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学案(时空坐标+知识梳理+重难突破+模拟测试)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时空坐标 】
【知识梳理 】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专制王权国家(1)背景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②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2)建立: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 》,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3)表现①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②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特征:①国王即国家;②版图因为国王的 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2、近代民族国家(1)民族语言的形成A、表现①英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 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②法语: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B、影响: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2)民族意识的觉醒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①传播自由平等思想;②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B、表现: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C、影响①国家在人民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②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的形成(1)背景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②人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③荷兰人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 》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2)形成: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 》,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主要内容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 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家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4)传播①1864年美国人町韪良完成美国学者惠顿所著《 》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②恭亲王请求刊印,后以《 》印行,标志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2、外交制度的建立(1)基础: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2)维也纳体系A.时间:1815年。B.内容:欧洲各国在 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C.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D.影响①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②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E.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一战期间(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关系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A、十月革命①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②宣布侵略战争为 ,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②国联被英法控制,美国始终不是成员国,苏联加入很晚(缺乏普遍性、权威性);③规定了形成决议的“ ”原则,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2、1928年8月《 》(1)国家:英、法等国。(2)内容:宣布缔约国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3)结果:未真正得到实施。3、二战期间(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2)表现A、《 》(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①1945年6月,50个国家代表签署;②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③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④确定了“ ”原则。B、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4、二战后(1)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2)国际化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5、局限:一些大国为了一已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拓展1】《至尊法案》【拓展2】近代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是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国内市场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拓展3】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1.统一的领土疆域。2.统一的政权制度。3.统一的国内市场。4.统一的或通用的语言文字。5.统一的文化特征。6.共同的民族心理【辨析1】民族、国家、民族国家1.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2.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根据政府的组织,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3.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国内市场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拓展4】民族国家与专制王权国家的区别【拓展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辨析2】全体一致原则和大国一致原则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会员国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决议就不能通过。【拓展6】联合国维和部队【辨析3】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第二课时)
【重难突破】
重点1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
1.概念: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其内容和影响非常复杂,明显区别于爱国主义。
2.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1)17世纪前后: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出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君主权力的加强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则为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往往与王权联系在一起。
(2)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民族国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①法国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成为发动群众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法国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欧洲其他地区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对意大利、德意志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极端民族主义成为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随着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殖民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膨胀,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先后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
(4)二战后:民族主义的衰落。欧洲走向了联合,民族国家的部分主权由欧洲共同体或者欧盟行使;全球化也削弱了资本的民族属性,无论从欧洲还是从世界范围看,民族主义趋于衰落。
典例1[山东济南2022二模]欧洲的12世纪是一个政治运动和政治辩论活跃的时代,人们更加迫切地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更广阔地域的法律来取代原先的地方法和习惯法,于是兴起了一场罗马法复兴运动。这有助于
A.动摇教皇权威 B.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C.开辟新的航路 D.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2世纪的欧洲人们迫切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广阔地域的法律,因此而兴起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可以使法律覆盖范围更广、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罗马法的变更与动摇教皇权威无关,故A排除;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世纪,故C排除;近代自然科学是17世纪产生的,故D排除。
重点2 国际法的发展
1.国际法出现的条件
(1)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
(2)欧洲三十年战争后众多民族与主权国家的建立。
(3)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各国的联系与交往,(4)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打破了神学观念,(5)格劳秀斯于1625年发表(战争与和平法》,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2.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就
(1)阶段一:17世纪以来,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发展。(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维也纳体系)
特点与成就:
①确立了一系列调整近代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原则等。
②国际法领域扩大,有了系统发展,常驻外交使节制度、永久中立制度、国际会议制度、国际仲裁制度等制度得到确立,海洋自由原则得到了确认。
③国际法适用范围扩大:欧洲→美洲→亚非,
阶段二:20世纪初以后,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和进步比较明显。(十月革命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特点与成就
①确立了一系列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新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②对国际法内容进行更新,如废除领事裁判权制度。
③国际法系统化、法典化: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
④国际法主体种类增加,客体范围扩大:国际法调整范围扩大,增加了新内容或产生了国际法的新分支,如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等。
⑤适应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各国依赖关系加深的趋势,国际合作谋求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扬弃了传统国际法的陈旧内容等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逐渐变成了现代的、以普遍性为特色的国际法。
典例2[山东临沂2022月考]《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 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答案】D
【详解】“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意味着《联合国宪章》的权威性要高于其它国际协定,这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D项正确;宪章的相关规定并不针对主权国家,而是国际协定,因此不是强权政治,排除A项;B项扩大宪章相关规定的针对范围,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欧洲旧有国际法对宪章的影响,排除C项。
【模拟测试】
1.[辽宁六校2023期初考]中古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 )
A.巩固了庄园与农奴制度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结束了西欧的分裂割据 D.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2.[山东潍坊2022三模]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
A.联合发展的新时代 B.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
C.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D.国家统一发展的新时代
3.[湖南A佳教育联盟2023模拟]17世纪,欧洲的地图测绘由政府性的职能机构与学术团体主导绘制,测绘成果往往成为外交谈判、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这说明( )
A.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增强 B.近代外交制度的逐渐建立
C.人文主义在欧洲大陆传播 D.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外扩张
4.[山东淄博2022开学考]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
5.[福建2023开学联考]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6.[山东泰安2022期末]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说明
A.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 B.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C.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D.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7.[安徽皖南八校2023开学考]如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 )
1921年 1941年8月 1945年6月 1946年7月 1951年7月
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 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宪章》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
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
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
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
8.[天津红桥2022期末]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A.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B.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
9.[福建2022考前模拟(一)]下表为1946-2016年间联合国成员国会费缴纳比例(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据表格可以看出
年份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日本 德国 沙特 印度 其他
1946年 6.3 39.89 7.73 11.98 0.08 4.09 2169
1974年 5.5 25 15.14 5.31 7.15 7.1 006 1.2 26.91
1991年 0.79 25 11.57 4.86 11.38 9.36 1.02 0.37 27.96
2000年 0.995 25 1.007 5.092 20.573 985 0.562 0.299 28.599
2010年 3.189 22 1.602 6.604 12.53 8.01 0.83 0.534 36.959
2016年 7.921 22 3.088 4.463 9.68 6.38 1.146 0.737 35.894
A.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B.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优势明显 D.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
10.[河南名校联盟2023开学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等,有利于西欧各国内部经济联系和认同感的加强,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中世纪后期,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冲击而非巩固了庄园与农奴制度,排除A项;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排除B项;中世纪后期,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未能结束西欧的分裂割据,排除C项。
2.【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来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B项正确;二战后,欧同体的成立开创了联合发展、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排除A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D项。
3.【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测绘成果往往成为外交谈判、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增强,A项正确;近代外交制度建立的基础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强调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往来,明显跟材料中测绘地图没有关系,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价值、尊严和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扩张,且帝国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中的17世纪不符合,排除D项。
4.【答案】C
【详解】“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都是教权和王权的斗争,而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王权的不断上升,教权逐渐依附于王权,说明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教权和王权,并未提及社会生活层面,而且理性影响到生活是在启蒙运动之后,排除A项;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D项。
5.【答案】D
【详解】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由专制集权向民主、科学的转化过程,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而非强调“绝对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欧传统国家”的作用,排除C项。
6.【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可知,材料反映了国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较高。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这与材料主旨相符,D项正确;“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的说法错误,启蒙运动对西欧及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排除A项;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那么就不会产生“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的看法,排除B项;文艺复兴后,医学已有所发展,“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7.【答案】D
【详解】根据“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等内容可得出这些都与国际人道主义有关,反映出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排除A项;BC项太绝对,排除BC项。
8.【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及所学知识可得,国联和联合国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D项正确;“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多极化的现象,排除C项。
9.【答案】B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主要成员国及其会费缴纳比例的增减,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体现了两极格局建立、发展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发展历程,B项正确;日本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不是政治大国,排除A项;地区经济合作即区域集团化的优势与“联合国”成员国缴纳会费比例变化无关,排除C项;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与联合国成员国的会费缴纳比例变化,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会费缴纳比例下降不符,排除D项。
10.【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附:教师版
(第一课时)
【时空坐标 】
【知识梳理 】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专制王权国家(1)背景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②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2)建立: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3)表现①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②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特征:①国王即国家;②版图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2、近代民族国家(1)民族语言的形成A、表现①英语: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②法语: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B、影响: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2)民族意识的觉醒A、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①传播自由平等思想;②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B、表现: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③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C、影响①国家在人民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②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的形成(1)背景①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②人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③荷兰人格劳秀斯1625年出版《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2)形成: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主要内容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③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家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4)传播①1864年美国人町韪良完成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家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②恭亲王请求刊印,后以《万国公法》印行,标志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2、外交制度的建立(1)基础: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2)维也纳体系A.时间:1815年。B.内容: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的国际关系体系。C.特征:大国协调、欧洲均势。D.影响①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②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E.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一战期间(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关系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A、十月革命①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②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②国联被英法控制,美国始终不是成员国,苏联加入很晚(缺乏普遍性、权威性);③规定了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2、1928年8月《非战公约》(1)国家:英、法等国。(2)内容:宣布缔约国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3)结果:未真正得到实施。3、二战期间(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2)表现A、《联合国宪章》(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①1945年6月,50个国家代表签署;②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③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④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B、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4、二战后(1)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2)国际化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5、局限:一些大国为了一已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拓展1】《至尊法案》【拓展2】近代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是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国内市场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拓展3】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要素1.统一的领土疆域。2.统一的政权制度。3.统一的国内市场。4.统一的或通用的语言文字。5.统一的文化特征。6.共同的民族心理【辨析1】民族、国家、民族国家1.民族: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特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2.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机器。根据政府的组织,国家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3.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国内市场统一的国民经济体系、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拓展4】民族国家与专制王权国家的区别【拓展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辨析2】全体一致原则和大国一致原则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需由全体会员国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决议就不能通过。【拓展6】联合国维和部队【辨析3】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异同
(第二课时)
【重难突破】
重点1 西方近代民族主义
1.概念: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其内容和影响非常复杂,明显区别于爱国主义。
2.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
(1)17世纪前后: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出现。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国内市场;君主权力的加强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则为民族国家的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这一时期的民族主义往往与王权联系在一起。
(2)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民族国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①法国大革命时期,民族主义成为发动群众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雅各宾派执政时期,法国民族国家意识强化。
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促进了欧洲其他地区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对意大利、德意志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极端民族主义成为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随着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殖民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促进了民族、国家意识的膨胀,极端民族主义抬头,先后酿成了两次世界大战。
(4)二战后:民族主义的衰落。欧洲走向了联合,民族国家的部分主权由欧洲共同体或者欧盟行使;全球化也削弱了资本的民族属性,无论从欧洲还是从世界范围看,民族主义趋于衰落。
典例1[山东济南2022二模]欧洲的12世纪是一个政治运动和政治辩论活跃的时代,人们更加迫切地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更广阔地域的法律来取代原先的地方法和习惯法,于是兴起了一场罗马法复兴运动。这有助于
A.动摇教皇权威 B.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
C.开辟新的航路 D.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2世纪的欧洲人们迫切呼唤更具普遍效率的、能够适用于广阔地域的法律,因此而兴起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可以使法律覆盖范围更广、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罗马法的变更与动摇教皇权威无关,故A排除;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是15世纪,故C排除;近代自然科学是17世纪产生的,故D排除。
重点2 国际法的发展
1.国际法出现的条件
(1)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
(2)欧洲三十年战争后众多民族与主权国家的建立。
(3)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各国的联系与交往,(4)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打破了神学观念,(5)格劳秀斯于1625年发表(战争与和平法》,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2.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就
(1)阶段一:17世纪以来,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发展。(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维也纳体系)
特点与成就:
①确立了一系列调整近代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原则: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原则等。
②国际法领域扩大,有了系统发展,常驻外交使节制度、永久中立制度、国际会议制度、国际仲裁制度等制度得到确立,海洋自由原则得到了确认。
③国际法适用范围扩大:欧洲→美洲→亚非,
阶段二:20世纪初以后,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和进步比较明显。(十月革命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
特点与成就
①确立了一系列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新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②对国际法内容进行更新,如废除领事裁判权制度。
③国际法系统化、法典化: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
④国际法主体种类增加,客体范围扩大:国际法调整范围扩大,增加了新内容或产生了国际法的新分支,如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等。
⑤适应全球问题的产生和各国依赖关系加深的趋势,国际合作谋求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内容。扬弃了传统国际法的陈旧内容等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逐渐变成了现代的、以普遍性为特色的国际法。
典例2[山东临沂2022月考]《联合国宪章》第103条规定:“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据此可知,《联合国宪章》( )
A.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B.对其他法律性文件具有排他性
C.深受欧洲旧有的国际法影响 D.在客观上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
【答案】D
【详解】“联合国成员国在本宪章下之义务与其依任何其他国际协定所负之义务有冲突时,其在本宪章下之义务应居优先”意味着《联合国宪章》的权威性要高于其它国际协定,这有助于国际法的统一,D项正确;宪章的相关规定并不针对主权国家,而是国际协定,因此不是强权政治,排除A项;B项扩大宪章相关规定的针对范围,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欧洲旧有国际法对宪章的影响,排除C项。
【模拟测试】
1.[辽宁六校2023期初考]中古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 )
A.巩固了庄园与农奴制度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结束了西欧的分裂割据 D.推动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中后期,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等,有利于西欧各国内部经济联系和认同感的加强,推动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中世纪后期,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冲击而非巩固了庄园与农奴制度,排除A项;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排除B项;中世纪后期,新兴王权集中国家的出现未能结束西欧的分裂割据,排除C项。
2.[山东潍坊2022三模]为结束三十年战争带来的巨大混乱,1648年,欧洲国家达成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相互承认各国自主处理国内事务包括宗教事务的权力。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
A.联合发展的新时代 B.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
C.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D.国家统一发展的新时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来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开启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新时代,B项正确;二战后,欧同体的成立开创了联合发展、和平发展的新时代,排除A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D项。
3.[湖南A佳教育联盟2023模拟]17世纪,欧洲的地图测绘由政府性的职能机构与学术团体主导绘制,测绘成果往往成为外交谈判、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这说明( )
A.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增强 B.近代外交制度的逐渐建立
C.人文主义在欧洲大陆传播 D.服务于帝国主义对外扩张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测绘成果往往成为外交谈判、国土勘界、调查与空间规划的重要历史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欧洲民族国家的意识增强,A项正确;近代外交制度建立的基础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强调主权国家之间的平等往来,明显跟材料中测绘地图没有关系,排除B项;人文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价值、尊严和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外扩张,且帝国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中的17世纪不符合,排除D项。
4.[山东淄博2022开学考]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
A.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
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取得成功
【答案】C
【详解】“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都是教权和王权的斗争,而从“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王权的不断上升,教权逐渐依附于王权,说明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C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教权和王权,并未提及社会生活层面,而且理性影响到生活是在启蒙运动之后,排除A项;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D项。
5.[福建2023开学联考]有学者认为:“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国家的构建”强化了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
B.“绝对主义国家”在中世纪与城市自治冲突较大
C.“西欧传统国家”下王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秩序
D.“近代民族国家”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在世界民族国家发展史上,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具有典型意义,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其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权力的集中化与理性化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从传统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再到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变,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实际上是由专制集权向民主、科学的转化过程,意味着对封建王权的逐渐背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西欧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而非强调“绝对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欧传统国家”的作用,排除C项。
6.[山东泰安2022期末]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说明
A.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 B.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C.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D.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可知,材料反映了国王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较高。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欧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这与材料主旨相符,D项正确;“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的说法错误,启蒙运动对西欧及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排除A项;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那么就不会产生“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的看法,排除B项;文艺复兴后,医学已有所发展,“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7.[安徽皖南八校2023开学考]如表是一战爆发以来国际社会签订的部分声明、宣言、公约等。这反映出( )
1921年 1941年8月 1945年6月 1946年7月 1951年7月
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 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宪章》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
A.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国际社会事务
B.国际组织都注重保护难民和维护人类健康
C.维护基本人权是国际社会共同呼声
D.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
【答案】D
【详解】根据“国际联盟成立了国际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等内容可得出这些都与国际人道主义有关,反映出国际社会维护国家主权和基本人权的努力,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国家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排除A项;BC项太绝对,排除BC项。
8.[天津红桥2022期末]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这一变化
A.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 B.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具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之主要责任,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中国、法国、苏联、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决权”及所学知识可得,国联和联合国的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突出了大国协调作用,D项正确;“有效避免了战争与冲突”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了集体安全原则”,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多极化的现象,排除C项。
9.[福建2022考前模拟(一)]下表为1946-2016年间联合国成员国会费缴纳比例(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据表格可以看出
年份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英国 日本 德国 沙特 印度 其他
1946年 6.3 39.89 7.73 11.98 0.08 4.09 2169
1974年 5.5 25 15.14 5.31 7.15 7.1 006 1.2 26.91
1991年 0.79 25 11.57 4.86 11.38 9.36 1.02 0.37 27.96
2000年 0.995 25 1.007 5.092 20.573 985 0.562 0.299 28.599
2010年 3.189 22 1.602 6.604 12.53 8.01 0.83 0.534 36.959
2016年 7.921 22 3.088 4.463 9.68 6.38 1.146 0.737 35.894
A.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B.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优势明显 D.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
【答案】B
【详解】通过观察表格中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自成立以来,主要成员国及其会费缴纳比例的增减,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体现了两极格局建立、发展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发展历程,B项正确;日本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不是政治大国,排除A项;地区经济合作即区域集团化的优势与“联合国”成员国缴纳会费比例变化无关,排除C项;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与联合国成员国的会费缴纳比例变化,特别是美、英等发达国家会费缴纳比例下降不符,排除D项。
10.[河南名校联盟2023开学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 )
A.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已实现 B.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
C.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 D.国际安全机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在其所订立的盟约中规定了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巴黎非战公约》对废弃战争权具有重要的意义;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全面禁止使用武力。”可知,一战后,规定部分禁止战争,1928年的废弃战争权,1945年的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说明对于战争的爆发的遏制,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D项正确;国际关系民主化已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国际法的范围和作用有限,在材料中说明的信息不足,排除B项;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全确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