(征人之情)
整首词意境悲凉、壮阔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知人论世
“一生沉浮,一生漂泊。”是其命运真实写照。
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公元1075年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作此诗,是苏轼第一首豪放之词,在宋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时期经典作品还有《水调歌头》。与此对应的是苏被贬黄州时的作品,如《记承天寺夜游》等。
《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治今山东诸城)知州。当时,密州蝗灾旱灾相连,且西北方的西夏又不断袭扰。苏轼虽年届不惑,但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民众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朝廷效力。这年冬,他因干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
写作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听读诗词,体会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朗读正音
liáo
qíng
jǐn
diāoqiú

gāng
hān
bìn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暂且抒发。聊,姑且,暂且。
举着。
苍鹰。
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译文】老夫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上锦帽穿好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读懂内容
名作动:戴着锦帽,穿着貂皮衣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表现出潇洒豪放、不受羁缚的气韵和姿态,以及慷慨激昂、粗犷豪放的阳刚之美,形象地刻画出太守出猎时的威风。
“卷”字生动地写出了狩猎人数之多、速度之快,描绘了出猎的壮观情景。
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为报 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很多。
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译文】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我要亲自搭弓射杀猛虎,就像当年的孙权一样。
即“为之报”,向太守报告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额角边的头发。
稍白。
符节,古代朝廷使者用以取信的凭证。
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东北。
终将。
饰以彩绘的弓。
圆月。
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这里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译文】酒意正浓时,胸怀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这又算什么!当年冯唐持文帝符节去云中郡赦免魏尚,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人物来找我呢?我终将拉开雕弓如满月,注视着西北方,将利箭射向入侵的敌人。
还;开阔

自比魏尚,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内容赏析。
1.你能概括上下两片的内容吗?请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上片:描写出猎的盛况(出猎)
下片:抒写报国之情 (请战)
2.本词的诗眼是什么?  
3.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写出出猎队伍之大,场面之壮观,表现出豪放之气。
威武雄壮,场面浩大
4.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5.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千骑卷平冈”
6.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7.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一豪:鬓微霜,又何妨!
二豪: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8.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威风凛凛
9.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
“鬓微霜,又何妨!”
→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
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这首词表面上看写的是
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诗人
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
概。】
方法指导
古人云:诗言志。但古典诗词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诗化的语言等)曲折、隐晦地表达的。因此,在理解古诗词时,就需要联系背景,结合手法等进行分析。
1. 根据日常文言词汇的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懂诗词的主要内容。
2. 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
3. 重视诗题的作用。
4. 根据诗词的题材进行阅读。
如何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
写作特色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
③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太忧郁
太伤感
太悲壮
太缠绵
柳宗元
白居易
屈 原
柳 永
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
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 周国平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1.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填空。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 。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
魏尚
①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②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手法:抒情、运用典故。 思想感情:渴望被重用、爱国。
上阕
描写
密州出猎
亲射虎
下阕
抒情
盼遣冯唐
射天狼
保卫国家的豪情
渴望建功立业
板书设计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词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这四首词,感受词的音韵美,并注意体会各首词中蕴含的情感。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作的情感,勾画词作中的名句并积累。
比较这四位诗人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文学常识---关于词的派别。
(1)婉约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二、预习任务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了解四位词人的相关知识及词作的创作的背景。
2.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弄懂词作的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
三、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燕然( ) 擎苍( ) 麾下( ) 胸襟(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将军白发征夫泪( )(3)老夫聊发少年狂( )
(4)千骑卷平冈( ) (5)会挽雕弓如满月( ) (6)八百里分麾下炙( )
(7)弓如霹雳弦惊( ) (8)秋容如拭( ) (9)殊未屑( )
3.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__,号__________,是“__________”之一,他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__________词派,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爱国诗人__________(姓名),他与__________并称“苏辛”。
(4)《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署__________,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浓重的乡愁的句子是:  ,  。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着重渲染了战时的肃杀气氛的句子是:   ,   ,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    抒发作者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   。
(3)《破阵子》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   ,   ,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直接表达作者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一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4)《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   ,   ,   。
【课中导读】
《渔家傲·秋思》导读
一、读词明意
1.听读朗读诗词,体会意境(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解释词意。
译文:
二、合作探究
1.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上片:写________________。
下片: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一找上片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请用以下句式总结: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示例:
景物: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
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了怎样的气氛?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4.这样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结合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试着在下阕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浊酒一杯 思乡、思亲;燕然未勒 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 无奈、凄凉、别愁 ; 人不寐 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和泪 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5.《渔家傲·秋思》上片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①衡阳雁去无留意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③长烟落日孤城闭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感情:
三、随堂练习
1.默写。
(1)《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点明了季节。
(2)《渔家傲·秋思》用字造句极为传神。上片用一个“______”字隐约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下片凭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3)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志。
3.下列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飞走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读
一、读词明意
1.听读朗读诗词,体会意境(读准字音、文中标注节奏)
2.理解词意。(口述)
二、内容赏析
1.你能概括上下两片的内容吗?如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明确:
2.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
3.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填写原句)
明确: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明确:
5.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明确:
6.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明确:
7.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明确:一豪:_____________________(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明确:
9.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10.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______”,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______________;“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隐喻,词中以“______”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_____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随堂练习
1.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_______。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词四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4.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学习重难点:
1.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这四首词,感受词的音韵美,并注意体会各首词中蕴含的情感。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作的情感,勾画词作中的名句并积累。
比较这四位诗人创作风格上的差异。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文学常识---关于词的派别。
(1)婉约派
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豪放派
  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二、预习任务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了解四位词人的相关知识及词作的创作的背景。
2.反复诵读,结合注释弄懂词作的大意,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背诵。
三、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燕然( ) 擎苍( ) 麾下( ) 胸襟(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塞下秋来风景异( )(2)将军白发征夫泪( )(3)老夫聊发少年狂( )
(4)千骑卷平冈( ) (5)会挽雕弓如满月( ) (6)八百里分麾下炙( )
(7)弓如霹雳弦惊( ) (8)秋容如拭( ) (9)殊未屑( )
3.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一出,岳阳楼从此声名大振。
(2)《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__________,号__________,是“__________”之一,他在词的发展史上开创了__________词派,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爱国诗人__________(姓名),他与__________并称“苏辛”。
(4)《满江红》(小住京华)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别署__________,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
答案:1.yān qíng huī jīn
2.(1)边界要塞之地(2)出征的士兵(3)姑且,暂且(4)一人一马的合称(5)终将(6)军旗下面,指部下(7)响雷,震雷。词中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8)擦(9)很,甚
3.(1)范仲淹 岳阳楼记(2)苏轼 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 豪放(3)南宋 辛弃疾 苏轼(4)秋瑾璿卿竞雄 鉴湖女侠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浓重的乡愁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着重渲染了战时的肃杀气氛的句子是: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嶂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  抒发作者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 , 射天狼 。
(3)《破阵子》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是: 八百里分麾下炙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沙场秋点兵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马作的卢飞快 , 弓如霹雳弦惊 。直接表达作者报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 ”一句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
(4)《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 身不得 , 男儿列 , 心却比 , 男儿烈 。
【课中导读】
《渔家傲·秋思》导读
一、读词明意
1.听读朗读诗词,体会意境(读准字音、节奏)
2.结合注释解释词意。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早已关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定的功绩,归家之日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将军和战士不能入寐,每日哀伤落泪,直等到头发花白也难以回归。
二、合作探究
1.说说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上片:写边塞秋景。 下片:抒发爱国与思乡之情。
2.找一找上片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请用以下句式总结: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______图。
示例:
景物:雁去 长烟 落日 边声 千嶂 城闭
图画: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
3.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了怎样的气氛?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萧瑟、荒凉、紧张的气氛。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4.这样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结合时代背景,小组合作试着在下阕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浊酒一杯 思乡、思亲;燕然未勒 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 无奈、凄凉、别愁 ; 人不寐 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和泪 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5.《渔家傲·秋思》上片是如何紧扣塞下风景之“异”着笔的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①表明边塞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②“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
③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思想感情:这首词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者的辛苦和思念家乡的感情,以及爱国、卫国的精神,同时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三、随堂练习
1.默写。
(1)《渔家傲 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填空。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衡阳雁去”“霜满地”景物点明了季节。
(2)《渔家傲·秋思》用字造句极为传神。上片用一个“_闭_”字隐约透露出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下片凭一句“将军白发征夫泪”尽显征人无尽悲怆。
(3)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 报国(建功立业……) 之志。
3.下列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飞走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解析】“衡阳”在南方,这里用“衡阳”借指南方。本句的意思是说秋天来了,北方的大雁向南方飞去,毫不留恋北方。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读
一、读词明意
1.听读朗读诗词,体会意境(读准字音、节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理解词意。
老夫我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我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我将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杀那猛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鬓发稍白如染霜,那又有什么妨碍!只盼望有手持符节的人来云中,但不知朝廷何时才能遣似冯唐的使臣来?到那时,我定将拉开雕弓如满月,瞄准西北方,箭箭射向天狼。
二、内容赏析
1.你能概括上下两片的内容吗?如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明确:上片:描写出猎的盛况(出猎);下片:抒写报国之情 (请战)
2.本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狂
3.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4.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出猎队伍有什么特点?
明确:“千骑卷平冈”。 写出出猎队伍之大,场面之壮观,表现出豪放之气。
5.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6.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明确:开张——豪壮
7.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明确:一豪:鬓微霜,又何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豪: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三豪: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明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9.上下阕中太守的形象怎样,他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威风凛凛(上阕)
“鬓微霜,又何妨!”→不服老年愈长志弥坚(下阕)
本词作者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10.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
③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三、随堂练习
1.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填空。
这首词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运用“亲射虎,看孙郎”这一典故的用意是要像孙郎(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那样建功立业。“何日遣冯唐”一典故中,作者把自己比作魏尚。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①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
②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手法:抒情、运用典故。 思想感情:渴望被重用、爱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