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说课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册已经学习了北朝的历史,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课外知识拓展较少,学生归纳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较弱。两宋时期虽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但民族关系复杂,多民族政权并立,学生缺乏民族演变发展的历史知识,对学习本课造成一定难度。 本课地位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和民族关系相对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本课在教材中是学习中国古代民族政权和民族关系最重要的一课,也是培养学生辩证看待民族政权关系的重要一课。其中西夏政权的建立在青海地方史上也是重要内容。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政治特点。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有和有战的关系,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尝试设计知识结构示意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前下发预习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了解澶渊之盟、岳飞抗金的历史,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过程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适当的结合地方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民族战争,使学生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重点:契丹的兴起与北宋的关系。
依据:由于契丹兴起建立辽并与北宋有战有和,是北宋时期的主要历史,所以作为本课的重点。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依据: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是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会对各民族的演变发展的历史很感兴趣,因此将本课各民族演变发展作为探究难点。设计思路:
通过提前下发预习作业,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完成基础知识部分;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正确认识宋、辽、金、西夏的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问题,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能力。了解澶渊之盟、岳飞抗金的历史,逐步形成运用辨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教学过程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适当的结合地方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案教学法、六要素提炼法,加强对历史事件的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动手设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预习作业,多媒体课件制作、材料收集等。
学生:收集相关材料,阅读课本,小组合作并完成预习作业课前预习一:完成下表填写课前预习二:查找有关西北党项族发展演变资料,了解西夏历史导入:(结合当地历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们青海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曾经出现过多个民族政权,早在两宋时期西夏和金就统治着我省西宁及河湟地区。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问题探究一:契丹兴起与建立政权
1、师生共同探讨契丹族的起源,生活习惯和发展情况。
2、学生讨论: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
3、通过学生述说唐后中原的局面和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了解宋朝的建立。问题探究二:辽、宋、西夏的和战
1、要求学生根据“课前预习二”,小组交流与当地历史相关的党项族崛起和西夏的有关资料。
2、宋朝采取了什么办法实现与少数民族政权和平共处的?
3、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问题探究三:宋金对峙
1、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2、岳飞的事迹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呢?拓展延伸:两宋时期政治格局和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契丹(10世纪初):阿保机
∣ 后周:赵匡胤
∣ 陈桥兵变 党项:元昊
↓ ↓ ↓
辽(上京) →澶渊 ←北宋→和← 西夏(兴庆)
之盟 (开封) ∣ 女真:阿骨打
∣ ↓ ∣
∣ 吸取中原文化 ∣
↓ 岳飞抗金 淮水 ↓
南宋 ———→大散关←—————金(会宁)
(临安)秦桧迫害
课堂反馈练习
1、毛泽东在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
A、赵构B、赵匡胤C、元昊D、阿保机
2、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
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
3、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协议( )
A、辽B、西夏C、金D、蒙古
4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 )
A、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B、划定边界
C、宋对少数民族政权称臣D、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5、辽、宋、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B、南北政权对峙C、民族政权对立
D、战乱长期不息课后思考探究: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请找两个少数民族,研究他们演变发展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有一些民族,现在已经消亡,请找出两个研究他们演变发展消亡的历史。(要求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