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测试卷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测试卷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0 23: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A:学生版(模拟试题+答案解析)
【模拟测试】
单项选择题
1.[北京海淀2022一模]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反映出
A.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C.民族认同观念的强化 D.欧洲语言的书面化
2.[天津红桥2022二模]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3.[辽宁2022模拟(一)]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
A.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
C.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
D.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
4.[湖北宜昌2022检测]到15世纪末,欧洲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479-1516年在位).英国的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都已非常强大。这一现象对当时的欧洲来说
A.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巩固了天主教会统治 D.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5.[辽宁2022押题预测]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英王此举
A.掀起了西欧宗教改革的浪潮 B.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C.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D.激化了议会与国王间的矛盾
6.[山西晋中2022一模]宗教改革期间,英国国王享利八世通过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未经国王同意,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交纳首岁圣奉。之后,又通过立法规定从主教到教区牧师应把第一年的收入交给国王。这些规定
A.加强了英国的世俗王权 B.保障了英国教会独立发展
C.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英国民族意识形成
7.[福建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2大联考]有学者指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拥有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等主权属性的“新君主”,并认为英国“新君主”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民族志向的中心和民族敬畏的对象”。据此推断,英国的“新君主”
A.助推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主导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 D.顺应了理性至上的社会潮流
8.[山东德州2022三模]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却站在新教国家一方参战,当时法国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曾言:“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由此可知,法国参战旨在
A.强化文化认同 B.维护国家利益 C.促进民族交融 D.发起宗教改革
9.[山东济宁2022二模]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 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10.[天津红桥2022一模]1648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起草,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源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表明( )
A.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 B.近代外交制度得以建立
C.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 D.“大国一致”原则确立
11.[北京通州2022一模]1814年10月1日,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齐聚维也纳,召开了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的国际会议,整个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首相卡斯莱尔、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见该会议
A.由大国来协调争端 B.带来了欧洲的和平
C.开创国际会议先例 D.确立近代外交制度
12.[山西太原2022二模]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 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 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
13.[天津新华2022三统]1923年,意大利占领希腊的科孚岛,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由英法意日四国组成的大使会议担当仲裁角色。希腊政府向大使会议表示愿意对意大利让步。这一个案反映了当时
A.华盛顿体系体现出不稳定性 B.国际联盟的权威受到挑战
C.欧洲民族解放运动遭遇挫折 D.民族自决得到列强的承认
14.[辽宁沈阳2022三模]如图为联合国70年间(1948—2018)维和行动示意图。据此可知
A.贫穷与落后是战争的根源 B.联合国的宗旨得以有效践行
C.维和行动遏制了冲突爆发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15.[名校联盟山东省优质校2022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联合国是控制在美国手中的称霸世界的工具。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的作用逐渐发生演变。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B.新的民族独立国家大量加入
C.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激化 D.美苏争霸削弱了两国的实力
16.[湖北襄阳2022四模]1974年,联合国特别会议集中研究了原料和发展问题,会议宣言指出: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国家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体系”;“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有可能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消除”。该宣言的内容从本质上反映出
A.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式确立 B.联合国宗旨发生重大变化
C.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共识 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
17.[广东2022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模拟]如图是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该漫画表明苏联
A.主张围绕联合国来开展活动 B.嘲讽美国暗箱操控其他国家
C.认为联合国成员应一致发声 D.意图在联合国实现外交突破
18.[天津河西2022一模]一战后建立的国联对侵略行为没有任何有效行动,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反而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导致二战爆发。因此,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国家吸取前者教训,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采取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大国一致 D.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
19.[辽宁沈阳2022考前模拟]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根据大会决议,一致确认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所包含的国际法原则,即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上述国际法原则的确认( )
A.建立了集体安全制度 B.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
C.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D.避免了地区间的武装冲突
20.[辽宁协作体2022一模]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规定,中、法、美、英、苏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国可以联合其他成员国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一票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联合国这一设计
A.奠定了两极格局基本框架 B.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
C.侵犯了弱小国家民族利益 D.制约了安理会效用的发挥
21.[山东德州2022诊断]下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 》(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图中上端文字为“投票权和否决权”,左侧上方的文字为“安全新闻剧院”,左侧中间的文字为“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左侧下方的文字为“小国”。
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 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
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 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22.[江苏2022全真模拟]2017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让核武器“完全非法化”。2018年10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这反映出
A.联合国内部矛盾尖锐需要民主化改革
B.大国主导不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多极化趋势下大国逃避全球治理责任
D.不同利益群体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
23.[湖北恩施2022模拟(一)]国联盟约第10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 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
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 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24.[陕西咸阳2022一模]由如图漫画可知,当今世界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B.美国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C.动荡与战争扰乱世界秩序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二、材料分析题
25.[天津市 新华 2022 四次 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主席《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国际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
(3)有人说中国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26.[吉林延边2022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内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行。在相互交往中,人们的忠诚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人们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人们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还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出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近代民族主义作为理性的政治观念,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政治价值和观念符号。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综合材料谈谈从近代中西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巾得出的启示。
三、论述题
27.[辽宁2022原创猜题预测]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
材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模拟测试】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可见当时的英国和法国,民族语言的地位明显上升,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广泛使用,从而强化民族认同观念,C项正确;仅凭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不足以得出欧洲民族国家已经形成,这一表述显然显然夸大其辞,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语言,而不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排除B项;题干的重点不是反映欧洲语言的书面化,而是反映出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排除D项。
2.【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B项正确;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新君主国”的形式,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指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指的是教皇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赫尔德,倡导关注德国民歌。他认为德国民歌会使人关注德语、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这种关注的转移,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由此可知,赫尔德认为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民歌对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未体现“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排除D项。
4.【答案】D
【详解】15、16世纪欧洲君主权力的增强在当时有利于结束割据,打击教会势力,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排除C项;17、18世纪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排除A、B两项。
5.【答案】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增强,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掀起西欧宗教改革浪潮的是马丁·路德发起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排除A项;《至尊法案》建立起英王的专制统治,没有冲击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排除B项;《至尊法案》没有激化议会与国王间的矛盾,排除D项。
6.【答案】A
【详解】本题题干的意思是英国宗教改革时期,英王通过议会颁布一系列法案,限制教会的权力,本质上是为了加强王权,这也是英国宗教改革很重要的目的,A项正确;题干中的规定无法保障英国教会独立发展,排除B项;题干中规定从主教到教区牧师应把第一年的收入交给国王,交给国王的收入不能说明英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C项;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民族语言的逐渐形成是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的体现,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也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而英国的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时间不符合,该选项带有“起点型”问题的特点,D选项错误,排除D项。
7.【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人文主义精神得以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王权得以强化,强调“民族敬畏”,并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民族志向的中心”,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奠定基础。封建王权的强化、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经济政策的推行和统一国内市场的发展,因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 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的“新君主”是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新君主”主导了英国的宗教改革,而不是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B项;“理性至上”的社会潮流形成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8.【答案】B
【详解】三十年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罗斯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这说明法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B项正确;文化认同、民族交融与材料无关,排除A、C项;宗教改革不是法国发起的,排除D项。
9.【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可分析出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欧洲国家至上,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等级制度,排除D项。
10.【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欧洲各国家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源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材料表明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排除A项;材料强调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未涉及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大国一致”原则,排除D项。
11.【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遏制俄罗斯和普鲁士的领土野心,梅特涅联合了英国甚至战败的法国,结成秘密同盟,给俄普的扩张计划打了大大的折扣。为了防止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的统一,造成中欧一家独大,梅特涅处心积虑,设计了一个由奥地利主导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为了镇压欧洲日趋猛烈的革命风暴,维护君主专制政体,梅特涅又促成了俄、普、奥地利三个君主国的“神圣同盟”,日后成为了“欧洲宪兵”。在这次会议中形成了大国均势原则、大国协商一致原则、以对话协商而非武力冲突解决国际纠纷……凡此种种,至今仍是国际关系中的根本法则,A项正确;维也纳会议在一定期限内带来了欧洲的和平,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排除C项;材料与近代外交制度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对琉球和台湾的入侵,部分人要求以国际法处理冲突,这个可知近代外交意识影响了爱国斗争,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不是国际规则影响外交运作,而是中国人知道运用近代外交意识解决国际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宗藩外交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日本国力无关,排除D项。
13.【答案】B
【详解】一战后,意大利突破凡尔赛体系的安排,出兵占领希腊的科孚岛,并在英法等组成的仲裁中,迫使希腊政府让步,反映了当时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联盟权威受到了挑战,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凡尔赛而非华盛顿体系体现出不稳定性,排除A项;希腊政府进行的是反侵略斗争,并非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民族自决得到列强的承认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14.【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70年间(1948—2018)维和行动,目的是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从图示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和西亚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维和行动,确保这些地区的和平与安全,B项正确;战争的根源存在于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利益的对抗性矛盾之中,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排除A项;维和行动一定程度保证了地区和平和安全,但没有起到遏制冲突爆发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与当今世界主题不符,排除D项。
15.【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大批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他们纷纷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斥责侵略的合法讲坛,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与联合国作用发生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16.【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特别会议关注“原料和发展问题”,倡导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D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阻挠,至今尚未实现,排除A项;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是联合国一贯的宗旨,排除B项;世界上存在着反全球化势力,该宣言内容蕴含了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反对(控诉),排除C项。
17.【答案】B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用美国士兵将各国首领当作风琴随意拨弄,弹奏《联合国的和声》一画,意在嘲讽美国暗箱操控其他国家,B项正确;围绕联合国来开展活动与和声由美国人弹奏不符,排除A项;此漫画不能说明苏联张联合国成员“一致”发声,排除C项;苏联意图在联合国实现外交突破与漫画内容、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成立的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收效甚微,二战后,反法西斯国家吸取前者教训,成立联合国,采取大国一致,C项正确;联合国的不能从根本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项;国联和联合国都主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排除B项;二战后成立联合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排除D项。
19.【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可以看出国际法原则强调对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进行惩罚,并规定了违反国际法罪行的多种类型,这就有利于打击国际犯罪,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B项正确;集体安全制度在之前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国际法原则的确认而改变,排除C项;“避免了”的说法夸大了国际法原则确认的作用,排除D项。
20.【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即大国一致原则,它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B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基本框架,排除A项;联合国成立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这一设计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联合国这一设计能够有效发挥安理会效用,排除D项。故选B项。
21.【答案】A
【详解】根据漫画中的主题可以看出,在雅尔塔体系下,大国具有优势,象征小国的小孩“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这说明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主导特征,A项正确;通过漫画无法体现出激化盟国内部矛盾,排除B项;通过漫画能看出美苏作为大国,在雅尔塔会议中的优势,但是无法看出两国利益冲突,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构建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
22.【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核武器‘完全非法化’”、“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及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地区冲突不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本着对人类命运关切,反对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联合国的内部矛盾,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大国与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之间的关系,B项排除;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本着对人类命运关切,反对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并未逃避责任,C项排除。故选D项。
23.【答案】C
【详解】与国联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不同,联合国用“大国一致”原则制裁侵略的效率更高,且可以借助大国的力量,增强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能力,C项正确;“大国一致”原则缩小了联合国的代表范围,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提高了联合国制裁侵略的效率,提高了国际合作的水平,排除B项;“大国一致”原则体现了大国之间的联合和制衡,可以遏制美国称霸,排除D项。
24.【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格局的演变。由漫画可知,特朗普对其它国家进行威胁,胁迫其听从美国的命令这反映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横行,故D项不符合题意;世界格局依然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挑战,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漫画的主题不符,C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
25.
【答案】(1)理念: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③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
因素: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西欧各国纷纷进行海外扩张,国与国之间纷争频繁(或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加强)启蒙运动的影响。
(2)变化:国际法主体增多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内容(部门法)不断发展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
(3)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和危机。中国方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范,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有效的解决方案。
【详解】(1)理念:根据材料“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可知,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根据材料“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可知,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根据材料“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可知,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因素:根据材料时间“17世纪”及所学知识,可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西欧各国纷纷进行海外扩张,国与国之间竞争频繁(或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加强);启蒙运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背景。
(2)变化: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可知,国际法主体增多;根据材料“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可知,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内容(部门法)不断发展;根据材料“《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可知,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
(3)根据材料“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和危机。根据材料“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可知,中国方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范,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有效的解决方案。
26.
【答案】(1)条件: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权分立和相互竞争的环境;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答出三点即可)
(2)内涵: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陶铸国魂,培养尚武精神;坚持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答出两点即可)
启示: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认同感为前提,要求国家独立以及民族国家建构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从整合社会力量、化合社会阶层、抗击外来侵略等角度看,民族主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倡扬理性的民族主义有助于各国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应警惕、抵制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根据材料“人们的忠诚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人们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政权分立和相互竞争的环境;根据材料“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还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主要内涵:根据材料“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可得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根据材料“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可得出陶铸国魂,培养尚武精神;坚持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启示: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民族主义对国家、对民族、对抗击外来侵略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论述题
27.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
示例二:论题: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转变。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在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实行重商主义,保护本国贸易,用提高关税的方法维护本国利益。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并发动对荷兰的战争,迫使荷兰接受条例。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更加繁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自由的环境实现利益最大化。欧洲各国经济政策开始向自由主义转变,给贸易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走向自由。二战后,1947年,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削弱了各国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间自由贸易的发展,推动自由贸易机制完善。
由此可知,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发生转变,促进了国际贸易繁荣,推动了各国共同发展。
示例三:论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走向主动。
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战争失败迫使中国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清政府并不近代熟悉条约和国际秩序,被动接受,使中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国家主权被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逐渐解决了中国近代外交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综上,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走向主动,在国际秩序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其他论题,如:国际条约的签订在国际秩序中起重要作用: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秩序与国家间实力对比密切相关等均可)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所以同学们要从材料里找两条或以上的自己较熟悉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与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联动,拟定论题,再结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用史实进行论证。比如可以从整个材料看国际秩序的发展过程,拟定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就结合材料给出的史实和所学知识去论证,具体分析可得: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休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揩,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切入,言之有理即可。
B:教师版(模拟试题后附答案解析)
【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北京海淀2022一模]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这反映出
A.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B.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C.民族认同观念的强化 D.欧洲语言的书面化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可见当时的英国和法国,民族语言的地位明显上升,有利于民族语言的广泛使用,从而强化民族认同观念,C项正确;仅凭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不足以得出欧洲民族国家已经形成,这一表述显然显然夸大其辞,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民族语言,而不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排除B项;题干的重点不是反映欧洲语言的书面化,而是反映出民族语言的地位上升,排除D项。
2.[天津红桥2022二模]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
A.君主专制下的政教合一国家 B.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D.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开始,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的君主专制加强,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时的“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B项正确;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是“新君主国”的形式,而不是本质,排除A项;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指的是近代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指的是教皇国,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辽宁2022模拟(一)]赫尔德是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他倡导关注德国民歌,认为民歌之于德语,德语之于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文学之于德国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在这种关注的转移中,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而不是黑森人或图林根人或达姆斯塔特人”。材料表明
A.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
C.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
D.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德国文坛狂飙突进运动的精神领袖赫尔德,倡导关注德国民歌。他认为德国民歌会使人关注德语、德国民族文学、德国民族,这种关注的转移,必然把人看作日耳曼人。由此可知,赫尔德认为民歌运动有利于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C项正确;“德国民歌是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德国民歌对增强德国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未体现“赫尔德发掘了德国民歌的文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赫尔德使德国民歌重新焕发了生机,排除D项。
4.[湖北宜昌2022检测]到15世纪末,欧洲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479-1516年在位).英国的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都已非常强大。这一现象对当时的欧洲来说
A.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巩固了天主教会统治 D.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答案】D
【详解】15、16世纪欧洲君主权力的增强在当时有利于结束割据,打击教会势力,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排除C项;17、18世纪君主专制的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排除A、B两项。
5.[辽宁2022押题预测]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英王此举
A.掀起了西欧宗教改革的浪潮 B.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C.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D.激化了议会与国王间的矛盾
【答案】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使英国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有利于民族意识的增强,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掀起西欧宗教改革浪潮的是马丁·路德发起的德国宗教改革运动,排除A项;《至尊法案》建立起英王的专制统治,没有冲击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排除B项;《至尊法案》没有激化议会与国王间的矛盾,排除D项。
6.[山西晋中2022一模]宗教改革期间,英国国王享利八世通过议会颁布法案,规定未经国王同意,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交纳首岁圣奉。之后,又通过立法规定从主教到教区牧师应把第一年的收入交给国王。这些规定
A.加强了英国的世俗王权 B.保障了英国教会独立发展
C.增加了英国的财政收入 D.推动了英国民族意识形成
【答案】A
【详解】本题题干的意思是英国宗教改革时期,英王通过议会颁布一系列法案,限制教会的权力,本质上是为了加强王权,这也是英国宗教改革很重要的目的,A项正确;题干中的规定无法保障英国教会独立发展,排除B项;题干中规定从主教到教区牧师应把第一年的收入交给国王,交给国王的收入不能说明英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C项;早在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民族语言的逐渐形成是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的体现,1337-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也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而英国的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时间不符合,该选项带有“起点型”问题的特点,D选项错误,排除D项。
7.[福建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2大联考]有学者指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拥有立法权、司法权、征税权等主权属性的“新君主”,并认为英国“新君主”是“民族团结的象征、民族志向的中心和民族敬畏的对象”。据此推断,英国的“新君主”
A.助推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主导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保障 D.顺应了理性至上的社会潮流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在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人文主义精神得以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王权得以强化,强调“民族敬畏”,并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民族志向的中心”,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英国宗教改革运动奠定基础。封建王权的强化、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经济政策的推行和统一国内市场的发展,因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 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的“新君主”是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存在根本利益的冲突,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新君主”主导了英国的宗教改革,而不是整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B项;“理性至上”的社会潮流形成于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8.[山东德州2022三模]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期间,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却站在新教国家一方参战,当时法国的红衣主教黎塞留曾言:“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由此可知,法国参战旨在
A.强化文化认同 B.维护国家利益 C.促进民族交融 D.发起宗教改革
【答案】B
【详解】三十年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瑞典、丹麦、法国(法国是信天主教的,但是为了称霸欧洲和新教国家站在了一起)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罗斯的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方,并得到教宗和波兰的支持,这说明法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B项正确;文化认同、民族交融与材料无关,排除A、C项;宗教改革不是法国发起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山东济宁2022二模]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使欧洲新涌现的大国如瑞典和荷兰共和国,得到了诸如法国和奥地利等老牌大国享受的礼遇。条约规定,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这彰显了
A.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 B.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
C.欧洲国家至上的原则 D.否定等级制度的思想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凡是国王,一律称为‘陛下’,凡是大使,一律称为‘阁下’。”可分析出主权国家平等的理念,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民主的启蒙观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欧洲国家至上,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等级制度,排除D项。
10.[天津红桥2022一模]1648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参与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起草,和约承认彼此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源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这表明( )
A.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 B.近代外交制度得以建立
C.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 D.“大国一致”原则确立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欧洲各国家的主权和平等,“认为政治和外交事务应由各个国家按源自己的方式进行,而不是服从想象中的帝国、教皇,或是任何其他至高无上的权力”,材料表明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际争端通过谈判来彻底解决,排除A项;材料强调主权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未涉及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大国一致”原则,排除D项。
11.[北京通州2022一模]1814年10月1日,欧洲各国君主沉浸在战胜拿破仑的喜悦中,纷纷派出代表,齐聚维也纳,召开了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主持的国际会议,整个会议期间,除讨论《最后总决议案》外,从未正式召开过大会,一切重大问题都是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英国首相卡斯莱尔、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在幕后决定,许多决定是在梅特涅书房里“成交的”,被称为“梅特涅书房里的交易”。由此可见该会议
A.由大国来协调争端 B.带来了欧洲的和平
C.开创国际会议先例 D.确立近代外交制度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遏制俄罗斯和普鲁士的领土野心,梅特涅联合了英国甚至战败的法国,结成秘密同盟,给俄普的扩张计划打了大大的折扣。为了防止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的统一,造成中欧一家独大,梅特涅处心积虑,设计了一个由奥地利主导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为了镇压欧洲日趋猛烈的革命风暴,维护君主专制政体,梅特涅又促成了俄、普、奥地利三个君主国的“神圣同盟”,日后成为了“欧洲宪兵”。在这次会议中形成了大国均势原则、大国协商一致原则、以对话协商而非武力冲突解决国际纠纷……凡此种种,至今仍是国际关系中的根本法则,A项正确;维也纳会议在一定期限内带来了欧洲的和平,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排除C项;材料与近代外交制度无关,排除D项。
12.[山西太原2022二模]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 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
C.近代外交意识推动爱国斗争 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对琉球和台湾的入侵,部分人要求以国际法处理冲突,这个可知近代外交意识影响了爱国斗争,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不是国际规则影响外交运作,而是中国人知道运用近代外交意识解决国际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宗藩外交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日本国力无关,排除D项。
13.[天津新华2022三统]1923年,意大利占领希腊的科孚岛,在处理事件的过程中,由英法意日四国组成的大使会议担当仲裁角色。希腊政府向大使会议表示愿意对意大利让步。这一个案反映了当时
A.华盛顿体系体现出不稳定性 B.国际联盟的权威受到挑战
C.欧洲民族解放运动遭遇挫折 D.民族自决得到列强的承认
【答案】B
【详解】一战后,意大利突破凡尔赛体系的安排,出兵占领希腊的科孚岛,并在英法等组成的仲裁中,迫使希腊政府让步,反映了当时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联盟权威受到了挑战,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凡尔赛而非华盛顿体系体现出不稳定性,排除A项;希腊政府进行的是反侵略斗争,并非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民族自决得到列强的承认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
14.[辽宁沈阳2022三模]如图为联合国70年间(1948—2018)维和行动示意图。据此可知
A.贫穷与落后是战争的根源 B.联合国的宗旨得以有效践行
C.维和行动遏制了冲突爆发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70年间(1948—2018)维和行动,目的是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从图示可知,联合国在非洲和西亚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维和行动,确保这些地区的和平与安全,B项正确;战争的根源存在于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利益的对抗性矛盾之中,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排除A项;维和行动一定程度保证了地区和平和安全,但没有起到遏制冲突爆发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与当今世界主题不符,排除D项。
15.[名校联盟山东省优质校2022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联合国是控制在美国手中的称霸世界的工具。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的作用逐渐发生演变。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B.新的民族独立国家大量加入
C.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激化 D.美苏争霸削弱了两国的实力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大批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他们纷纷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伸张正义、斥责侵略的合法讲坛,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与联合国作用发生变化关系不大,排除。
16.[湖北襄阳2022四模]1974年,联合国特别会议集中研究了原料和发展问题,会议宣言指出: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建立在所有国家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上的各国间的经济关系体系”;“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有可能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消除”。该宣言的内容从本质上反映出
A.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式确立 B.联合国宗旨发生重大变化
C.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共识 D.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特别会议关注“原料和发展问题”,倡导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D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受到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阻挠,至今尚未实现,排除A项;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是联合国一贯的宗旨,排除B项;世界上存在着反全球化势力,该宣言内容蕴含了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反对(控诉),排除C项。
17.[广东2022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模拟]如图是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该漫画表明苏联
A.主张围绕联合国来开展活动 B.嘲讽美国暗箱操控其他国家
C.认为联合国成员应一致发声 D.意图在联合国实现外交突破
【答案】B
【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用美国士兵将各国首领当作风琴随意拨弄,弹奏《联合国的和声》一画,意在嘲讽美国暗箱操控其他国家,B项正确;围绕联合国来开展活动与和声由美国人弹奏不符,排除A项;此漫画不能说明苏联张联合国成员“一致”发声,排除C项;苏联意图在联合国实现外交突破与漫画内容、主旨不符,排除D项。
18.[天津河西2022一模]一战后建立的国联对侵略行为没有任何有效行动,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反而客观上助长了侵略,导致二战爆发。因此,二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国家吸取前者教训,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吸取国联教训采取的原则是( )
A.全体一致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大国一致 D.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成立的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收效甚微,二战后,反法西斯国家吸取前者教训,成立联合国,采取大国一致,C项正确;联合国的不能从根本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项;国联和联合国都主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排除B项;二战后成立联合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排除D项。
19.[辽宁沈阳2022考前模拟]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根据大会决议,一致确认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所包含的国际法原则,即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上述国际法原则的确认( )
A.建立了集体安全制度 B.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
C.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D.避免了地区间的武装冲突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受惩罚。违反国际法的罪行包括危害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可以看出国际法原则强调对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犯罪行为的人进行惩罚,并规定了违反国际法罪行的多种类型,这就有利于打击国际犯罪,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B项正确;集体安全制度在之前就已经建立,排除A项;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因为国际法原则的确认而改变,排除C项;“避免了”的说法夸大了国际法原则确认的作用,排除D项。
20.[辽宁协作体2022一模]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三条规定,中、法、美、英、苏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国可以联合其他成员国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一票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联合国这一设计
A.奠定了两极格局基本框架 B.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
C.侵犯了弱小国家民族利益 D.制约了安理会效用的发挥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即大国一致原则,它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B项正确;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基本框架,排除A项;联合国成立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联合国这一设计有利于大国维护世界和平,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联合国这一设计能够有效发挥安理会效用,排除D项。
21.[山东德州2022诊断]下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MEIN,MISTER 》(带我进去吧,先生?)。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图中上端文字为“投票权和否决权”,左侧上方的文字为“安全新闻剧院”,左侧中间的文字为“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左侧下方的文字为“小国”。
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 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
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 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答案】A
【详解】根据漫画中的主题可以看出,在雅尔塔体系下,大国具有优势,象征小国的小孩“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这说明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主导特征,A项正确;通过漫画无法体现出激化盟国内部矛盾,排除B项;通过漫画能看出美苏作为大国,在雅尔塔会议中的优势,但是无法看出两国利益冲突,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构建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
22.[江苏2022全真模拟]2017年7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条约希望“禁止核武器的拥有、研发、储存、转移、试验,或是威胁使用”,让核武器“完全非法化”。2018年10月,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这反映出
A.联合国内部矛盾尖锐需要民主化改革
B.大国主导不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
C.多极化趋势下大国逃避全球治理责任
D.不同利益群体对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核武器‘完全非法化’”、“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不会签署并明确反对该协议”及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地区冲突不断,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本着对人类命运关切,反对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联合国的内部矛盾,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大国与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之间的关系,B项排除;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本着对人类命运关切,反对签署《禁止核武器条约》,并未逃避责任,C项排除。
23.[湖北恩施2022模拟(一)]国联盟约第10条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这表明联合国
A.具有了更广泛的代表性 B.降低了国际合作的水平
C.增强了维护和平的能力 D.成为了美国称霸的工具
【答案】C
【详解】与国联要求“所有会员国联合行动以阻止侵略”不同,联合国用“大国一致”原则制裁侵略的效率更高,且可以借助大国的力量,增强联合国维护和平的能力,C项正确;“大国一致”原则缩小了联合国的代表范围,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提高了联合国制裁侵略的效率,提高了国际合作的水平,排除B项;“大国一致”原则体现了大国之间的联合和制衡,可以遏制美国称霸,排除D项。
24.[陕西咸阳2022一模]由如图漫画可知,当今世界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B.美国霸主地位日益巩固
C.动荡与战争扰乱世界秩序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格局的演变。由漫画可知,特朗普对其它国家进行威胁,胁迫其听从美国的命令这反映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横行,故D项不符合题意;世界格局依然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挑战,B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漫画的主题不符,C不符合题意。
二、材料分析题
25.[天津市 新华 2022 四次 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盛红生《战后国际法体系演变与中国角色》等
材料三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近平主席《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国际法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新变化
(3)有人说中国方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答案】(1)理念:①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②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③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
因素: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西欧各国纷纷进行海外扩张,国与国之间纷争频繁(或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加强)启蒙运动的影响。
(2)变化:国际法主体增多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内容(部门法)不断发展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
(3)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和危机。中国方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范,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有效的解决方案。
【详解】(1)理念:根据材料“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可知,反对掠夺战争,拥护和平;根据材料“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可知,国际法高于国内法(国际法权威不可侵犯);根据材料“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可知,各国主权平等(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因素:根据材料时间“17世纪”及所学知识,可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西欧各国纷纷进行海外扩张,国与国之间竞争频繁(或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加强);启蒙运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背景。
(2)变化: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争取独立的民族、非政府组织、跨国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去”可知,国际法主体增多;根据材料“国际法调整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上至太空、下达海底,大到全球气候,小至衣食住行,都成为国际法调整的范围”可知,适用范围(领域和内容)扩大;内容(部门法)不断发展;根据材料“《联合国宪章》等确定的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原则得到普遍接受。1954年,中国提出和倡导的‘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被公认为是对国际法原则的有益补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世价值、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等国际法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可知,国际法理念和原则更加多元。
(3)根据材料“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可知,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和危机。根据材料“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解决问题的出路……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可知,中国方案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规范,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有效的解决方案。
26.[吉林延边2022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内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物质的生产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精神的生产也将如影随行。在相互交往中,人们的忠诚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人们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人们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还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表达出对民族国家的热爱。近代民族主义作为理性的政治观念,为民族国家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政治价值和观念符号。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民族主义思潮源自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语境,其在传入中国之后很快就成为思想家们忠诚信仰的理论来源。19世纪中叶以来,民族主义在西方逐渐成为具有侵略性的进攻武器,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近代中国在它的旗帜下,以建立民族国家为历史使命,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主义理论。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历程伴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和丰富。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宣传者们是中西方思想碰撞中位于前沿的先驱,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的探索者和领路人。
——摘编自郭建民《民族主义的近代中国化:过程、特征与类型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并综合材料谈谈从近代中西民族主义形成与发展巾得出的启示。
【答案】(1)条件: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权分立和相互竞争的环境;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答出三点即可)
(2)内涵: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陶铸国魂,培养尚武精神;坚持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答出两点即可)
启示: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认同感为前提,要求国家独立以及民族国家建构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从整合社会力量、化合社会阶层、抗击外来侵略等角度看,民族主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倡扬理性的民族主义有助于各国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应警惕、抵制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生的”“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的逐步展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以来的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根据材料“人们的忠诚对象由神圣的天国转为世俗的人间,人们开始认识、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政权分立和相互竞争的环境;根据材料“在随后批判封建王朝国家的斗争中,还产生了民族国家即‘祖国’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2)主要内涵:根据材料“而中国则开始将其作为民族自立的依托”可得出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根据材料“梁启超等人鉴于传统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认识到了改变文弱旧习、培养人民尚武精神.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提出按照军队操法重塑国魂,强调国家独立和自由胜于个人的独立与自由”可得出陶铸国魂,培养尚武精神;坚持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启示: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民族主义对国家、对民族、对抗击外来侵略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论述题
27.[辽宁2022原创猜题预测]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以下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的节选。
材料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
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关税主权。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1947年,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该协定的框架下,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
示例二:论题: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转变。
论述:新航路开辟后,在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实行重商主义,保护本国贸易,用提高关税的方法维护本国利益。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并发动对荷兰的战争,迫使荷兰接受条例。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发展迅速,国际贸易更加繁荣,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更自由的环境实现利益最大化。欧洲各国经济政策开始向自由主义转变,给贸易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秩序走向自由。二战后,1947年,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削弱了各国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间自由贸易的发展,推动自由贸易机制完善。
由此可知,国际经济秩序由贸易保护向贸易自由发生转变,促进了国际贸易繁荣,推动了各国共同发展。
示例三:论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走向主动。
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战争失败迫使中国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一《南京条约》。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清政府并不近代熟悉条约和国际秩序,被动接受,使中国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国家主权被破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逐渐解决了中国近代外交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并在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创造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1970年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中明确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
综上,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在近代国际秩序中从被动走向主动,在国际秩序演变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其他论题,如:国际条约的签订在国际秩序中起重要作用: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秩序与国家间实力对比密切相关等均可)
【详解】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国际秩序发展史上重要事件。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所以同学们要从材料里找两条或以上的自己较熟悉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与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联动,拟定论题,再结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用史实进行论证。比如可以从整个材料看国际秩序的发展过程,拟定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就结合材料给出的史实和所学知识去论证,具体分析可得:1618-1648年的30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休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1928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揩,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切入,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