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水的运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海水的运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7: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课题 第三章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重难点分析 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球上的水》是“地理必修一”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通过对示意图或分布图的详细分析,让学习者掌握的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并学会地理分析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的成因。2. 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掌握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课标原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标解读 1. 了解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2.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浪、潮汐和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学生通过对海水运动的认识,了解海水运动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树立保护海洋的环境意识。
综合思维 学生能够运用海水运动规律,说明相关的自然现象变化过程。
区域认知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不同区域不同自然背景下,海水运动的规律。
地理实践力 学生能够观察、描述海水运动方向,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思政目标
认识到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国国有责、人人有责,共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对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取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采用案例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课堂讲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板书板图板画。
教学过程 课程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式导入):材料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而发生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地震发生后,福岛核电站自动关闭反应堆,但是反应堆的完全关闭必须要不断冷却。海啸产生的巨大潮水导致发电机损毁,反应堆失去了冷却剂的供给,停堆后产生的余热聚集,使得部分堆芯融化,产生了泄漏。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经过滤并稀释后将排入大海。(核污水,就是在冷却核反应堆后残留的废水。核污水中被检测出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据介绍,核辐射既能杀伤细胞,又有诱变的作用,可能诱发细胞癌变或基因突变,导致生物畸形等。)(核废水的危害)材料2:德国海洋科学研究对核污水扩散速度和影响的模拟效果图。结合材料1、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阻止日本福岛核废水直接排入大海,为什么说日本政府将核污水排入海洋的做法是对全人类的不负责任呢?因为海水是在不断运动当中的,日本排放的核废水会随着海水的运动扩散到全世界!2. 新课讲授第三章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表层海水的运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海浪、潮汐和洋流。我们接下来一一展开。一、海浪(1)海浪的概念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海浪的基本特征。海浪其实就是波浪的一种。而波浪又可以通过下面这张图分解成以下几个要素。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风力越大,浪高越高,能量就越大。 (2)海浪与人类活动炎炎夏日,我们的同学们去海边消暑,有一项惊险刺激的活动与海浪有关,大家来猜一猜,这项极限运动叫什么呢? 对,它就是冲浪运动。(播放短视频——冲浪)冲浪运动就是人类利用海浪的一个具体案例,而除了利用海浪之外,海浪也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些其他方面的影响;海浪侵蚀作用如果海浪不停得拍打海岸,会对海岸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FLASH动画演示,海水侵蚀堤岸。教师:具体过程和影响我们马上开始的第四章会做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今天请大家结合动画思考一下,在这种海浪不停拍打的作用下,海岸线会怎样变化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这种变化?承转:海浪可以使温柔的,也可以是残暴的,残暴的海浪对渺小的人类来说就是一场滔天巨祸,比如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海浪的其他表现形式——海啸和风暴潮;(播放短视频——海啸、风暴潮)解释海啸和风暴潮形成的原因:海地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称之为海啸。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设置活动:如何预防风暴潮和海啸一般回答:加强预报警报,提高防护意识等谨慎思考后补充回答:针对海啸或者风暴潮的具体特点,应提出预防海啸需要加强海底地质状况的监测;预防风暴潮则需要关注海洋的天气变化。承转:除了海浪之外,我们继续看到海水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潮汐。潮汐潮汐的概念 潮汐就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的现象。设问:中国人造字是非常有讲究的。“潮汐”二字去掉三点水念什么?对,念朝夕,即早和晚。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并称之为潮汐。(2)潮汐的形成 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请大家观看动画《潮汐的形成》潮汐的作用观察课本题头案例《诺曼底登陆》,思考为什么选择农历闰四月十六登陆诺曼底。观察PPT动画演示《潮汐发电站》并回答相关问题引入课本P60的案例活动题。一分钟阅读之后回答:钱塘江大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的原因一般回答:此时地月之间距离最小;地、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观察仔细,思考后补充回答:杭州湾外宽内窄,河口呈喇叭状,浪潮涌入狭窄河道,水体涌积,水位暴涨。结合所学知识背景,仔细研判后补充回答:此时盛行东南季风,海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往西涌进,与东流的江水相遇,形成滔天的浪潮。活动题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不限制答案,只要符合实际均为合理答案。承转:本节课的开头我们提到了日本的福岛核泄漏,会在短短的57天之内污染半个太平洋海域。在了解了海浪和潮汐之后,我们知道海水是运动的,但问题是,是不是仅靠海浪或者潮汐就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将污染物带至整个太平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表层海水还有一种更大规模的运动形式存在在整个海洋当中,它就是洋流。洋流洋流的概念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就是洋流。它的规模巨大,远超过陆地上所有河流的流量。洋流的分类按前一节我们介绍的海水的性质当中海水的温度作为标准进行划分,可以将洋流分为寒流和暖流。展示寒流及暖流的示意图,进行解释。洋流的影响洋流与渔场师:学习了高中生物学之后,同学们对于海洋生态链应该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海洋中的鱼类而言,食物是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海洋整个生态链当中,浮游生物扮演着生物链底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很多鱼类的直接食物。而一般来说,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形成大的渔场。引入动画《寒暖流交汇与渔场的形成》展示《世界四大渔场及全球洋流分布示意图》设置互动问题:分析四大渔场的形成原因一般回答: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形成鱼障,易于形成大的渔场。观察后回答:秘鲁渔场成因与其他三大渔场不同,上升补偿流形成渔场进一步思考:上升补偿流的成因是因为离岸风造成的。洋流影响船只航行以哥伦布往返欧洲和北美洲为例,说明:顺水航行速度快,逆水航行速度慢洋流与气候教师说明:暖流好比热水,寒流好比冷水。热水蒸发更大,空气中水汽含量更多,能输送到陆地的水汽也就更多,所以暖流的作用是增温增湿,寒流则是降温减湿。洋流影响海洋环境 以福岛核泄漏为例,因为全球性洋流环流圈的存在,使得污染物被扩散到了全世界,但是,另一方面,海水中的污染物会被不断稀释,从而降低污染的浓度。但是福岛核废水当中的污染物并不会因为海水的稀释而降低污染浓度,大家学习了高中的物理学和化学应该知道,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周期是非常长的,海水的稀释作用对这些核废料的降解来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说日本人的这种向海洋直接倾倒核废水的做法是对全人类的不负责任。海洋是全人类的,保护海洋环境不是一个人一个国家的责任,而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板书设计: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海浪海浪的概念海浪与人类活动潮汐潮汐的概念潮汐的形成原因潮汐的作用洋流洋流的概念洋流的分类洋流的影响
课后作业 (1)海水的基本运动形式是( A )A. 海浪、潮汐、洋流 B.海浪、海啸、洋流C. 海啸、潮汐、洋流 D.风浪、潮汐、洋流(2) 有关海水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海浪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B.只有地震和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能引起海水运动C.海浪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D.洋流是海洋表层水体最常见、最普通的运动形式(3) 关于潮汐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潮汐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白天涨为潮,黑夜落为汐 B.潮汐是海水在盛行风作用下的周期性涨落现象C.潮汐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D.我国沿海某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两次(4)关于暖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 B 一般由低纬流向高纬C 由南向北流 D 海水温度高于两侧海域(5)北半球一暖流经过某海域时,突然遇到漏油事故,下列不可信的是( C )A 污染范围将扩大 B 污染程度将逐渐减轻C 污染物向南扩散 D 将毒害海洋生物
教学后记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