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2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7:3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热力环流
课程标准 本节的课程标准是“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根据示意图解释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还要能够解释与其相关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等。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中的 “热力环流”。这一内容是学习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和“大气的受热过程”后学习的,同时是后面学习“风”的知识基础,学好基础的知识,对后面逐渐深入的知识搭建桥梁,具有铺垫的作用,因此这一知识要进行详细讲解,学好这一知识,能够降低后面学习的难度。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但本课时教学需要联系较多物理学知识,但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教材中一些简单的概念自己可以掌握,并且初中地理教学中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等一些等值线,可以迁移应用到本节内容的等压线、等压面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观:学生能简单画出热力环流的过程图解释热岛环流等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深化“绿色生活,保护大气”思维,。 2、综合思维:运用热力环流、大气运动原理分析说明有关海陆风、风向等实际问题。 3、区域认知:;结合实际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热力差异和大气运动差异。 4、地理实践力:通过地理读图分析,并能联系实际观察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效应等现象,并会用相关知识解释。
重点 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原理及现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展示图片: 家中空调和暖气或地暖的安装位置。 教师设疑: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家里的空调和暖气是如何安装的呢?我们什么要选择这样安装呢?我们是随意安装的,还是蕴含着科学道理的呢? 教师陈述:没错,其实是蕴含着科学道理的,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就和我们本节课热力环流的内容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热力环流的内容,并理解和解释空调和暖气的安装原理吧! 撰写板书:热力环流 观看图片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热力环流
新授课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教师陈述:在学习热力环流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几个常用的概念: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高度升高,气压减小)。注意气压的单位是百帕。 (海拔越高气压值越小,类比于一叠书,上方的书本承受的重量比下方书本承受的重量小。)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高压与低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等压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 【板书】 常用的概念 气压: 高压 低压: 等压面: 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常用的概念 真正理解气压的概念,知道气压随高度的递变规律 学习常用的概念,并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气压值大小,为后面学习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打下基础。
承转 教师设疑:当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同学们可以分析和思考一下,同一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陈述:很好,我们可以看到同一水平方向上气压是相等的。 【板书】 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 教师设疑:我们再来看看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大,所以气压高。 而高空空气密度小因此可以得出: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永远比上空的高(即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同一水平方向上气压相等:A=B=C 明确温度相同时等压面的状况
等压面变化过程 教师讲解:但是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地面受热并不是均匀的。那么当地面受热不均时,就会产生热力环流。 所以:热力环流的概念就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教师设问:大家可以根据课本,结合大气环流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和总结一下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教师讲解:地面受热不均匀的情况下: 当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那么A地受热,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注意:高压与低压是相对同一高度的周围地区气压言的。)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由于气体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发生水平运动。气体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高空空气就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AB两地冷热状况发生变化后,大气的流动变化(垂直)进而产生气压差,产生力使大气发生水平运动,从而形成闭合的环流。 教师设问:通过我的讲解,结合这幅图,大家可以思考和总结一下,我们可以获取到哪些信息和知识呢? 根据老师的讲解,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大气运动的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近地面气压永远高于空空气压 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相反 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弯曲方向相反。 同一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小组合作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的知识记忆。 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总结能力。
教师讲解:根据气压随高度的递变规律,讲解气温变化后,AB两地气压变化后,等压面随之发生的变化。 回答教师的问题。分析等压面的变化
结合板书说明本节课要点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和成因: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根据教师总结自主记录并归纳 助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
解决具体问题 引导分析课前图片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完成具体问题的分析。所以,我们的空调冷气会下沉,应安装在墙壁上方,而地暖的热气会膨胀上升,所以安装在地上,利用的就是热力环流的的原理。 将知识迁移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 根据教师总结自主记录并归纳 助力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
板书 热力环流 一.常用的概念 气压: 高压 低压: 等压面: 二.热力环流 1.概念 2.过程 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