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
(B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读黄赤交角和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②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③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23°26′ ④黄赤交角目前度数为66°34′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运动状况是( )
A.位于赤道以北并向北移动 B.位于赤道以南并向南移动
C.位于南回归线上并向北运动 D.位于北回归线上并向南运动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约为36000km,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信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信。下图为我国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中继卫星系统天链二号01~03三颗卫星绕地球运行示意图,Q点在赤道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天链二号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可能是( )
A.24小时 B.23时56分4秒
C.365日5时48分46秒 D.365日6时9分10秒
4.天链二号卫星比地球Q点上地物的自转( )
A.角速度小 B.角速度大 C.线速度大 D.线速度小
2020年夏至日,发生了被称为“金指环”的天象奇观(如下图所示),即日环食现象。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可能位于左图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月球的夜晚能观察到( )
A.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 B.流星在天空一闪而逝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土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第31届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开幕式定于8月5日19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3区)世界上最大的球场——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海南的阿锦决定在家观看开幕式现场直播,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正确的是( )
A. B. C. D.
8.奥运会举行期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
B.北京的昼长越来越长
C.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D.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a—岩浆 B.b—岩浆岩 C.c—沉积岩 D.d—变质岩
12.上图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变质作用
B.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需经过②阶段
C.环太平洋、东非大裂谷位于板块交界处,③活动强烈
D.④代表冷凝作用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
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14.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台湾山脉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A.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欧亚板块
C.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16.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白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对牛轭湖形成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18.导致①阶段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搬运 C.流水沉积 D.地壳下陷
豫西北某村落位于黄土高原的丘陵区,20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是在沟壑阶地修建窑洞和地坑院,80年代之后砖木普通房屋比重增加,窑洞逐渐废弃。2000年后村落改造,在几乎断流的汶水河上筑坝拦水,利用窑洞发展旅游业。下图为某村落建筑分布图和河流两岸的阶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汶水河水坝修建对两岸窑洞旅游的影响是( )
A.窑洞气温稳定,可居住性增强 B.水域面积增加,淹没部分窑洞
C.生活用水便利,居住人口增多 D.水位升高,窑洞安全风险大
20.与普通住房相比,废弃的窑洞保存较多,原因是窑洞( )
A.拆除难度大 B.稳定性高 C.拆除利润低 D.无法改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下面图1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图2为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8分)
(1)该日的日期为___________。(2分)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4分)
(3)此时,B地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旗杆影子的方向为___________方向。(4分)
(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______(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___(填“大”或“小”)。(6分)
(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2)之间最合适的夹角应为__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约为___________。(2分)
22.下列左图为某地地层结构分布图(图中A为石灰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左图地层A~D中,形成时间最晚的是________,最早的是________。(4分)
(2)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3)右图序号表示的地质作用:②为________,⑤为________,⑦为________。(6分)
(4)图中E处在________条件下,最可能形成的岩石是________。(4分)
23.读水循环和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甲处的地貌名称为______,地质构造为______,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填下列序号)。(3分)
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遭受侵蚀;②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2)若图中丙、丁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两处中更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是______。(2分)
(3)以下哪类岩石最有可能发现化石______(填下列序号)。(1分)
①岩浆岩;②沉积岩;③变质岩。
(4)图中水循环②环节的名称是______。目前人类改造水循环最多的环节是______(填图中序号)。(2分)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2分)
24.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下图为四幅河流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别见到与下图中相似的地貌景观。其对应关系分别是:甲——____(填序号),乙——_____(填序号),丙——______(填序号),丁——______(填序号)。(4分)
(2)分别指出下图中①③的地貌名称,① _______③_______。写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读图中的图①,描述该类地貌景观特点_________。(2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α是黄道面与地轴的夹角,①错误;是黄赤交角,②正确;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和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为23°26′,③正确;角α的度数为66°34′,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
2.答案:B
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国庆节这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回归线移动,B正确,A、C、D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而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故B正确。
4.答案:C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相等,故二者的角速度一样大,因地球同步卫星距地轴远,而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一样,故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故C正确。
5.答案:A
解析: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太阳中心部分而形成的现象,故选A。
6.答案:C
解析: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因此月球的夜晚看不到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A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看不到流星现象,B错误;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不会在小行星中穿梭,D错误;月球为地球的卫星,位于银河系中,因此会看到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C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当开幕式开始时,西三区的区时是8月5日19时。海南使用北京时间,此时是8月6日6时,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指示6点整,D正确。
8.答案:A
解析:奥运会举行期间,时间是8月5日~2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A正确。北京的昼长越来越短,B错误。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误。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判断。示意图呈现了不同位置的地质构造特征,岩层、断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对综合思维要求高。根据材料可知①为断层,其形成应该晚于被其切断的岩层④。②为砂砾石层,覆盖在岩层④之上,且未被断层切断,所以②的形成时期晚于④。③是玄武岩,属喷出岩,其形成晚于被其喷出通道所切断的岩层④和②。综上所述,④形成最早,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需要通过示意图观察并明确砂砾石层下界平坦而广阔的面是如何形成的。题干指出“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据此分析,砂砾石层下界存在侵蚀面,说明是褶皱被侵蚀而形成的一个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则说明在该侵蚀面的形成时期该地区的地壳运动相对稳定,C正确。
11.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a代表沉积岩,b代表岩浆岩,c代表变质岩,d代表岩浆。
12.答案:D
解析:由上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变质作用;页岩、石灰岩都是沉积岩,其形成过程需要经过②阶段;环太平洋、地中海、东非裂谷带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③活动强烈;④代表重熔再生。
13.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岩层断裂陷落,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受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形成过程为: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与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A正确。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台湾山脉属于褶皱山脉,BCD错误。故选A。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的分布,从图中位置可以判断,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A正确。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底地形。读图可知,图中丙处位于大洋中部,其附近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区,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地下岩浆有可能沿着薄弱地带上涌,上涌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大洋中脊,因此该地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海岭,B正确。故选B。
17.答案:B
解析:牛轭湖的形成过程:①河流摆动形成弯曲;②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③河曲愈来愈弯曲;④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⑤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道被废弃;⑥泥沙堆积,原有河道与新河道分离。故顺序为③①④②,故选B。
18.答案:A
解析:导致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对两岸的冲刷侵蚀,即流水的侵蚀作用,A选项正确。
19.答案:D
解析:由题可知,汶水河水坝修建抬高水位,地下水位上升,土壤湿度增加,易导致窑洞垮塌,A错误;窑洞位于阶地上,不会被淹没,B错误;生活用水便利,但水位抬升,土壤含水量增加,使得窑洞安全风险加大,C错误,D正确。故选D。
20.答案:C
解析:由题可知,普通住房为砖木结构,窑洞多为土质结构,拆除较为容易,A错误;窑洞稳定性较砖木结构差,B错误;窑洞为泥土结构,拆除利润低,C正确;窑洞可以进行改造,发展旅游业等,D错误。故选C。
21.答案:(1)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2)23°26′S;15:40
(3)最小;正北
(4)14小时;短;大
(5)36°34′;46°52′
解析:(1)读图可知北极圈出现极夜,故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23°26′S;从图中可知65°E为12时,利用东加西减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15:40。
(3)此时B地处于正午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值,故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最小值;B地位于太阳直射点北侧,且太阳直射B地所在经线,故B地旗杆影子的方向为正北方向。
(4)先计算出A地的昼夜时长,利用10°W计算出A地日出时刻为7时,即其昼长为10时,夜长为14时;A、C两地所在纬线以赤道对称,故该日C地的昼长等于A地的夜长14小时。该日后D点向N地靠近,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位于赤道的B地距离太阳直射点距离将变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南半球的C地昼渐短夜渐长。
(5)太阳能电池板与太阳光线最合适的夹角是90°,故该日A地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应等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公式计算可得,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即30°+23°26′)=36°34′;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变化幅度即冬至与夏至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由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取差即可。
22.(1)答案:D;A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形成顺序,上图左图中岩层自下而上依次为A、B、C、D,D属于喷出后形成的岩浆岩,且破坏了A、B、C三个岩层的完整性,因此D是最后形成的,而A、B和C三个岩层中,按照岩层的新老关系,A位于最下部,A形成的时间最早。
(2)答案: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浆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丁位于上地幔,应为岩浆;甲是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甲为沉积岩;丙是上地殴的产物经过③作用形成的,因此丙为岩浆岩;根据岩石相互转化关系,可推断乙为变质岩。
(3)答案:重熔再生;变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解析:
解析:根据第(2)题分析,甲为沉积岩,乙为变质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岩浆,再结合图进行判断②为重熔再生作用,⑤为岩浆岩变成变质岩,为变质作用;⑦为岩浆岩经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后再经一系列作用形成沉积岩。
(4)答案:高温高压;大理岩
解析:上图左图中E位于岩浆作用的外围,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中,同时该处的岩石为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将会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一大理岩。
23.答案:(1)山地(山岭、向斜山都可); 向斜; ①;
(2)丙;
(3)②;
(4)水汽输送; ③;
(5)陆地内循环
解析:(1)图示甲处的地形中高周低,为山岭;其地质构造:岩层中间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向斜成山的原因主要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2)丙处为向斜,位于向斜槽部,水体容易在此汇集,易发生透水事故。
(3)沉积岩的特征为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
(4)图示水循环环节中,②环节表示海洋水汽向陆地输送的水汽输送环节。目前,人类活动影响最多的为地表径流环节,故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5)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不能流入海洋,其水循环类型主要是陆地内循环。
24.(1)答案:①;②;④;③
解析:据图可发现甲位于河流山区,乙位于出山口,丙位于中下游,丁位于河流入海口,而①②③④分别为V型谷、冲积扇、三角洲和河漫滩,因此甲对①,乙对应②,丙对应④,丁对应③。
(2)答案:V形河谷;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解析:①为V形河谷,河谷窄而深,③为三角洲,出现于河流入海口。②③④均为河流堆积地貌,因此其发生的位置一般地势相对较为平坦,且由于泥沙堆积、土层深厚,往往土壤肥沃。
(3)答案:由较坚硬的岩石组成,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V形谷
解析:V型谷河谷呈V型,深而窄,主要是受流水侵蚀下切作用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