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综合检测习题课件(打包9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八年级生物下册第7单元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综合检测习题课件(打包9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21 21:10:04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鹤形目有12科,其中鹤科共有4属15种。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目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鹤科有15种体现的是物种的多样性
C.鹤形目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比鹤科的多
D.鹤形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鹤科的近
食肉目
猫科
犬科
猫属
豹属
犬属




第2题图
4.在植物园或者公园里可以看到不同植物的标牌。标牌上写着植物的信
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通过标牌可以知道玉兰的科名、属名、种名
B.拉丁学名是根据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命名的
C.统一使用植物学名便于了解植物亲缘关系和形态特征
D.通过该标牌我们知道玉兰与木兰的形态结构都一样
5.根据你对周围生物的调查,你认为下列哪一组生物归类是正确的
A.蝗虫、蟋蟀、麻雀为空中飞行的动物
B.猪、鸡、鸭、鹅为家禽
C.牛、马、羊为植食动物
D.鲫鱼、野鸭为水生动物
6.如图是一张生物分类检索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将甲分类的依据为有无脊椎骨
一丙一

-乙
青蛙
B.将乙分类的依据为体温是否恒定
麻雀
C.将丙分类的依据为受精方式不同

鲸鱼
蚯蚓
D.将丁分类的依据为是否卵生
蝴蝶
7.我们经常吃的紫菜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是(A)
A.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只有茎、叶的分化
C.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能通过产生种子繁殖后代
11.在如表中①②③分别应当填入(B)
特征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植株高矮

有些能长得高有些能长得高
生活环境
阴湿
阴湿

有无输导组织无输导组织

有输导组织
A.能长得高、无输导组织、各种环境
B.矮小、有输导组织、各种环境
C.能长得高、有输导组织、阴湿
D.矮小、无输导组织、阴湿
12.小文爬山时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观察后记录如下:
①生活在阴湿环境
②株高约50厘米③叶片有输导组织
④叶背
面有褐色的孢子囊群
该植物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A)
A.铁线蕨
B.水稻
C.海带
D.侧柏
14.作为城市“绿肺”,泉城公园植物种类丰富。下列对公园内绿色植物相
关知识理解错误的是(C)
A.小溪流中的小球藻,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发现大量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有简单的输导
组织
C.引进的银杏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其种子裸露,没有种皮包被
D.垂柳和合欢树属于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共26张PPT)
01
知识梳理
种子植物
1.种子植物体内有维管组织
韧皮部和木质
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
繁殖。
2.根据种子外层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
有果皮包被的被子植物和
没有果皮包被的
裸子植物。
3.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比较
区别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种子
胚有两片子叶
胚有一片子叶

多为直根

多为须根


多为网状

多为平行脉
各部分的基数是4、5
各部分的基数是

或4、5的倍数
3或3的倍数
02基础题组
知识点1裸子植物
1.银缕梅,花朵银丝缕缕,吸引了众多游客。下列可
以作为判断银缕梅属于种子植物的依据是(C)
A.生长在陆地上
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开花结果
D.枝茎较坚硬
3.(2021·汕尾期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在陆地
上广泛分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①用种子繁殖后代
②用孢子繁殖后代
③具有
发达的输导组织
④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2021·句容期末)下列关于裸子植物的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A)
A.裸子植物有种子和果实
B.我国是裸子植物故乡
C.银杏、水杉都属于裸子植物
D.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6.(2021·葫芦岛模拟)裸子植物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
A.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包被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D.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知识点2被子植物
7.(2021·郁南期末)对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种子中有无胚、胚乳和子叶
B.种子中有无子叶
C.种子中有无胚乳和子叶
D.种子中有几片子叶
9.(2021·清苑期末)下列均属于双子叶植物的一组
是(D)
A.小麦、高粱、玉米和甘蔗
B.水稻、百合、西瓜和玉兰
C.向日葵、芦苇、棉花和竹
D.黄瓜、番茄、白菜和苹果
10.(2021·滦州期末)某人采集一植物.已知该植物
有以下特征:(1)子叶一枚;(2)叶脉平行;(3)花瓣
为3的倍数,则可确定该植物不属于(D)
A.单子叶植物
B.种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双子叶植物
11.如图是花生的果实,据此可判断花生属于(D)
A.藻类植物
果皮
果实
B.蕨类植物
种子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03中档题组
12.(2021·连山期末)如图:黑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
的共同特征,正确的是(D)
水稻
玉米
油松
银杏(共27张PPT)
011
知识梳理
一、苔藓植物
1.苔藓植物的根是
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茎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
植物不能脱离水的环境,并且植株很矮小。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
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
作用;同时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
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
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类植物
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其内具有
输导组织和
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
大。靠孢子繁殖后代。
2.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
煤炭
02基础题组
知识点1苔藓植物
1.某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但全身都能
进行光合作用,又能吸收水和无机盐,而且大气中
近90%的氧气来源于它,此类植物是(C)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藻类植物
D.种子植物
5.(2021·安阳期中)下列不属于苔藓植物的特点的
是(C)
A.植株矮小
B.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C.根结构复杂,吸水能力强
D.叶中没有叶脉
知识点2蕨类植物
7.(2021·昭通模拟)巢蕨叶片背面那些褐色的隆起
是(B)
A.细菌
B.孢子囊群
C.寄生虫
D.小虫
8.(2021·贵港三模)下列对蕨类植物的说法,正确的
是(D)
A.无根、茎、叶的分化
B.有茎和叶,有假根
C.有根、茎和叶,种子裸露
D.有根、茎、叶的分化
10.如图是葫芦藓的结构图,请据图填空:
(1)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该类植物没
有真正的根,植株矮小,茎内没有
输导组织。
(2)图中[②]是叶,小而薄,能进行光合
作用,同时也能够吸收
水和无机盐。该器
官只有一层细胞组成,对有毒气体比较敏感,
可作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图中[③]是假根,主要起固定植物体的
作用。
11.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下面问题:小明同学从山坡上
采集到一株草本植物,经观察发现其叶片下表面
边缘有许多褐色的斑块隆起,并有许多褐色小颗
粒从中散落出来

(1)你认为该植物属于蕨类
植物。它的形态
结构特点是。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体内有输导组织
(2)散落出来的褐色小颗粒是孢子,这是一种
生殖细胞。它必须落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才
能萌发。(共28张PPT)
01
知识梳理
一、原生动物
1.原生生物的个体
微小、多数是
单细胞

物,少数是
多细胞
生物,细胞中有
真正

细胞核。
2.原生动物是结构简单的一类原生生物,整个身体由
一个细胞构成,这个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摄
取食物,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

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如眼虫等鞭毛虫类
能吸取水体中的有机物,减轻水体
污染,但过
多则污染水体;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的一些原生动
物是病原体,如疟原虫能使人患
疟疾,阿
米巴变形虫使人患痢疾
二、藻类
1.藻类分为绿藻、褐藻、红藻。其中衣藻(单细胞)和
石莼(多细胞)等细胞里都含有大量叶绿素呈
现绿色;褐藻含有较多的藻黄素
而呈现褐色;
红藻含有较多的藻红素「
而呈现红色,如紫菜、
石花菜等。
02基础题组
知识点1原生动物
1.下列生物属于原生动物的是(A)
A.草履虫
B.涡虫
C.衣藻
D.珊瑚虫
2.原生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C)
A.身体极小
B.结构简单
C.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D.细胞无细胞壁
6.(教材P38T3改编)藻类的细胞中一定含有的色素
是(B)
A.叶绿素和藻黄素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C.类胡萝卜素和藻蓝素
D.藻黄素和藻蓝素
7.(2021·富平期末)海带富含碘,是预防大脖子病的
最佳食材。下列关于海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
A.属于多细胞藻类植物
B.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
C.可食用部分主要是茎
D.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2021·普宁期中)经典的“紫菜蛋花汤”美味可口。
紫菜除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较多的
(B)
A.藻黄素
B.藻红素
C.藻蓝素
D.叶黄素
9.(2021·齐齐哈尔)下列诗句描述藻类的是(D)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10.曾经有一年夏天,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中
途失事,乘客纷纷跳伞在荒无人烟的岛上,逃生者
从浅海中捞取藻类植物充饥而得以生还。想想他
们最可能吃的是下列哪些藻类(D)
A.小球藻和衣藻
B.衣藻和硅藻
C.石莼和衣藻
D.海带和紫菜
11.核潜艇在海水中长期航行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
科学家设想在潜艇中建立一个小球藻(一种单细
胞藻类)空气净化器来解决这一问题,请回答:
(1)这一设想的依据是:小球藻通过
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
氧气。
(2)给空气净化器必须提供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和水。(共24张PPT)
01
知识梳理
一、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等级
1.生物分类:以生物的性状差异的程度和
亲缘
关系的远近
为依据,将生物分为界、门、纲、
目、科、属、种7个等级,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
基本单位。
二、编制生物检索表
1.编制生物检索表的方法:把某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
的两类,具有相似性状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性状
特征相异
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
性状相对
排列;然后,在每个类别中再寻找另
外一些特征,依据新的
性状差异纟
继续归类,
相对排列,直到确定出不同种生物的分类地位
为止。
三、生物的命名
1.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
双名法,规定每种生物只有一个学名,由第
一个词为属名和第二个词为
种名
组成,均
用拉丁文书写。
2.20世纪以来,许多生物学家认可将生物分为五大类
群: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动
物界和真菌界。
02基础题组
知识点1生物分类的依据
1.(2021·昭通期中)下列哪项一般不作为生物分类
的依据(A)
A.生物体的大小
B.生活环境
C.外部形态
D.内部结构
2.在生物分类的7个等级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C)
A.种
B.门
C.界
D.目
3.(2021·三明模拟)扬子鳄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下
列关于它的分类最小单位是(D)
A.鳄目
B.爬行纲
C.短吻鳄属
D.扬子鳄(种)
4.(2021·贵港期末)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
的是(C)
A.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科、
目、属、种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C.分类单位越小,厅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D.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以生理功能为主要依据
6.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外,还要
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D.分类单位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7.(2021·淄川二模)“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中描
述的狐与狸、虎、豺同是食肉目,狐与豺同是犬科,
狸与虎同是猫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狐与狸亲缘关系最近
B.豺与虎共同特征最多
C.以上四种动物不同纲
D.虎与狐同目不同科
知识点2生物检索表与命名
8.(2021·徐州期末)在野外遇见不知名的生物,可以
通过生物检索表去识别。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检索表是依生物的特征制作的分类工具
B.检索表是鉴别生物种类的常用工具
C.植物分类的检索表只有一种
D.如果采用的特征不相同将出现不同的检索表(共14张PPT)
01
知识网络
神创论、自然发生论
生生论
雷迪实验、巴斯德实验
观点
生命的起源
宇宙生命论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化学进化论
米勒实验证明: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
直接证据
化石
趋势
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
地球历史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生品的
发生
生物的进化
历程
寒武纪被称为“三叶虫时代”
和发展
重要事件
中生代为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
人类出现于新生代
人工选择
以人的需要为目的,不一定有利于生物进化
原因
自然选择
过度繁殖引起生存竞争,由于生物具有遗传变异,所以出现适者生存
人类和类人猿均起源于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是其分界标志
人类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人的起源和进化
人种
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02
重难突破
【例题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
一个密闭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与生命有关的有机小分子。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模拟原始
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实验室制成了另外一些有机物。
资料二,1969年陨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另外,天文学家在星际空
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1)根据以上资料推测,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是在原始海洋中经过漫长的化学演变而来,也可能来自
其他星球
(3)某种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对细菌进化起到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
争实现的。由于某种抗生素的反复使用,导致细菌对该抗生素的抗药性强的性状得到逐代积累而保留下来,
出现对这种抗生素的耐药细菌。
(4)当患者再去不恰当地使用其他多种抗生素时,也会使细菌产生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这样耐多种抗
生素的“超级细菌”出现了。因此“超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
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
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03
综合训练
1.(2021·永州改编)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逐渐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B.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
地层里
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
变化之
D.对同种生物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
存斗争中获胜,并繁殖后代(共26张PPT)
01
知识梳理
一、人类与类人猿
1.现代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和长臂
猿;他们的外部形态、面部表情、身体结构、行
为表现等方面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2.直立行走
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3.
森林古猿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
二、人类进化的历程
1.人类进化的历程包括:南方古猿→能人→直立
人>智人
2.现代人种划分为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
和澳大利亚人。中国人属于
蒙古利亚人。
02基础题组
知识点1人类与类人猿
1.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A)
①长臂猿
②猩猩
③大猩猩
④黑猩猩
A.①②③④
B.②③
(
C.②③④
D.①
2.(2021·长沙期末)从猿到人的进化,有关叙述合理
的是(C)
A.人类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B.古人类上肢骨比下肢骨更粗壮
C.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D.古人类可随意改变生物圈的面貌
3.(2021·保定期末)在从古猿到人的过渡过程中,最
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B)
A.由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B.能够直立行走
C.产生语言
D.学会使用工具
4.(2021·忻州期末)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从猿到人的
进化过程中所发生变化的是(C)
A.由四肢着地进化到直立行走
B.大脑越来越发达
C.上肢骨越来越粗壮
D.逐渐产生了语言
5.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
下地生活
B.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
面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森林古猿的进化方向
6.(教材P26T5改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下列行为发
生的先后顺序是(C)
①使用、制作工具
②产生语言
③直立行走
④学会用火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7.(教材P26T4改编)目前发现的最早能两足直立行
走的原始人类和在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
人”分别属于(A)
A.南方古猿和智人
B.智人和能人
C.能人和直立人
D.能人和南方古猿
知识点2人类进化的历程
8.(2021·唐山期末)人类进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按时
间顺序叙述正确的是(C)
A.直立人、南方古猿、能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D.能人、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共23张PPT)
01
知识梳理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1.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
化石;越简单、越低
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形成早
的古老地
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形
成晚形成的地层里。
2.生物进化趋势
从低等到高等、
从简单到复杂
从水生到陆生。
2.自然界的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超过
生存环境的承受力,致使后代无法获得足够的
食物、水和栖息条件等。在竞争生存空间或有限的
自然资源时,某些微小变异使生物更能够适应环
境变化,这样的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
的后代可能继承了这些有利性状,经过许多
代以后,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积累起来,一个
更加适应环境和生命力更强的新物种形成,这就是
自然选择
3.生物进化的方向由
环境的定向选择
决定。
02基础题组
知识点1生物进化的证据
1.(2021·靖宇期末)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
进化,根本原因是(B】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2.(2021·沧州期末)化石是记录生物进化的特殊文
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古老地层跟新近地层相
比,形成化石的生物的特点(A)
A.简单、低等,水生的更多
B.复杂、高等,水生的更多
C.复杂、高等,陆生的更多
D.简单、低等,陆生的更多
3.中生代陆地上最繁盛的动植物是(C)
A.鱼类、苔藓类
B.哺乳类、被子植物
C.爬行类、裸子植物
D.两栖类、蕨类
4.(2021·长沙)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
比较鲸和鹰的骨骼形态及排列,可推测两者(C)
鲸的鳍状前肢
鹰的翅膀
A.运动方式相同
B.食物来源相同
C.有共同的祖先
D.生活环境相同
知识点2生物进化的原因
知识点2生物进化的原因
5.人类豢养的牛有奶牛和耕牛之分,这是(A)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生存斗争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环境变化的结果
6.(2021·咸阳模拟)桦树皮颜色呈浅灰色,生活在桦
树林内的桦尺蛾,其体色大多与桦树皮颜色相似,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D)
A.桦尺蛾过度繁殖的结果
B.桦尺蛾天敌数量的增多
C.桦尺蛾的运动能力弱
D.自然选择的结果
7.(2021·保定期末)囊鼠生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它
有一个巨大的颊囊可以贮存食物,囊鼠的毛色与环
境差异大,易被天敌捕食,有研究人员调查了不同
区域囊鼠的数量,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深色黄鼠
数量(只)
浅色黄鼠
700
00
500
400
Ⅲ层
物种乙
300
200
Ⅱ层
物种甲
100
I层
物种丙
浅色岩(P)区深色岩(Q)区
图1
图2(共23张PPT)
第7单元
生命的演化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
生命的起源
01
知识梳理
一、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神创论认为生命由
神或上帝
创造的;自然发
生论认为生命是由
非生命物质
随时自然而然发
生的;生生论1
认为一种生命只可能由另一种生命
转化而成;宇宙生命论认为生命来源于外星球
化学进化论认为在
原始地球
条件下,由非生命物
质通过化学途径进化而来的,原始海洋
是生命诞
生的摇篮
二、生命起源的相关证据
1.雷迪的第二次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其实验的变量
是苍蝇能否进入瓶中(或苍蝇产的卵),采取的
措施是瓶子敞口和
纱布封口,此实验得出的结
论是蛆是苍蝇产的卵
孵化出来的。但没有解
决肉为什么能够变腐的问题。
2.巴斯德利用“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肉变腐是由于空
气中的
细菌
引起的,鹅颈的妙处在于空气
能够进入,而
细菌和灰尘
不能进入。
3.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了一个模拟原始地球
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在原始地球条件
下,无机小分子
可以生成
有机小分子
02
基础题组
知识点1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下列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推断,完全没有科学依
据的是(A)
A.世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
B.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D.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外星
2.(2021·梅河口期末)据地质学研究结果推测,在地
球形成的初期,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成分是
D
A.甲烷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2021·运城月考)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
验的结果表明(A】
A.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机
小分子
B.原始大气的成分能转变成原始生命
C.原始生命起源于陆地
D.原始生命的形成只需要一周的时间
6.(2021·贺州)“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关于
生命起源的观点,已经有科学实验证据的结论是
(
B
A.原始地球一开始就存在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简单有机物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原始生命来自其他星球
知识点2
生命起源的相关证据
7.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雷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苍蝇


(1)
(2)
(3)
A.该组实验变量是蝇卵
B.对照组是图(3)装置
C.雷迪认为蛆是由苍蝇的卵孵化成的
D.能解释微生物的滋生是否是肉变腐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