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易错题与重难点
易错点一、植物的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
典例1:(2022·浙江高照九年级阶段练习)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如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感性运动
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感性运动
C.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向性运动
D.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向性运动
【答案】A
【解析】不仅人类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植物的生长随季节表现出的快慢节律性变化,称为季节节律。例如,温带的多年生植物春季发芽、夏季生长、秋季落叶、冬季休眠,完成一个生长季。植物还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例如,大豆的叶片白天舒展,夜晚下垂;牵牛花的花早晨开放,夜晚闭合。
由图可知从4-16时,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增加,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减少,因此白天叶片张开,从16时开始,使叶片张开的物质减少,使叶片闭合的物质增加,因此到了夜晚叶片闭合。
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植物的“生物钟”属于感性运动。故A符合题意。
变式1:(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植物的反应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 B.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C. 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 D.捕蝇草捕捉昆虫
【答案】C
【分析】(1)感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
(2)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如单侧光刺激而使植物产生向光性;受地心引力的刺激而使植物茎产生的背地性,是植物根产生的向地性。
【解析】A.触碰含羞草的小叶,小叶立即合拢,叶柄下垂,属于感性运动,错误。
B.番红花温度高时开放,温度低时闭合,属于感性运动,错误。
C.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属于向性运动,正确。
D.捕蝇草捕捉蚂蚁是感性运动,错误。
变式2:(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右图所示为我国东部红叶最佳观赏期。完成下列小题。
(1)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会将叶绿素分解,叶片在掉落之前因缺乏叶绿素而呈现出红色或黄色。这种特性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性;
(2)从图中信息可知,在北京、浙江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并不相同,影响北京与浙江观赏红叶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答案】感应 A
【分析】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解析】(1)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会将叶绿素分解,叶片在掉落之前因缺乏叶绿素而呈现出红色或黄色,这种植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干感应性。
(2)读图可知,北京纬度高,温度低,进入秋天相对较早,红叶佳观赏期早;杭州纬度低,温度高,进入秋天相对较晚,红叶佳观赏期晚。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
变式3:(2022·浙江舟山·八年级期末)图甲所示为捕蝇草,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上有感觉毛,其基部有感觉细胞。如图乙所示,当有昆虫闯入时,会推动感觉毛并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电流,捕虫夹内侧的细胞受到电流刺激,其液泡会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后夹住闯入的昆虫。
(1)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选填“向性”或“感性”)运动。
(2)捕虫夹捕虫时的弯曲原因___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答案】感性 不同
【解析】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例如,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合欢、酢浆草的叶片在受到光线明暗的刺激后张开或闭合,等等。植物体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如植物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根的向重力性生长(在重力影响下向下生长),等等。
(1)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
(2)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输到了背光一侧,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所以捕虫夹捕虫时的弯曲原因不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易错点二、混淆人体激素过多与不足的区别
典例1:(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梅西是7次获得金球奖的足球明星,他曾经是侏儒症患者,这是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答案】B
【分析】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造成血糖浓度升高,严重的会患糖尿病;儿童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呆小症;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侏儒症,而分泌过多,则会患巨人症。
【解析】A.性激素作用是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与侏儒症无关,A不符合题意。
B.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B符合题意。
C.胰岛素由胰岛分泌,能调节人体内的血糖含量,与侏儒症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与侏儒症无关,D不符合题意。
变式1:(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某成年人,智力正常,但身材却特别矮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答案】A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某同学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即该同学是侏儒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A正确。
变式2:(2021八下·镇海期中)人类有很多疾病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在下列疾病中,主要是由于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 )
①甲亢 ②糖尿病 ③巨人症 ④呆小症 ⑤侏儒症
A.①②③ B.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形成的;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形成的;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的。
【解答】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甲亢,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幼年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因此主要是由于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②④⑤,D符合题意。
变式3:下面所列某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某物质 维生素A 含碘的无机盐 胰岛素 含铁的无机盐
缺乏症 夜盲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 侏儒症 缺铁性贫血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
种类 作用 缺乏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 肝脏、鱼肝油、胡萝卜、玉米等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谷物的种皮、动物的肾脏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新鲜蔬菜、水果等
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鱼肝油、蛋黄、肝脏等
【解答】A、饮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B、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饮食中长期缺碘会是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导致 地方性甲状腺肿 、幼儿呆小症,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符合题意;
D、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易患贫血。不符合题意。
重难点三、植物生长素的探究
典例1:(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组实验。由此可知:
(1)______________组实验说明植物胚鞘的生长不需要光照;
(2)通过甲、丙两组实验对照,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条件 均匀光照 黑暗环境 单侧光照
起始状态
实验时间 三天 三天 三天
实验结果
【答案】乙 单侧光使胚芽鞘弯曲生长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析】(1)乙组实验中,植物放在黑暗环境中,胚芽鞘也生长了,说明植物胚鞘生长不需要光照。
(2)通过甲、丙两组实验对照,甲组直立生长,丙组弯曲生长,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单侧光使胚芽鞘弯曲生长。
变式1:(2022·浙江·浦江县八年级期末)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注:琼脂块是一种有机混合物,为胶状固体,其作用类似“海绵”。)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___________有关。
(2)根据拜尔实验,推出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___________(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胚芽鞘尖端 向左弯曲 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或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分析】该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和识图作答能力;二是考查科学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以及植物的向光性。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
【解析】(1)达尔文的实验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对胚芽生长会产生影响。所以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的尖端有关。
(2)分析题意和题图可知,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一侧,置于黑暗条件下,胚芽鞘会弯向对侧生长,说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所以是向左弯曲。
(3)本实验缺少对照组,变量是否放过胚芽鞘尖端,所以再设置一组: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或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变式2:(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小柯和小妍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实验,他们把等重,已发芽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致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幼苗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观察①②③,青菜幼苗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
(2)增加④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
(3)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浓度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向光面。
【答案】顶芽 子叶 高于
【分析】茎的生长具有向光性。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顶芽。
【解析】(1)根据①②组实验可得出去掉顶芽和子叶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尖端,不会引起向光弯曲,说明顶芽或子叶可能产生生长素;根据②③组,说明顶芽产生生长素;所以综合①②③,得出结论是顶芽可以产生生长素。
(2)因为去掉子叶和顶芽后青菜苗不会出现弯曲,去掉子叶的青菜单侧光照射实验出现弯曲;如果去掉顶芽后青菜苗不出现弯曲,说明子叶不产生生长素;如果去掉顶芽后青菜苗出现弯曲,说明子叶产生生长素;所以增加④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子叶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
(3)单侧光使青菜幼苗产生的生长素在体内分布不均匀。生长素在背光侧含量升高,细胞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激素含量减少,细胞生长较慢。从而使①盆青菜幼茎向光源弯曲生长。
变式3:(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八年级期末)小科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①、②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②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①、②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用成熟的蚕豆植株取代蚕豆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图甲②中蚕豆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乙中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点浓度。
(4)小红同学提出为使实验更严密,应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也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甲③所示。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与②形成___________,当图③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___________。
【答案】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正确,幼苗生长旺盛,对光反应灵敏,实验现象更明显 B 对照 直立生长
【分析】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
【解析】(1)①、②二盆蚕豆幼苗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否有单侧光,因此该同学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单侧光对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成熟的蚕豆植株长势缓慢,实验现象不明显。幼苗生长旺盛,对光反应灵敏,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小明的观点不正确。
(3)图甲②中蚕豆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的快,其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4)甲图中③和②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与②形成对照;虽然暗箱和光源都不转,但是由于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蚕豆幼苗受到光的均匀照射,生长激素分布均匀,细胞生长速度相同,因此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直立生长,而不会弯曲。
重难点四、胰岛素与甲状腺激素等实验探究
典例1:(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生物体内的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适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将乙鼠的b步骤补充完整______;
(2)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
(3)假如按照所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
(4)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
【答案】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多用几只小鼠重复实验
【解析】(1)乙老鼠作为甲组对照,验证猜想,故乙组小鼠需要注射等量的胰岛素。
(2)胰岛破坏为了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含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排除干扰因素。
(3)乙老鼠尿液中有葡萄糖而甲组中无葡萄糖,说明口服胰岛素对降低血糖无作用。
(4)为了使实验更准确,结论更有说服力,需要多用几只小鼠重复实验,获取更有效的结论。
变式1:(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某科学小组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内放等量的同种河水,再在两个水槽内放入等量的大小和发育状况相近的小蝌蚪。
②用含有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甲组蝌蚪,并用不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乙组蝌蚪,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③连续喂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完成记录结果如下:
长出后肢平均时间(天) 长出前肢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平均体长(厘米)
甲 4 7 26 0.7
乙 5 9 37 1.3
(1)该探究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如果给甲组蝌蚪喂养的是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其实验结果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对照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长成巨型的蝌蚪
【解析】(1)此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具有哪些影响。
(2)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实验中甲缸和乙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甲组中放入了甲状腺制剂,为实验组;乙组中没有加入甲状腺制剂,为对照组。
(3)根据甲组的小蝌蚪能快速变成小青蛙,得出结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4)生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当对蝌蚪喂养生长激素时,蝌蚪就会很快发育成巨型的蝌蚪。
变式2:(2021·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开学考试)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___。
(2)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________。
【答案】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分析】(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解析】(1)a.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这样甲与乙形成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b.因为成年小鼠体长基本不生长,所以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设计: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变式3:(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糖尿病是常见的疾病,古代医学称之为“消渴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糖为主要症状。二十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经过数百次实验试图证明胰岛素的存在,以及其对血糖浓度发挥的重要作用。
根据数据,甲组血糖变化明显,医生却认为黄芪消渴汤治疗效果更好,你认为医生的理由可能是______
(1)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部分糖随尿液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容易在 _____(填写人体的结构名称)产生饥饿和口渴的感觉,虽然饮食增加,但体重仍然骤减。
(2)中医上常使用黄芪消渴汤来治疗糖尿病,为比较其与胰岛素的疗效,医生将56例患病志愿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患者28人,两组的基础性资料基本相同。医生首要考虑相同的资料有 _____(至少两点)。
(3)实验实施过程中,甲组以胰岛素治疗,乙组则施以黄芪消渴汤进行治疗,每周进行指标测量,三周后取各指标的平均值,记录下表:
根据数据,甲组血糖变化明显,医生却认为黄芪消渴汤治疗效果更好,你认为医生的理由可能是 _____ 。
组别 人数 空腹血糖(mmol/L) 饭后2小时血糖(mmol/L) 血糖变化(mmol/L)
甲 28 9.97 8.91 -1.06
乙 28 8.61 7.92 -0.69
【答案】(1)大脑皮层(2)年龄、体重、是否有其他疾病 (3)乙组的空腹血糖和饭后血糖都比甲组要低
【分析】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解析】(1)人体所有的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除所探究的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都要相同,所以医生首要考虑相同的资料有年龄、体重、是否有其他疾病等。
(3)图中乙组的空腹血糖和饭后血糖都比甲组要低,所以黄芪消渴汤治疗效果更好。
重难点五、反射弧
典例1:(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患有“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撑起首家新冠定点医院,获颁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使得他们在清醒状态下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冻”住。
(1)医生指出,部分“渐冻症”患者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如果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患者将______。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齿感觉也不能运动
(2)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3)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是一位“渐冻人”患者,生前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够活动。当有人向他问好时,霍金就会活动手指打字,礼貌地回复,这属于______(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答案】A ⑤ 条件反射
【分析】图中: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解析】(1)因为感受器无损伤,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通过脊髓的传导功能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而传出神经遭到损伤,不能传导兴奋到效应器,所以不能完成反射。故选A。
(2)图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⑤效应器。
(3)当有人向他问好时,霍金就打字礼貌回复,用到了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有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
变式1:(2022·浙江杭州·一模)如图所示为正常人被针刺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B.①是效应器,针刺后①能产生痛的感觉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③,受大脑控制
D.若某人的②受损,用针刺①,仍能完成缩手反射
【答案】C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解析】A.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A错误。
B.①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痛的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B错误。
C.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的③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受大脑控制,C正确。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②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无反射;同时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也不能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故若某人②断裂,用针刺激其指尖,他不能完成缩手反反射,无痛感,无反射,D错误。
变式2:(2022·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答案】⑤ 传导 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②效应器。
【解析】(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⑤。
(2)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说明脊髓除了充当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以外还具有传导功能。
(3)若某人④处已断,用针刺①处,①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③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因此有感觉.但是反射弧不完整,因此无反射活动,不能缩手。
变式3:(2022·浙江杭州市九年级阶段练习)丽丽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不慎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回答:
(1)丽丽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的③传达到______产生痛觉,说明脊髓的两项功能______均正常。
(2)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丽丽的心跳和呼吸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这属于_______反射。
【答案】①→②→⑤→⑥→⑦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 传导、反射 条件
【分析】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由图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传向大脑的神经、④传出大脑的神经、⑤神经中枢、⑥传出神经、⑦效应器。
【解析】(1)反射活动必须由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为②上有神经节④上没有神经节,因此②是传入神经(感觉神经),所以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①→②→⑤→⑥→⑦。与此同时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神经冲动由脊髓传到大脑需要时间。这说明脊髓有反射功能,感到疼痛,是脊髓产生的神经冲动沿脊髓的白质中的③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丽丽的心跳和呼吸都会不由自主的加快,这属于条件反射。
重难点六、人体的体温调节
典例1:(2021·浙江台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_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中。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________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血管情况的是________图,此时散热方式为_________。
【答案】神经调节 脑干 等于 乙 皮肤直接散热
【分析】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战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缩,不受大脑皮层支配。
【解析】(1) T→E→N→F→A途径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属于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
(2)A是产热,C是散热,患者体温24小时内都处于39℃,说明其散热和产热量是相等的,即A=C。
(3)外界气温较低时,散热会减少,血管会收缩,即乙图符合。散热减少时,人体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散热。
变式1:(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___________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___________。
【答案】体温调节 汗液蒸发散热或皮肤直接散热
【分析】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
【解析】(1)当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皮肤里的冷、热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从而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散热包括通过汗液蒸发散热、增加皮肤血流量使热量从体内被带到体表。
变式2:(2022·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结合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途径表示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因此内脏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
(2)某病人体温在内都处于39.5℃,若、、、都表示热量,则、、、之间的数学关系为___________。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将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答案】效应器 增加
【解析】(1)[1]图中T-E-N-F-A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说明该过程是神经调节。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的反射弧为: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内脏和骨骼肌,因此图中内脏和骨骼肌属于效应器。
(2)[2]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5℃,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达到动态平衡,即A+B=C+D。
(3)[3]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在寒冷时的体温调节时都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机体产热,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会增加。
变式3:(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有人猜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猜测位于脊髓。针对此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将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按下表处理方法处理后,均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组名 小白鼠数量 处理方法 体温变化情况
甲 1 不进行任何处理
乙 1 只破坏下丘脑
丙 1 待填
丁 1 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1)丙组小白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此时甲、丙组小白鼠体内产热与散热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为使实验所得结论更可靠,需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答案】只破坏脊髓 下丘脑 相等 增加每组小鼠的数量
【解析】由题可知,自变量是调节中枢,因变量是体温是否恒定。故甲为对照组,不做处理;乙和丙中一个破坏下丘脑,一个破坏脊髓;丁两个都破坏,再将它们放到寒冷环境下,观察体温是否恒定即可推出相应结论。
(1)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只需破坏下丘脑或脊髓或都破坏,看小鼠体温变化。所以丙组小白鼠处理方法是:只破坏脊髓。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都被破坏了下丘脑,所以可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则体内产热与散热相等。
(3)因为每组实验的小鼠数量太少,导致实验具有偶然性,因此应该增加每组小鼠的数量。
1.(2022·浙江·绍兴市八年级期末)2021年12月以来浙江多地爆发了新冠疫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已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居民采取居家隔离管控措施,足不出户,严禁人员聚集,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新冠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
B.躺在床上的患者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D.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
【答案】D
【分析】1.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管流血量,从而使皮肤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不由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以保持体温的稳定。
【解析】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里形成的,A错误。
B.人体在运动状态时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而躺在床上的患者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B错误。
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体温稳定,其体内的散热等于产热,C错误。
D.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人体也有调节作用,二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自我调节。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D正确。
2.(2021八下·杭州开学考)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的?( )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
A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不足
B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
【解答】A、尿液中有葡萄糖可能是糖尿病,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A正确;
B、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正常,是侏儒症的表现,由于幼年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导致;故B正确;
C、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是甲亢的表现,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故C错误;
D、脖子肿大,呼吸困难,是地方性甲状腺肿表现,是由于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故D正确;
3.(2021八下·镇海期末)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
C.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 D.若b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答案】A
【解析】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图中e感受器、d传入神经、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
【解答】A、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A符合题意;
B、该反射弧的顺序为:e感受器→d传入神经→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c效应器,B不符合题意;
C、缩手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因此属于简单反射,C不符合题意;
D、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b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不符合题意。
4.(2022·浙江·缙云县八年级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析】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其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故A正确。
B.脊髓作为低级神经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作用,其反射活动能受到大脑的控制。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故B正确。
C.人体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故C正确。
D.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故D错误。
5.(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阶段练习)根据所学,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生长作用,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促进生长作用
C.单侧光是引起胚芽尖端生长素浓度不均匀的内在因素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答案】D
【分析】植物向光性原理是: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作用弱),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作用强),使植株向光生长,所以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解析】A.d点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e点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高;a点和c点生长素浓度相同,故A错误。
B.c点生长素浓度最高,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而a点生长素浓度低,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故B错误。
C.单侧光是外界条件,故C错误。
D.d点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速度慢,而e点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速度快,因此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的是b点浓度,故D正确。
6.(2021八下·镇海期末)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图(a)所示是由于成年________分泌过多引起的,会使人容易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2)图(b)所示是由于________分泌异常引起的,该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答案】(1)甲状腺激素 (2)生长激素
【解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生长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人在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就会得侏儒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多就会得巨人症。
【解答】(1)图(a)所示的人眼睛比较凸,是由于成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会使人容易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2)图中的巨人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侏儒症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
7.(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为________mol/L;
(2)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________。
【答案】10—10 茎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
【解析】(1)由图可知,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10mol/L。
(2)由曲线图可知,根在低浓度的时候就表现为了抑制,故敏感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茎<芽<根,所以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茎。
8.(2022·浙江·绍兴市八年级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12月5日,18岁的中国冰雪小将谷爱凌首次在大跳台世界杯上夺冠,为国人赢得骄傲。
(1)她的每一个精美动作的完成都要依赖如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这样的神经结构叫 _____,上图中⑤指的是 _____。
(2)人体在冰雪场地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_____图(填“A”、“B”或“C”)。若管径如图C时,根据血管所处的状态,可判断散发的热量将 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
【答案】(1)反射弧 效应器 (2)A 增加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1)结合分析可知,谷爱凌每一个精美动作的完成都要依赖如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这样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上图中⑤指的是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2)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管流血量,从而使皮肤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不由自主地战栗,使产热量增加以保持体温的稳定。所以,人体在冰雪场地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A图(血管收缩,管径变小)。若管径如图C时,血管管径变大,血管表面积增大,可判断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9.(2022八上·嘉兴期末)11月9日。为指导同学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学校组织消防逃生演练。某同学在所到警报声后,作出了如下图的反应,试回答:
(1)X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肌肉外,还有________。
(3)图中所示“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最有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生长激素:②肾上腺素:③性激素。
【答案】(1)感受器 (2)内分泌腺 (3)②
【解析】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人体反应灵敏,还能充分调动人体的潜力,以应对紧急情况。
(1)根据图中箭头可见:X是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2)依图所示,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所以,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肌肉外,还有内分泌腺。
(3)图中所示“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最有可能是下列中②肾上腺素,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逃生。
10.(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峰科考队8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珠峰测量工作。这次考察利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测量山峰高度和自然资源数据。
(1)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气候特殊,科研考察的难度很大,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过程中考察队员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________;
A.体温下降 B.机体耗氧量降低
C.皮肤血管收缩 D.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减弱
(3)小明从媒体中获悉科考队员所携带的部分物品清单,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请你帮助小明填写表中的空格:
携带物品 防裂唇膏 电热鞋 高压锅 防紫外线服装 …
原因 高原风大、空气干燥,人体中水分蒸发得快 冬天温度低,脚离心脏较远,温度较低 ______ 紫外线照射强烈 …
【答案】地形(海拔) C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解析】(1)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所以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2)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因此登山队员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皮肤血管收缩。
(3)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11.(2021·浙江金华·八年级期中)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感应性”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 如图①~⑥装置是一组探究金丝雀顢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
(1)在①~④号四个装置中,只有③号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对比___________两个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对比⑤号⑥号装置,⑤号装置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___________。
(3)[实验二]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
经过一段时间后, 幼苗会朝着如图所示的方向生长,合理解释的是___________。
(4)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都属于___________ 。(填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答案】③④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植物茎) 向光性大于(强于)背地性 向性运动
【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单侧光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
【解析】(1)在①~④号四个装置中,只有③号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④向光生长,二者区别在于尖端有没有遮光,故对比③④两个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⑤的玉米胚芽鞘没有尖端,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正中央,其基部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⑥的玉米胚芽鞘没有尖端,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左侧,从而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对比⑤号⑥号装置,⑤号装置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3)植物茎的生长既有向光性也有背地生长的特点。根据图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幼苗会朝着如图所示弯向光源方向生长,合理解释的是(植物茎)向光性大于(强于)背地性。
(4)感性运动是指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叶片闭合,许多花朵和复叶都有昼夜周期性开闭的现象等。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都属于向性运动。
12.(2021·浙江仙居县八年级期中)为研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Ⅰ、Ⅱ、Ⅲ三组。
②如图1,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分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处应注射等量的________。
④实验结果如图2,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________。
A.无任何降糖作用
B.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C.能够使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
【答案】胰岛素 生理盐水 B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析】②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如图1,向I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水煮液。
④根据条形统计图可知:I组的血糖含量是9、II组的血糖含量是13、III组的血糖含量是10;所以Ⅲ组血糖含量高于Ⅰ组,低于Ⅱ组。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故B正确。
13.(2022·浙江·衢州市实验学校三模)糖尿病是当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
(2)步骤b中对乙鼠的操作是_____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科技小组得出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的结论,你认为是否科学,理由是______。
【答案】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实验样本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分析】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解析】(1)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实验。
(2)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步骤b中对乙鼠的操作是: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3)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14.(2022·浙江嘉兴·八年级期末)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长时间的虚弱、疲劳甚至抑郁。其发病原因一直未被找到,直至最近,科学家们才有了新的突破。研究人员对200名受试者进行了研究,其中100人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另有健康状况良好的100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他们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测试,发现100名慢性疲劳症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偏低,而对照组个体却没有此种现象。
(1)根据以上资料,你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病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作为对照组,除了健康状况良好外,还应做到的有:___________。
(3)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曾经做了以下实验:首先将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然后在饲料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可正常发育成娃。请你分析科学家通过这一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有关 年龄、性别比例、饮食、工作环境、职业等相同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析】(1)“其中100人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另有健康状况良好的100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他们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测试,发现100名慢性疲劳症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偏低,而对照组个体却没有此种现象”,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病因作出的假设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可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有关。
(2)进行对照试验时,要保证除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作为对照组,除了健康状况良好外,还应做到的有:年龄、性别比例、饮食、工作环境、职业等相同。
(3)破坏蝌蚪的甲状腺,发现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发育成成蛙,说明蝌蚪发育成成蛙与甲状腺有关;在饲养缸的水中放入甲状腺激素,破坏甲状腺的蝌蚪又发育为成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成成蛙,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1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________,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________,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协调作用的结果。
(2)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在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_______。
②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
③假如按照所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④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__。
【答案】(1)胰岛;降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2)甲鼠;防止小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多用几只小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是胰岛,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水平。人体内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由单一的激素完成的,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等。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
(2)①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本实验的变量为注射胰岛素,所以给乙鼠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与甲鼠作对照,乙鼠为实验组,甲鼠为对照组。
②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
③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一种激素。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进入消化道后会在胃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在小肠内会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即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
④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在探究胰岛素对小鼠的作用实验中,所用的小鼠数量不能太少,应多用几只小鼠,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
16.(2022·浙江舟山·八年级期末)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甲),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乙。从图乙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分别在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并用蒸馏水配制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分别处理A、B叶片,实验结果用B叶面积相对值来表示B叶的生长状况。
(1)植物枝条培养中通常会用到营养液,内含营养物质有利于生长,本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营养液来替换蒸馏水(图甲)。
(2)实验I、II、III、IV都需要设置对照组,其中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取与实验组相同的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在A1、A2叶片涂上_________,其他条件都与实验组相同。由图乙分析可知,在实验I中对A1、A2叶进行实验处理后,导致B叶生长受到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
(3)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答案】不能 蒸馏水 抑制 慢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中A1、A2、B分别代表不同部位的叶片,图乙中黑色表示用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叶片,Ⅱ、Ⅲ、Ⅳ组区别是去除的叶片的数量不同,据此可判断实验的自变量有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叶片的部位,以及去除叶片的数量,因变量是B叶面积相对值,据此分析。
【解析】(1)本实验不能用营养液来替换蒸馏水,因为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该研究的对照组应该是用蒸馏水处理相对应部位的叶片,其他条件都相同。由图实验I结果表明,B叶实验组叶片面积小于对照组,因此用细胞分裂素处理A叶会抑制B叶生长
(3)实验Ⅱ、Ⅲ、Ⅳ三组中,A叶片的数目分别为2、1、0,对应B叶片的面积递减,说明A叶片数量越少,B叶片生长越慢。
17.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答案】(1)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
【解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该实验是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而设计的。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中切除垂体的目的是避免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干扰实验.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4)生长激素促进生物体的生长,注射后小鼠平均体重上升注入生理盐水的一组小鼠没有生长激素,难以长大,体重基本不变。如图所示。
18.(2020八上·余杭月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
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________(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b.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________,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答案】(1)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2)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n4>n1+n3﹣n2
【解析】(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长发育。
【解答】(1)a.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这样甲与乙形成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生长是否有促进作用。
b.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应该用幼年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因为成年小鼠已经发育较为完全,用来作为实验对象收效甚微。
(2)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实验设计: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B.据柱状图可知: n4>n1+n3﹣n2,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易错题与重难点
易错点一、植物的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
典例1:(2022·浙江高照九年级阶段练习)人有生物钟,植物也有生物钟。如图表示的是某种植物体内影响叶张开或闭合的物质质量分数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感性运动
B.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感性运动
C.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张开,晚上闭合;属于向性运动
D.该植物的“生物钟”是白天叶闭合,晚上张开;属于向性运动
变式1:(2022·浙江衢州·八年级期末)下列植物的反应属于向性运动的是( )
A.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 B.番红花的花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C. 窗口的豆苗弯向窗户生长 D.捕蝇草捕捉昆虫
变式2:(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右图所示为我国东部红叶最佳观赏期。完成下列小题。
(1)植物在受到外界环境刺激,会将叶绿素分解,叶片在掉落之前因缺乏叶绿素而呈现出红色或黄色。这种特性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性;
(2)从图中信息可知,在北京、浙江观赏红叶的最佳时期并不相同,影响北京与浙江观赏红叶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变式3:(2022·浙江舟山·八年级期末)图甲所示为捕蝇草,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上有感觉毛,其基部有感觉细胞。如图乙所示,当有昆虫闯入时,会推动感觉毛并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电流,捕虫夹内侧的细胞受到电流刺激,其液泡会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后夹住闯入的昆虫。
(1)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___________(选填“向性”或“感性”)运动。
(2)捕虫夹捕虫时的弯曲原因___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易错点二、混淆人体激素过多与不足的区别
典例1:(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梅西是7次获得金球奖的足球明星,他曾经是侏儒症患者,这是幼年时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这种激素是( )
A.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胰岛素 D.肾上腺素
变式1:(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某成年人,智力正常,但身材却特别矮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C.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变式2:(2021八下·镇海期中)人类有很多疾病是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在下列疾病中,主要是由于缺乏激素而引起的是( )
①甲亢 ②糖尿病 ③巨人症 ④呆小症 ⑤侏儒症
A.①②③ B.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变式3:下面所列某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选项 A B C D
某物质 维生素A 含碘的无机盐 胰岛素 含铁的无机盐
缺乏症 夜盲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 侏儒症 缺铁性贫血
A.A B.B C.C D.D
重难点三、植物生长素的探究
典例1:(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为研究光照对植物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组实验。由此可知:
(1)______________组实验说明植物胚鞘的生长不需要光照;
(2)通过甲、丙两组实验对照,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条件 均匀光照 黑暗环境 单侧光照
起始状态
实验时间 三天 三天 三天
实验结果
变式1:(2022·浙江·浦江县八年级期末)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后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注:琼脂块是一种有机混合物,为胶状固体,其作用类似“海绵”。)
(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___________有关。
(2)根据拜尔实验,推出实验D中几天后胚芽鞘将___________(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
(3)温特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变式2:(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小柯和小妍利用青菜幼苗(如图甲)进行实验,他们把等重,已发芽青菜种子均匀地排列在4个培养皿中,当青菜幼苗长高致1.5厘米左右时,对各培养皿中幼苗进行不同的处理,并都用单侧光连续照射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1)观察①②③,青菜幼苗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______。
(2)增加④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__是否可以产生生长素。
(3)青菜幼苗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浓度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向光面。
变式3:(2022·浙江·金华市婺城区八年级期末)小科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①、②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②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一星期后,①、②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设计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认为用成熟的蚕豆植株取代蚕豆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图甲②中蚕豆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乙中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点浓度。
(4)小红同学提出为使实验更严密,应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也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甲③所示。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与②形成___________,当图③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茎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___________。
重难点四、胰岛素与甲状腺激素等实验探究
典例1:(2022·浙江绍兴·七年级期末)生物体内的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适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将乙鼠的b步骤补充完整______;
(2)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
(3)假如按照所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
(4)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
变式1:(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某科学小组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槽,编成甲、乙两组,内放等量的同种河水,再在两个水槽内放入等量的大小和发育状况相近的小蝌蚪。
②用含有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甲组蝌蚪,并用不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乙组蝌蚪,其他培养条件相同。
③连续喂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完成记录结果如下:
长出后肢平均时间(天) 长出前肢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平均体长(厘米)
甲 4 7 26 0.7
乙 5 9 37 1.3
(1)该探究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设计乙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该实验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如果给甲组蝌蚪喂养的是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其实验结果可能是___________。
变式2:(2021·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九年级开学考试)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___。
(2)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 ________。
变式3:(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糖尿病是常见的疾病,古代医学称之为“消渴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糖为主要症状。二十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经过数百次实验试图证明胰岛素的存在,以及其对血糖浓度发挥的重要作用。
根据数据,甲组血糖变化明显,医生却认为黄芪消渴汤治疗效果更好,你认为医生的理由可能是______
(1)糖尿病患者体内大部分糖随尿液排出,带走大量水分,容易在 _____(填写人体的结构名称)产生饥饿和口渴的感觉,虽然饮食增加,但体重仍然骤减。
(2)中医上常使用黄芪消渴汤来治疗糖尿病,为比较其与胰岛素的疗效,医生将56例患病志愿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患者28人,两组的基础性资料基本相同。医生首要考虑相同的资料有 _____(至少两点)。
(3)实验实施过程中,甲组以胰岛素治疗,乙组则施以黄芪消渴汤进行治疗,每周进行指标测量,三周后取各指标的平均值,记录下表:
根据数据,甲组血糖变化明显,医生却认为黄芪消渴汤治疗效果更好,你认为医生的理由可能是 _____ 。
组别 人数 空腹血糖(mmol/L) 饭后2小时血糖(mmol/L) 血糖变化(mmol/L)
甲 28 9.97 8.91 -1.06
乙 28 8.61 7.92 -0.69
重难点五、反射弧
典例1:(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患有“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撑起首家新冠定点医院,获颁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使得他们在清醒状态下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冻”住。
(1)医生指出,部分“渐冻症”患者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如果其他结构正常,那么当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患者将______。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齿感觉也不能运动
(2)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3)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也是一位“渐冻人”患者,生前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够活动。当有人向他问好时,霍金就会活动手指打字,礼貌地回复,这属于______(选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
变式1:(2022·浙江杭州·一模)如图所示为正常人被针刺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B.①是效应器,针刺后①能产生痛的感觉
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③,受大脑控制
D.若某人的②受损,用针刺①,仍能完成缩手反射
变式2:(2022·浙江八年级期末)如图为缩手反射的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健康人的手指被针刺后会立即缩手,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是图中___________(填序号)。
(2)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还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3)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
A.有感觉且能缩手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C.无感觉但能缩手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变式3:(2022·浙江杭州市九年级阶段练习)丽丽放学回家,路过某居民小院时不慎被一只突然窜出的猫抓伤了手。请回答:
(1)丽丽被猫抓时,手立即缩回,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在完成缩手反射的同时,神经冲动还沿着图中的③传达到______产生痛觉,说明脊髓的两项功能______均正常。
(2)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当经过这家小院,丽丽的心跳和呼吸会不由自主地加快,这属于_______反射。
重难点六、人体的体温调节
典例1:(2021·浙江台州·八年级阶段练习)“发热、乏力、干咳”是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为了防控新冠肺炎,对进出村镇、小区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刻上报。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表示_________过程(填“激素调节”或“神经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中。
(2)某新冠肺炎患者的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C分别表示产生和散失的热量,则这24h内A________ 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甲、乙两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缩情况。其中表示外界气温较低时血管情况的是________图,此时散热方式为_________。
变式1:(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思维模型的建构能促进深度学习,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小舟学习完《体温的控制》后,建构如下思维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上述思维模型中的“?”处补充完整。___________
(2)炎热的夏天外界环境温度较高,机体会通过多种散热方式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请写出其中一种散热方式___________。
变式2:(2022·浙江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结合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途径表示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因此内脏和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
(2)某病人体温在内都处于39.5℃,若、、、都表示热量,则、、、之间的数学关系为___________。
(3)体温主要是由上述方式进行调节的,但也离不开激素调节。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将__________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温上升。
变式3:(2022·浙江杭州·八年级期末)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哪里?有人猜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猜测位于脊髓。针对此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探究:将4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按下表处理方法处理后,均放在寒冷环境中观察其体温变化情况。
实验组名 小白鼠数量 处理方法 体温变化情况
甲 1 不进行任何处理
乙 1 只破坏下丘脑
丙 1 待填
丁 1 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1)丙组小白鼠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甲、丙组小白鼠体温保持恒定,乙、丁组小白鼠体温不能保持恒定,初步得出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此时甲、丙组小白鼠体内产热与散热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为使实验所得结论更可靠,需对实验进行改进。写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
1.(2022·浙江·绍兴市八年级期末)2021年12月以来浙江多地爆发了新冠疫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已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居民采取居家隔离管控措施,足不出户,严禁人员聚集,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新冠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
B.躺在床上的患者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
D.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
2.(2021八下·杭州开学考)下表是某同学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其进行的病因分析,你认为哪一项分析是不可能的?( )
患者症状表现 病因
A 尿液中含有葡萄糖 胰岛素分泌不足
B 生长迟缓,身体矮小,智力正常 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C 身体逐渐消瘦,情绪容易激动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D 脖子肿大,呼吸困难 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A.A B.B C.C D.D
3.(2021八下·镇海期末)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e→d→a→b→c
C.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 D.若b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则有感觉,但不能缩手
4.(2022·浙江·缙云县八年级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阶段练习)根据所学,对图中d、e两点生长素浓度分析合理的是( )
A.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抑制生长作用,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起促进生长作用
C.单侧光是引起胚芽尖端生长素浓度不均匀的内在因素
D.若d点对应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6.(2021八下·镇海期末)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图(a)所示是由于成年________分泌过多引起的,会使人容易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2)图(b)所示是由于________分泌异常引起的,该激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7.(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为________mol/L;
(2)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________。
8.(2022·浙江·绍兴市八年级期末)北京时间2021年12月5日,18岁的中国冰雪小将谷爱凌首次在大跳台世界杯上夺冠,为国人赢得骄傲。
(1)她的每一个精美动作的完成都要依赖如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得以完成,这样的神经结构叫 _____,上图中⑤指的是 _____。
(2)人体在冰雪场地温度相对较低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是 _____图(填“A”、“B”或“C”)。若管径如图C时,根据血管所处的状态,可判断散发的热量将 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
9.(2022八上·嘉兴期末)11月9日。为指导同学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学校组织消防逃生演练。某同学在所到警报声后,作出了如下图的反应,试回答:
(1)X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__;
(2)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除了肌肉外,还有________。
(3)图中所示“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最有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生长激素:②肾上腺素:③性激素。
10.(2022·浙江湖州·八年级期末)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峰科考队8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珠峰测量工作。这次考察利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测量山峰高度和自然资源数据。
(1)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该地区气候特殊,科研考察的难度很大,影响青藏高原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过程中考察队员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________;
A.体温下降 B.机体耗氧量降低
C.皮肤血管收缩 D.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减弱
(3)小明从媒体中获悉科考队员所携带的部分物品清单,制作了一份分析表。请你帮助小明填写表中的空格:
携带物品 防裂唇膏 电热鞋 高压锅 防紫外线服装 …
原因 高原风大、空气干燥,人体中水分蒸发得快 冬天温度低,脚离心脏较远,温度较低 ______ 紫外线照射强烈 …
11.(2021·浙江金华·八年级期中)以下是科学兴趣小组研究“植物感应性”的相关实验
[实验一] 如图①~⑥装置是一组探究金丝雀顢草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实验。
(1)在①~④号四个装置中,只有③号胚芽鞘保持直立生长,对比___________两个装置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对比⑤号⑥号装置,⑤号装置的胚芽鞘直立生长,而⑥号装置的胚芽鞘弯曲生长,这说明___________。
(3)[实验二]在墙壁上固定一个装置,装置内的幼苗种植在以铁丝固定的湿棉花上,并在地上放置光源照射此幼苗。
经过一段时间后, 幼苗会朝着如图所示的方向生长,合理解释的是___________。
(4)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都属于___________ 。(填向性运动、感性运动)
12.(2021·浙江仙居县八年级期中)为研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
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Ⅰ、Ⅱ、Ⅲ三组。
②如图1,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其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分泌,制造患糖尿病的小鼠。
③向Ⅲ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Ⅱ组“?”处应注射等量的________。
④实验结果如图2,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患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________。
A.无任何降糖作用
B.具有降糖作用,但无法降至正常水平
C.能够使血糖降低至正常水平
13.(2022·浙江·衢州市实验学校三模)糖尿病是当今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并发症,会对人体多种系统造成损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1)步骤a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
(2)步骤b中对乙鼠的操作是______;
(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科技小组得出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的结论,你认为是否科学,理由是______。
14.(2022·浙江嘉兴·八年级期末)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长时间的虚弱、疲劳甚至抑郁。其发病原因一直未被找到,直至最近,科学家们才有了新的突破。研究人员对200名受试者进行了研究,其中100人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另有健康状况良好的100人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他们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了测试,发现100名慢性疲劳症患者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偏低,而对照组个体却没有此种现象。
(1)根据以上资料,你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病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
(2)作为对照组,除了健康状况良好外,还应做到的有:___________。
(3)科学家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曾经做了以下实验:首先将蝌蚪的甲状腺破坏,发现蝌蚪停止了发育。然后在饲料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发现破坏了甲状腺的蝌蚪可正常发育成娃。请你分析科学家通过这一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5.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分析回答:
(1)人体内有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当人体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时(如饭后),对血糖敏感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作为效应器的________,在相应神经中枢的作用下会加速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浓度________,恢复到正常水平。另外,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能影响胰岛素分泌。所以说,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能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___协调作用的结果。
(2)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 甲鼠 乙鼠
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
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①在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作用的小鼠是________。
②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
③假如按照所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④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________。
16.(2022·浙江舟山·八年级期末)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甲),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乙。从图乙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分别在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并用蒸馏水配制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分别处理A、B叶片,实验结果用B叶面积相对值来表示B叶的生长状况。
(1)植物枝条培养中通常会用到营养液,内含营养物质有利于生长,本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营养液来替换蒸馏水(图甲)。
(2)实验I、II、III、IV都需要设置对照组,其中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取与实验组相同的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在A1、A2叶片涂上_________,其他条件都与实验组相同。由图乙分析可知,在实验I中对A1、A2叶进行实验处理后,导致B叶生长受到_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
(3)实验II、III、IV的结果表明,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7.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____。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
(2)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________。
(3)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的是________。
(4)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中用示意曲线表示注射后的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在曲线旁注明所注射物质的名称):
18.(2020八上·余杭月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重要的动物激素,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Ⅰ.现以某品种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将若干健康同龄成年小鼠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甲、乙两组;
②待实验鼠安静后,测实验鼠体长,计算平均值;
③实验处理: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制剂,乙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④在相同并适宜的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甲、乙两组每只实验鼠的体长,并分别计算两组实验鼠的体长平均值;
⑤分析实验前后体长数据,计算各组平均体长的增加量,进而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根据上述实验设计,他们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b.纠正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错误:________。
(2)Ⅱ.协同作用是指多种物质同时作用于生物体所产生的作用超过各自单独作用的总和。
a.若要探究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在上述已纠正的实验设计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________(注:由于激素作用的特殊性,实验设计中对各试剂的量和浓度不作具体要求)。
b.实验结果如图所示,n1~n4为各组小鼠体长增加量的相对值。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发现数据关系为________,说明这两种激素对小鼠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