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灯彩辉映
一、教材分析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可以吃元宵,猜灯迷,观看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感受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这些生活感悟都是本节课的学习源泉。教科技上的彩灯作从都是选自民间有特色的工艺品,有昂首挺胸的金鸡灯、威武的中国龙灯、精美的传统言灯等。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彩灯的制作工艺,教科书还展示了以西瓜灯为例的彩灯制作步骤,清楚地展示了彩灯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点。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元宵灯会的来历、风俗习惯,感受节日文化带来的乐趣,同时掌握简单的彩灯制作方法。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引出课题。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的造型、色彩的能力,而且充满了好奇心。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进行探究与实践很有意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造型各异、色彩艳丽的彩灯,了解元宵节灯会的来历、风俗习惯,彩灯的制作工艺与制作材料。
2.分析彩灯的造型和制作方法,用纸材设计制作盏彩灯并进行展示。
3.感受彩灯赋予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彩灯的制作工艺与制作材料。难点:用纸材设计制作一盏彩灯,表现出彩灯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教具:相关课件、彩灯1个、画笔、设计图。2.学具:彩笔。
(第二课时)1.教具:相关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制作精美的彩灯1个。2.学具:彩纸若干、固体胶、剪刀、直尺、细铁丝1根(15厘 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教师活动:出示一盏实物花灯,提问:“这是什么 你在哪儿看到过
学生活动:回答:“元宵灯会上见过。”“路边的店铺门口悬挂着。”3.教师活动:提问:“说说花灯给你什么感受 ”
4.学生活动:回答:“很热闹!很喜庆。”5.教师活动:悬挂彩灯并出示课题:《灯彩辉映》。
【设计意图】用于开放式的问题创设意境,在教学伊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本课课题。
(二)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以及彩灯的发展历史(预计用3分钟)1,教师活动:出示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彩灯。题问:“什么是彩灯 ”“你知道的元宵节习俗有哪些 .”2.学生活动:说一说(赏灯、猜灯谜、赶庙会、舞龙灯、吃元宵、放烟花等)。讲讲元宵节的来历及有关元宵节的传说(看故事视频)。元宵灯会来历: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迷、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所以人们又把这一天称作“灯节”。彩灯: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南朝时期,
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张灯结彩,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猜灯迷”又叫“打灯迷”,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引导与师生分享,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三)探究彩灯制作工艺及其材质,感受灯彩辉映的美(预计用时10分钟)1.教师活动:认真观察各种各样的彩灯,从颜色、造型等方面欣赏彩灯。播放视频,让我们再逛一次元宵灯会,一路欣赏各具特色的彩灯。传统的走马灯、玉兔灯、孔雀开屏灯、子牙封神灯、三战吕布灯、大闹天宫灯等诸色花灯仿佛使人进入神话世界,这些白菜灯、葫芦灯、西瓜灯、辣子灯、猫儿灯、狗儿灯、羊羔灯、娃娃灯....也是形象逼真,色彩艳丽,令人目不暇接。店铺里挂满各色灯笼,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漂亮的花灯,真是流光溢彩、热闹非凡呀!
2.师生活动: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
(1).这些彩灯美在哪里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彩灯 它有什么含义吗 (造型、色彩。
(2)这些灯都有什么特点 (表现内容、制作工艺、制作材质。)
(3)你觉得这些彩灯的艺术价值是什么 (4)这些彩灯的创意在哪里 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各祥的彩灯,感受灯彩辉映之美,小组提究了解彩灯的制作工艺及制作村质,初步感受彩灯的艺术价值及含义。
(四)初步尝试设计(预计用时5分钟)1.教师活动:同学们想设计一款什么造型的花灯呢 2.学生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用勾线的形式画一画。3.教师活动:展示草图。4.学生活动:对于这些草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同学改进设计(动物、植物、圆形、菱形、多边形各种器物等)
【设计意图】从欣赏到实践,从图像到设计,是学生从客观到主观的一次角色转换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美术四维能力与创造力。
完善设计,精益求精(预计用时15分钟)1.教师活动:出示几张设计精美的花灯作品,赏析设计说明。提问:“你比较喜欢哪一盏 说说理由。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2.学生活动:对比欣赏,明确如何完善自己的设计作品。
教师活动:作业要求。
设计一盏或者一组彩灯,并上色。
请在画面右下角写上设计说明。
4.学生活动:开始创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不同特征的彩灯有着不同的含义,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同时初步掌握设计的基本元素,感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特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业展评(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将所有作业展示在展板或者黑板上,组织学生欣赏。2.学生活动: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业是哪幅,为什么 说说自己设计的是什么,自己的设计亮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作品展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初步学会分析作品的方法,取长补短,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增强自信,明确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5分钟)1.教师活动:展示手工制作的彩灯,你发现了制作方法吗 2.学生活动:四入小组观察一个制作好的彩灯,可以看看、摸一摸、拆一拆。3.教师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4.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活动:小结并揭题:《灯彩辉映做个小彩灯》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一看、摸一模、拆一拆,让学生直观感受彩灯的电制作方法,开门见山地进行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提升制作技能。
小试牛刀(预计用时5分钟)
1.教师活动:课件播放制作步骤图,并且示范制作过程,
2学生活动:尝试第一次制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心得。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制作步骤大大降低了学生制作的难度,为后面的独立制作打好基础。
锦上添花(预计用时5分钟)1.教师活动: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花灯更美观 更具有个人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同龄人作品,发现装饰的方法。
教师活动:请学生说说装饰方法有哪些。
4.学生活动:用各种方法装饰自己的彩灯,并悬挂灯谜谜面。
[设计意图]通过剪贴等方法装饰自己的彩灯,让自己的彩灯更具特色,会让学生有更美好的体验。
拓展(预计用时5分钟)
教师活动:花灯除了可以用纸来做,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做 你认为还可以怎样制作,使花灯更漂亮或制作方法更简便 2.学生活动:讨论探究。3.师生活动:欣赏其他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做的彩灯。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在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艺术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特长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创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作业展评(预计用时8分钟)1.学生活动:在教室里悬挂自己的彩灯。
教师活动:一盏盏构思巧妙、制作精细的花灯把教室装扮成灯的海洋,在这些美丽的作品下还藏着一个个灯谜等着大家去破解。请学生有序赏花灯,猜灯谜。
学生活动:有秩序地赏花灯,猜灯谜。
【设计意图】作品展示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初步学会分析作品的万法,取长补短,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增强自信,明确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菜单式教学建议
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关于元宵灯会的来历及相关故事时,要注意引导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2.课堂教学时可以采用“创设情境”导入这一环节,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引出课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会让学生更有话说,学生的感悟也会更深刻。
实施环节1.采用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一引导学生进行再进行创造,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的同时,-定要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在愉快中学知识,在兴趣中添技能。
作业环节
展示并示范制作步骤,边演示边讲解能有效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2.作品制作完成后悬挂在教室里,与生活产生连接,感受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美术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