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节综合能力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章节综合能力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17:5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植被与土壤》章节综合能力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草地总生物量包括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其中地下部分分为活根和死根生物量。活根生物量比例可作为草地退化与否的敏感性指标。下图为三江源地区某草地生物量分配构成图,Ⅰ、Ⅱ、Ⅲ代表退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草地,其中极度退化的天然草地被称为黑土滩。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三种草地地上生物量低于地下生物量的主要原因是(  )
A.强风 B.低温
C.干旱 D.过度放牧
2.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对应的序号分别是(  )
A.Ⅰ、Ⅱ、Ⅲ B.Ⅱ、Ⅲ、Ⅰ
C.Ⅱ、Ⅰ、Ⅲ D.Ⅲ、Ⅱ、Ⅰ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读红树林景观图,完成3~4题。
3.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4.下列关于红树林生长习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渤海沿岸 
②根系不发达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植被分布模式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②分别为(  )
A.①为温带草原,②为温带荒漠
B.①为温带荒漠,②为温带草原
C.①为亚寒带针叶林,②为温带荒漠
D.①为温带草原,②为亚寒带针叶林
6.图中④为(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7.图中⑤为(  )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 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 Ⅰ B.甲与 Ⅱ
C.乙与 Ⅱ D.丙与 Ⅰ
9.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
读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温哥华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荒漠
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11.温哥华与莱斯布里奇植被类型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光照
C.降水 D.热量
12.加拿大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为(  )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示意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据此完成13~14题。
深度(cm) N(mg/kg) P(mg/kg) Na(mg/kg) Mg(mg/kg)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13.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
A.地下水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土壤盐渍化加剧
14.表中受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A.N B.P
C.Na D.Mg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中数值表示各区域平均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完成15~16题。
15.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不适宜种植谷物,主要是因为(  )
①气候冷湿 ②气候暖干 
③土壤较肥沃 ④土壤较贫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图中Ⅰ、Ⅱ、Ⅲ、Ⅳ四地相比(  )
A.Ⅰ地灌木草类,有机质含量丰富
B.Ⅱ地草类旺盛,有机质含量最高
C.Ⅲ地降水充沛,有机质含量较高
D.Ⅳ地热量充足,有机质含量较高
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下列为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17.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8.最适合茶树栽种的土壤是(  )
A.黄土 B.红壤
C.水稻土 D.黑土
19.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图中影响土壤形成的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21.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某地动物多具有夏眠、夜行、耐旱的特征。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地植被最可能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
C.温带草原 D.落叶阔叶林
23.关于该地区植被特点的推测,正确的是(  )
A.植被种群丰富 B.植物根部短小
C.叶片退化为刺 D.茎叶硕大肥厚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 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24~25题。
24.团城内的植被属于(  )
①自然植被 ②人工植被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阔叶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二、综合题(共4题,满分50分)
26.结合材料和“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是北纬45°~50°的优质奶源带,海拔1 100米,年日照近3 000小时,昼夜温差大,被誉为“乳都核心区”。据统计,中国乳业50%的产量来自内蒙古,其中两大乳业集团“伊利”和“蒙牛”每天产奶达几百万吨。
(1)结合材料,“乳都核心区”应在图中________(填字母)地区。(2分)
(2)A自然植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B处的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C依干湿状况判断属于______________区。(4分)
(3)从图中可见,内蒙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受____________条件影响大,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__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_地区表现较为明显。(4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植被覆盖度反映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及植被生长的茂盛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植被的生长状态和生长趋势。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下表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时间。下图为华北平原植被生长期内林地和耕地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播种时间 主要生长时间 收获时间
冬小麦 10月 4~5月 6月
玉米 6月 7~9月 10月
(1)华北平原属于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6分)
(2)说出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3)分析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3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 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上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无土栽培消耗大量的水和排放大量的废物,导致土壤退化。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9 27 28 18
日均最低气温(℃) 10 18 19 10
平均降水总量(mm) 19 8 14 25
平均降水天数(天) 4 1 2 5
(1)说明阿尔梅里亚的降水特征。(2分)
(2)分析阿尔梅里亚的气候对当地土壤的影响。(4分)
(3)“三明治”结构土壤能很好地调节水肥气热,请说明“三明治”土壤的优点。(6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日本熊本县阿苏山的代表性观光胜地是一片富饶的草原(阿苏草原),上千年来该草原都是依靠人工维持的半自然草原。每年阿苏草原都会定期烧荒,很快新草就会破土而出,造就阿苏山大草原那漫山遍野青翠欲滴的迷人景观。但一年一度的烧荒也面临诸多安全隐患,比如火势可能会蔓延到附近森林,盲目点火还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左图为烧荒景观图,右图为阿苏草原位置示意图。
(1)指出阿苏草原所在地气候和所对应的植被类型。(2分)
(2)分析阿苏草原每年烧荒的时间及原因。(4分)
(3)简析阿苏草原烧荒对草场自身的作用。(4分)
(4)说明应如何确保烧荒安全。(3分)
参考答案:
1~2BC
3~4AC
5~7BDA
8~9DA
10~12ACC
13~14CC
15~16BC
17~19ABB
20~21DA
22~23BC
24~25BD
26.
(1)B(2分)
(2)寒温带针叶林(1分) 温带季风气候(1分) 温带草原(1分) 干旱(1分)
(3)森林—草原—荒漠(1分) 水分(1分) 热量(1分) 中纬度(1分)
27.
(1)温带季风(2分)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分) 落叶阔叶林(2分)
(2)特点:春季开始上升,夏季达到最高,秋季开始下降。(3分)
原因:华北平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林地植物开始生长;(1分)夏季,水热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植被覆盖度达到最大;(1分)秋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植被覆盖度随之下降。(1分)
(3)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4~5月份正值冬小麦生长期,植被覆盖度达到峰值;(1分)6月份是冬小麦的收获期,植被覆盖度下降;(1分)8月份玉米、高粱等作物达到生长期峰值。(1分)
28.
(1)特征:全年干旱少雨。(2分)
(2)当地年降水量小,(1分)植被稀少,(1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分)
(3)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可迅速接纳水肥,防止土壤水分很快蒸发,减少用水量;(2分)中间层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水分,提升土壤肥力,利于作物根系生长;(2分)下层黏土,保水托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防止盐分上升。(2分)
29.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1分)
(2)冬末春初(3月)。(2分)
此时,天气逐渐转暖,草原完全干枯,易于燃烧;(1分)早春,草还未发芽,烧荒不会危害嫩草的生长。(1分)
(3)当地水热充足,草原很容易向灌木过渡,逐步演变成森林;(1分)烧荒可以维持草原植被;(1分)烧荒可以减少有机物的积蓄,变为草木灰(矿物盐),成为刚发芽的嫩草肥料,确保新草破土而出;(1分)烧荒还可以烧死害虫病菌等,促进草的生长。(1分)
(4)烧荒前,在草原和周边森林之间清理出隔离带;(1分)加强防火常识的宣传教育;(1分)烧荒时注意风向,应该在上风向点火;(1分)烧荒时应划出警戒区,加强安全巡逻等。(1分)(任答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