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课标解读】
1.识别常见地貌类型;
2.描述常见地貌景观的特点,了解常见地貌景观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辨认常见典型地貌类型并说出形成原因。
2.难点:常见典型地貌类型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小组讨论、观摩实验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以上都是地球表面的常见地貌类型,这节课我们一块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师:本节课主要介绍两种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某学校组织了一场“长江地貌”研学活动。第一站云南丽江,拍摄了两张照片。您来观察一下,这两张照片反映的是哪种地貌类型?生:喀斯特地貌。
师:正确,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生: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师: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生: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等省。考察团想了解清楚,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以及在地表和地下都形成了哪些喀斯特景观?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观看的时候请注意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播放视频后出示探究问题一:播放喀斯特地貌兴国过程视频
师: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和教材图 4.2、4.3完成学案
探究问题一: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CaCO3+CO2+H2O=Ca(HCO3)2 )
2、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表景观?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3、喀斯特地貌区都形成了哪些地下景观?学习要求:结合预习情况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准备回答问题,看谁又快又准。(1分钟左右)
师:第一题,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师:很好,来看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喀斯特地貌地区的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易溶于水,但极易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就是这里描述的溶于水并被带走,从而形成各种景观。这一反应是可逆的,一旦在地下遇到较大空间,二氧化碳逃逸,就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就是这里描述的或重新沉淀,从而形成各种景观。来看第二题,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地表可溶性岩石在雨水的作用下不断的侵蚀,形成溶沟。
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溶沟有什么特点
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
师:溶沟进一步发育会形成哪种地貌?
生:洼地
师:洼地的规模有大有小。
生:洼地进一步发育就会形成峰丛。
师:峰丛有何特点?峰丛的底部基座基本上是相连的
生:峰丛进一步被侵蚀就会形成峰林。师:峰林有何特点?峰林的底部基座基本上被侵蚀掉了。
生:峰林再被侵蚀就会形成孤峰,孤峰继续被侵蚀就形成了残丘。
师:很好,这就是喀斯特地貌区的地表景观及其形成过程。同学们,来看这里,从溶沟开始到洼地、峰丛、峰林,岩石都有裂隙发育,雨水会沿着裂隙不断的下渗,不断的下渗,一直渗入地下,从而形成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过渡:考察团参观了贵州平塘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我们来了解一下。
探究问题二:
分析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形特点。提示:结合大窝凼所处区域分析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
析。
(3)分析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
师:第三问,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排水条件好。
师:第一问,哪位同学来回答?生:气候:大窝凼位于(25.6°N,106.8°E)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
师:第二问,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师:以上便是考察团了解到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相关知识。考察团顺长江而下继续前行,第二站宜宾拍摄到高山峡谷景观图片,第三站荆江曲流景观图片,第四站上海长江三角洲景观图片,请问这三张景观图片属于哪种地貌类型?
生:河流地貌
师:河流地貌是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为探寻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考察团的队员们做了一个模拟实验。观看流水地貌模拟实验,请同学们注意,在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形成了哪些地貌类型?
师:请大家请大家结合视频信息,完成学案上的探究问题三,时间三分钟。
1、河流的侵蚀地貌。
①山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②平原地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
2、河流的堆积地貌。
①河流出山口堆积地貌类型:
②河流中游堆积地貌类型:
③河流入海口堆积地貌类型:
师:哪位同学回答山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类型、成因及地貌特征?
生:山区河流侵蚀地貌是 V形河谷。地面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 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师:哪位同学回答平原地区河流侵蚀地貌类型及地貌特征?
生:平原区河流侵蚀地貌是槽形河谷,河谷宽而浅
师:同学们回答准确,在河流的不同位置,形成的堆积地貌是不一样的,河流出山口堆积地貌类型?
生:冲积扇
师:河流携带泥沙碎石流出山谷出口,由于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堆积形成扇状堆积体。从扇顶到扇缘海拔不断降低,颗粒物逐渐变小。
师:当来到中游,河流出现连续的河湾,顺着河流前进的方向,对河水而言,凹进去的是凹岸,凸向河流的是凸岸,水流在流经凹岸时,由于惯性力心力的影响,水流速度较快,对凹岸不断的进行侵蚀,凸岸的水流速度较慢,以堆积为主,这就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取 AB河流的纵剖面,B岸由于不断的侵蚀,使得河谷比较陡,A岸比较缓。以堆积为主,逐渐形成一个堆积体,我们成为河漫滩,右图中,有建筑物较多的就是凸岸的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起来就组成了河漫滩平原。在某些平坦地区还会形成河曲和牛轭湖。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给大家演示一下,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河流在凹岸侵蚀,凹岸侵蚀,当洪水来临的时候,河流会冲断河曲的颈部,形成自然状态下的裁弯取直,余下的部分就是牛轭湖。
师:河流入海口堆积地貌类型及地貌特征?
生:河流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是。三角洲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我们生活在黄河三角洲上,这是黄河三角洲近期面积的变化,你来观察一下,近期黄河三角洲面积有何变化趋势和河道变化。
生:不断增大。
生:河流由东南入海转变为东北方向入海。师:每年黄河水将超过亿吨的泥沙从黄土高原搬运到入海口。这些泥沙以平均每年两三千米的速度把海岸线向前推进,也为我国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泥沙淤塞河道,使河道不断摆动。考察活动还在继续,但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最喜爱景点,分析它的地貌类型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