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期末试题汇编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期末试题汇编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0 18: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代表人物:李鸿章、曾国藩等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2022·北京昌平·八年级期末)下表为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同文馆的“五年课程计划”。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学年 课程
首年 数理启蒙,九章算法,代数学。
二年 学四元解、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
三年 格物入门,兼讲化学,重学测算。
四年 微分积分、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
五年 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
A.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B.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C.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 D.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3.(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下列选项符合这一主张的是
A.创办军事工业 B.筹建新式海军 C.创办民用工业 D.收复新疆地区
4.(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②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入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洋务派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这反映出( )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B.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的挤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中国开始了第一次近代化探索
6.(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某同学搜集了以下研究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英国强租威海卫法国强租广州湾沙俄强租旅顺和大连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7.(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马关条约》中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8.(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B.列强割占的领土面积越来越大
C.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列强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
9.(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很多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下列英雄人物与英勇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左宗棠——收复新疆
③邓世昌——黄海海战 ④左宝贵——威海卫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下列各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公车上书
③百日维新
④戊戌政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1.(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文本框中“时间”处应为( )
历史剧素材 主题:变法维新 时间:______ 地点: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纲领:“明定国是”诏书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898年(农历戊戌年)
C.1901年(农历辛丑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12.(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维新变法时期,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原有的世界观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重新寻求思想的新方向。这说明戊戌变法( )
A.发展了工商业 B.推动了思想观念转变 C.开启了近代化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3.(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义和团揭帖写道: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可见,义和团主张
A.扶清灭洋 B.学习西方 C.推翻清朝 D.依靠列强
14.(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A.建立了农民政权 B.反对清朝统治 C.制定了革命纲领 D.反抗外来侵略
15.(2022·北京通州·八年级期末)《辛丑条约》签订后,陈天华在《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哪)一点,我还有分(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其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6.(2022·北京房山·八年级期末)2021年3月19日,在中美阿拉斯加会谈上,面对美国代表的无端指责,我国代表杨洁篪回答:“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面前说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谈”。然而,120年前,中国却陷入了黑暗的深渊。这里的“深渊”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8.(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历史是民族的记忆。
材料一 英国割占香港后,推行了一整套殖民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从1843年起,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及形形色色的投机者、冒险家大批涌入五口,逐步使五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在战后十余年间,中国沿海和长江下游一带地区的自然经济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东南沿海一带盛产土布、土纱,而洋纱洋布的剧增使这些土货陷于困境。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第4版)
(1)上文中提到的“战后”指的是哪场战争之后?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材料二
尔提督衔记名总兵邓世昌,素娴韬略,荐握戎符,统战舰而著勤,实海军之肇造。……奋击则寡能敌众,冲锋则义不顾身。
①中国画《甲午海战》重大历史题材绘画:于新生教授于2014年创作 ②致远舰瓷盘“丹东一号”沉船上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2015年“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 ③邓世昌御赐碑碑文(节选)1894年光绪帝御笔亲撰
(2)从材料二的三则材料中选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即可)结合所学,为邓世昌撰写一份不少于30字的人物简介。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后,)使馆区可以驻兵。这一规定后来使得西方国家的使馆区成为标准的军事占领区了。当时的中国,经过这种大乱以后,已经极其残破了,户部银库也被八国联军抢了。这么多银子,怎么赔?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3)从上面图1和图2中任选一幅。依据材料三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说明《辛丑条约》的该项内容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19.(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屈辱 抗争
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
①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请将材料一中的条约内容与下列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正确对应。(填序号)
材料二从1861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开始,到1890年创办湖北枪炮厂为止,洋务派先后创办了19个兵工厂……这些军事工业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它是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步。其所训练的人才均为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力军。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2)依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的主张及其作用。
材料三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化。进行改革、奋起救亡的主张,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四在社交媒体上,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和2021改一改了!”2021年3月18日,中方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这番表态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同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场景对比图刷屏传播。“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是辛丑年,两个甲子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原来那个中国了,中国人低声下气、丧权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的感受。
20.(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
材料一
①圆明园劫难 ②被抓捕的义和团团民 ③旅顺大屠杀
(1)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写序号)
材料二
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节选) 对中国的危害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①》 ③
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英《天津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②》 ④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辛丑条约》 ⑤
(2)补全上面的表格。随着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材料三 甲午战前中日两国综合实力对比表
项目 中国 日本
人口 4亿多 4千万
国土面积 1000多万平方公里 37万多平方公里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军队实力 总计:96万余人,实际参战:20万 总计:24万人,实际参战:17万
财政收入 (1893年)8867万两白银 (1893年)7585万两白银
近代企业 262家 3344家
近代教育 洋务学堂30余所 各类大中小学近3万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材料四 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
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从沉沦中崛起的因素。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A项正确;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进行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排除B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进行了戊戌变法,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等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教学内容涉及数学、集合、化学、航海测算,天文测算,讲求机器、万国公法,富国策,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学习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C项正确;材料中的京师同文馆是一所学校,不是企业,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创办了一系列“民用工业”,C项正确;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排除A项;为筹划海防,创建了三支海军,排除B项;19世纪70年代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左宗棠收复新疆,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故含有③的ACD不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入侵,仔细审查B. 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洋务派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旧式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体现了洋务运动维护的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说明洋务运动具有局限性。A项正确;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关于洋务运动受到外国势力的挤压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英国强租威海卫,法国强租广州湾,沙俄强租旅顺和大连,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因此这位同学研究的主题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A项正确;材料考查的是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对中国瓜分,没有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排除B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的觉醒,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故D符合题意;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在之前的不平等条约中就有,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对中国最大的危害,《马关条约》新增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一条,它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有利于列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8.D
【详解】根据示意图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条约》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延伸到长江流域,《马关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已经深入中国腹地。所以示意图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D项正确;ABC项在示意图中无法看到,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9.A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夕进行虎门销烟,左宗棠于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①②③正确;左宝贵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平壤战役中为国捐躯,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②公车上书,《马关条约》之后;③百日维新,1898年6月;④戊戌政变1898年9月;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康有为、梁启超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因发生于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也称戊戌变法运动。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正式开始,故B项正确;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爆发了甲午战争,1901年是农历辛丑年,签订了《辛丑条约》,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爆发了辛亥革命,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信息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原有的世界观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重新寻求思想的新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商业,排除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据“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可见,义和团主张扶清灭洋。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华北)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A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没有学习西方,B排除;义和团运动没有主张推翻清朝,C排除;义和团运动抗击列强,没有依靠列强,D排除。故选择A。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14.D
【详解】根据材料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出太平军、义和团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体现了二者都有反帝性质,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农民政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军、义和团民众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统治,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可知,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规定使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清政府赔款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便利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排除C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方便列强通过外交对清政府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21年的120年前指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C项。故选D项。
17.D
【详解】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排除B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C项。故选D项。
18.(1)鸦片战争。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材料:②③。简介:价值观正确,无科学性错误,表述清晰即可
答案示例:邓世昌是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在致远舰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3)选择图1:《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中最为庞大,远高于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选择图2: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分析】(1)
由材料“英国割占香港”“五口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第一批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可知与1842年《南京条约》有关。由材料“中国沿海和长江下游一带地区的自然经济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可得出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主权开始部分丧失,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①属于艺术作品,不能当作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最可信的材料。②属于致远舰上的文物,③属于邓世昌御赐碑碑文,均为原始史料,能当作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最可信的材料。邓世昌是清末北洋水师名将,伟大的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3)
如果选择图1:要突出《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使得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如果选择图2,要突出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方便各国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9.(1)自左至右依次为:③①④
(2)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培养了一批工业人才。
(3)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成了近代社会思想的转化;激起了改革救亡的主张;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答出两个方面中的任意三点)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
【分析】(1)
“沙俄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的行为;“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的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出自《辛丑条约》,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因此,图自左至右依次为③①④。
(2)
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依据材料二“安庆内军械所”可得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依据材料“它是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步”得出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依据材料“其所训练的人才均为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力军。”得出培养了一批工业人才。
(3)
依据材料三《时局图》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依据材料“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可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依据材料“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化”可得出促成了近代社会思想的转化;依据材料“进行改革、奋起救亡的主张,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可得出激起了改革救亡的主张以及唤起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4)
依据材料四中1901年中国被列强宰割到2021年中国对美国说不,说明了现代中国国力的强大。因此可得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以及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等启示。
20.(1)①③②
(2)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性质变化: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军事装备落后,旧式武器;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等等。
(4)抵御外来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发展近代经济,国家富强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捕杀义和团,1895年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故①③②。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表格可知,1842年签定《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体现出 社会性质变化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表格可知,这体现出的原因是,中国处于封建专制统治,政治腐败;军事装备落后,旧式武器;近代经济发展缓慢等。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显然是密切相关的。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地挨打,所以更落后。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可知,崛起的因素有,抵御外来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发展近代经济,国家富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