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年)必修一 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年)必修一 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0 21: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并能说明科学家如何利用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2.了解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征。
3.能从不同层面(宏观、微观)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震和地震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目 录
震源深度
震中
等震线
震中距
震 源
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
从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震源的点。
从震中到震源垂直距离。
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位置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
地震构造示意图
如同一个炸弹,其所含的炸药量相当于震级;炸弹爆炸后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有大有小,这相当于地震烈度。房屋建筑的地基坚固程度、设计的好坏、抗震结构和施工质量等,都会影响到地震的破坏程度。
震级和烈度一样吗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
速度 传播介质 感受
横波(S波)
纵波(P波)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为了分别纪念发现这两个界面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
地壳
莫霍面
地 幔
古登堡面
外核
内核
横波
(S)
纵波
(P)
0
3
6
9
12
15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千米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关系示意图
地壳
莫霍面
地 幔
古登堡面
外核
内核
横波
(S)
纵波
(P)
0
3
6
9
12
15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千米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关系示意图
1.人们划定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的依据是什么?
莫霍面处,横波和纵波速度突然增加。古登堡面处,横波完全消
失,纵波突然下降。说明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处,地壳物质组成和
结构不连续,据此划定两个界面。
地壳
莫霍面
地 幔
古登堡面
外核
内核
横波
(S)
纵波
(P)
0
3
6
9
12
15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千米
速度/(千米/秒)
地震波传播速度与距离地表深度关系示意图
2.两个不连续面分别出现在地球内部的哪个深度?
3.判断地球外核为液态的根据是什么?
莫霍面大约在地面以下33千米处,古登堡面大约在地下2900千米处。
横波不能通过外核,说明外核为液态。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壳
下地









上地

软流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幔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
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2900千米)以上
地幔能传播横波,具有固态特征
主要有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由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壳
下地









上地

软流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幔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合称岩石圈。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壳
下地









上地

软流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核
地球核心部分,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科学家推测,组成地核的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深度/KM
0
80
400
900
2900
5150
6370
地壳
下地









上地

软流层
岩石圈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核
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它们相对于地壳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固态。
地球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震与地震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震波
地震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上地幔上部 D.下地幔下部
2.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岩石圈(  )
A.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属于地幔的一部分
C.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上部是软流层
3.火山灰对地球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外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C
C
B
下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表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6.喀斯特地貌景观隶属的圈层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D
C
A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第7题
横波
(S)
纵波
(P)
0
3
6
9
12
15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千米
速度/(千米/秒)
地壳
莫霍面
地 幔
古登堡面
外核
内核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图中X处为古登堡面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减慢
B
读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地球不同圈层结构,完成8~9题。
8.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圈层属于内部圈层 B.②圈层密度最大
C.②③圈层属于外部圈层 D.③圈层厚度有8~18 km
9.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C
A
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的地震波,虚线代表的是________,实线代表的是________。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__面;横波经过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________面。
(3)三个圈层名称: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
(4)可能是岩浆发源地的软流层在________(填字母)层。
(5)岩石圈是指 的总称。
横波
纵波
莫霍
古登堡
地壳
地幔
地核
B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