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循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水循环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7: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水循环1 课型:新授
主备: 审核: 时间:
知识目标:记住水循环的类型,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得出水循环的定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出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指出诗中的错误【新课讲授】1.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减少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减少水库以下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增加4.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2)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3)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4)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巩固练习】1.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D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B )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 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 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 ( C )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 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 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小结】 水循环过程中的下渗与径流输送环节促进了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水循环中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径流,这些环节促成了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补给关系
【板书设计】第一节 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与类型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