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4.2 地貌的观察2 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时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运用视频、图像,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2.通过人类利用自然,尊敬自然升华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1.地貌形态与规模(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地貌往往由次一级地貌组合而成。2.观察描述(1)选址:选择视野比较开阔地方。(2)顺序:(3)手段: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或无人机等辅助观察。二、地貌观察的内容1.高度(1)绝对高度 获得应用: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2.坡度(1)坡度:①表示:坡度角或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②应用(2)坡向: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3.其他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单位:米)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则图中n=4,d=100米,H大=400米,H小=100米,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n-1)d≤ΔH<(n+1)d。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ΔH<500米。②陡崖的绝对高度。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