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写道:“拯救中国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的责任。”下列选项属于孙中山为此“责任”作出的努力是( )
①组建兴中会 ②发表《革命军》 ③领导辛亥革命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有革命者说,孙中山是“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孙中山( )
①发动“公车上书”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22·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 B.革命派建立了革命政权
C.革命党发动武装起义 D.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
4.(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5.(2022·北京密云·八年级期末)如下图这枚纪念章上有“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等字样。它是为了纪念( )
A.金田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6.(2022·北京延庆·八年级期末)1905年,近代报刊《民报》发文,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你判断此文作者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洪秀全 D.李大钊
7.(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是指
①民族主义 ②民权主义 ③民主主义 ④民生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1911年10月12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武昌的重大起义,军队叛变、总督逃逸、局势令人担忧。”这一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9.(2022·北京门头沟·八年级期末)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革命派在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规定清帝必须退位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临时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2022·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作品,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末代皇帝》 ②《鸦片战争》 ③《甲午风云》 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②④③①
12.(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发的任命状。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有( )
①时间1916年11月26日 ②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
③当时中华民国大总统是黎元洪 ④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事件是
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 D.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4.(2022·北京大兴·八年级期末)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时间:1913年3月20日 被害人:宋教仁 经过:被害人于上海火车站遭暴徒枪击,之后不治身亡 涉案人:袁世凯亲信及本人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15.(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有学者指出:从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到1914年底,袁世凯几乎完全扫荡了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所有民主政治成果,全盘复辟了专制政治统治。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B.宣统帝下诏退位 C.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重兵围剿护国军
16.(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自作孽不可活》是民国四年的一幅漫画,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宋教仁遇刺 B.二次革命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7.(2022·北京顺义·八年级期末)中华民国历史上,与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仁、帝制复辟,军阀混战等事件相关的政治统治时期是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8.(2022·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材料一 面临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曾国藩)、李(李鸿章)、左(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师夷长技”的目的,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持清朝的统治;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泛指沦陷、沦丧)。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提出了什么主张。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异同。
材料三 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依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说你怎样理解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19.(2022·北京石景山·八年级期末)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一 忆吾幼年,从学村塾……又数年即回祖国,就学于广州之博济医院……以医亦救人苦难术。然继思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其他慈善亦然。若夫最大权力者,无如政治。政治之势力,可为大善,亦能为大恶,吾国人民之艰苦,皆不良之政治为之。若欲救国救人,非除去此恶劣政府不可,而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心中。
——孙中山《在广州岭南学堂的演说》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救国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至完美的国家”的构想。
材料三 辛亥革命大事示意图(部分)
(3)把以下事件补充在材料三的空缺处。(填序号)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上的讲话》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你对材料四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孙中山组建兴中会, 领导辛亥革命 ,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挽救中国不懈努力,C项正确;邹容著有《革命军》,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于1905年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1911年孙中山又策划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②③④正确;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公车上书”,①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可知反映的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清朝统治,C项正确;题干主题是革命党人反清起义,而非成立革命团体,排除A项;这些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并没能建立革命政权,排除B项;全国各省陆续宣告独立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题文的“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意在强调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的伟大历史功绩。BCD和题文材料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A。
5.C
【详解】据纪念章上有“中华民国”“鄂军政府”“起义纪念”等字样可知,它是为了纪念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A符合题意;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与题干内容无关,B排除;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C排除;李大钊领导新文化运动,与题干内容无关,D排除。故此题选择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孙中山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7.C
【详解】根据所学,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①②④C项正确;③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8.B
【详解】题干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B项正确;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排除A项;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其实行专制和独裁,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革命派在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正确;“规定清帝必须退位”不符合防止袁世凯独裁,排除A项;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对防止袁世凯专制作用不是太大,排除B项;“临时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不符合防止袁世凯独裁,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项正确;洋务运动目的是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主张推翻清王朝,排除B项;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1912年清王朝已经被推翻,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爆发甲午战争,1912年宣统皇帝(末代皇帝)退位,故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故D项正确;ABC项排列顺序错误,排除。故选D项。
1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颁发的任命状”,可知是黎元洪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即中华民国五年(1912+5-1=1916)是公元1916年。因此从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有①③④,A项符合题意; ②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D项正确;A项是在维新时期,排除A项;B项是1905年,排除B项;C项是191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由材料"宋教仁""不治身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宋教仁被刺案,当时宋教仁主持对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在国会选举中取得成功,这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故遭到袁世凯亲信暗杀,因此宋教仁被刺案充分反映了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B项符合题意;宋教仁被刺案是二次革命的导火索,而不是辛亥革命终结的标志,排除A;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于1915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由宋教仁案引发的二次革命并未让袁世凯下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还未形成,排除D.
15.C
【详解】结合所学智慧树可知,袁世凯全盘复辟了专制政治统治的措施包括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等,C项正确;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宣统帝下诏退位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步骤,且时间是在1912年,排除B项;护国战争是在1915年底,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民国四年即1915年,加上漫画上“万岁”等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倒行逆施,结果遭到举国反对,最终只做了83天的皇帝梦,就在绝望中死去,C项正确;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排除AB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生在192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开始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结束于张学良在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C项正确;晚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建立,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8.(1)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点: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价值观正确,无科学性错误,表述清晰即可
答案示例: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他们继承……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说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一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维持清朝的统治;二是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免遭沦胥(泛指沦陷、沦丧)。”说明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目的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富国强兵以及抵御侵略。
(2)
根据材料二“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可得出康有为主张的变法指的是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依据材料二“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可得出同盟会宣言中主张的是要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由此可知,康有为和孙中山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点是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
依据材料三“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和所学可知,孙中山为了领导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后不断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孙中山为了追求民主革命的胜利,矢志不渝,不断追求。
19.(1)变化:从学村塾到从医再到政治革命。背景:民主革命思想传播;清政府逐渐腐败;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2)构想: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共和政体,平均地权。
(3)A:②;B:③;C:①。
(4)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的进程。
【解析】(1)
变化,根据材料“ 忆吾幼年,从学村塾……就学于广州之博济医院……以医亦救人苦难术”“若欲救国救人,非除去此恶劣政府不可,而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心中”等信息可知,孙中山幼年时期从学村塾,回祖国后从医,以医术救人,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逐渐认识到清王朝统治的腐败,推翻封建专制体制的必要性,因此其救国思想转变为推翻清王朝的政治革命。原因,根据材料“而革命思潮遂时时涌现心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这时期西方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同时这时期清王朝统治逐渐腐败,革命党人认识到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必要性;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失败,革命党人认识到政治革命的重要性。
(2)
根据材料“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可知,孙中山强调推翻清朝统治;根据材料“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可知,孙中山强调推翻封建专制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根据材料“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可知,孙中山强调平均地权。因此孙中山“至完美的国家”的构想是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共和政体,平均地权。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因此A处应是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因此B处应是③;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标志着清王朝的灭亡,因此C处应是①。
(4)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促进民主共和思想的深入人心,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