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自练习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自练习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1 15: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自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A、B、C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2、有人觉得自己家里的客厅太窄小,决定在客厅中装一面大镜子,使客厅可以看起来大一些,你建议他应当装( )
A. 平面镜 B. 凸面镜 C. 凹面镜 D. 都一样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5、如图所示,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6、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关于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戴凸透镜来矫正
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D.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 cm左右
7、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 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作出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8、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B.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拿一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在某个位置时,白纸上将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B.该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最小、最亮的点到此透镜中心的距离可近似认为是它的焦距
D.如果时间较长,将会看到最小、最亮光斑处的纸变焦糊
10、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B. 把凹透镜对准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
C. 近视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D.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1、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要增大放大的效果,应减小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
C.用照相机给人拍照,要使像更大些,应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向前伸
D.只有凸透镜能使入射到透镜的光交于一点
1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戴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13、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的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物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
A. I方向 B. Ⅱ方向 C. Ⅲ方向 D. Ⅳ方向
14、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④都是凸透镜
15、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16、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
17、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穿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过_____。
(2)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_____ 。
(3)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_____。
18、物理课上,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只透镜,不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能想出判别的方法吗?”爱动脑筋的甲同学:“这还不简单,直接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嘛!”,同桌乙同学也不甘落后:“将它放在太阳下照一照也可以判断出来哦!”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甲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乙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19、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透镜的另一侧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的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相交而成,无法显示在__________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20、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正常眼      (选填“强”或“弱”)。
21、望远镜视角: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__ __.物体越__ __,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__ __,其视角就越大.
22、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23、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车后车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却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______镜,对光起______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色泽不均匀。
24、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25、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_夹角是___________度.
三、作图题。
26、根据图中的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7、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移动。
五、计算类综合题。
28、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自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A、B、C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答案】D
2、有人觉得自己家里的客厅太窄小,决定在客厅中装一面大镜子,使客厅可以看起来大一些,你建议他应当装( )
A. 平面镜 B. 凸面镜 C. 凹面镜 D. 都一样
【答案】A
3、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cm B.13 cm C.23 cm D.33 cm
【答案】B
4、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5、如图所示,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6、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关于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戴凸透镜来矫正
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D.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 cm左右
【答案】A 
7、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 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作出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答案】D
*8、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B.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C. 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 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答案】B
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拿一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在某个位置时,白纸上将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B.该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最小、最亮的点到此透镜中心的距离可近似认为是它的焦距
D.如果时间较长,将会看到最小、最亮光斑处的纸变焦糊
【答案】A
10、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B. 把凹透镜对准物体,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像
C. 近视眼镜是用凸透镜制成的
D.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答案】C
11、凸透镜在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要增大放大的效果,应减小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
C.用照相机给人拍照,要使像更大些,应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向前伸
D.只有凸透镜能使入射到透镜的光交于一点
【答案】C
1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戴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答案】A 
13、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生物,图甲表示显微镜视野中微生物的游走方向,为了不使该微生物从视野中消失,则载物片移动的方向是图乙中的( )
A. I方向 B. Ⅱ方向 C. Ⅲ方向 D. Ⅳ方向
【答案】D
14、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所用透镜是凸透镜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④都是凸透镜
【答案】C
15、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B. 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C. 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 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答案】A
16、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在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穿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过_____。
(2)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平行于_____ 。
(3)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_____。
【答案】焦点 主光轴 不变
18、物理课上,张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只透镜,不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能想出判别的方法吗?”爱动脑筋的甲同学:“这还不简单,直接用手摸一摸就可以了嘛!”,同桌乙同学也不甘落后:“将它放在太阳下照一照也可以判断出来哦!”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1)甲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乙同学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答案】(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19、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透镜的另一侧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的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相交而成,无法显示在__________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
【答案】会聚 倒立 反向延长线 光屏
20、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0.05 mm,近视眼对光的会聚能力比正常眼      (选填“强”或“弱”)。
【答案】大于 强
21、望远镜视角:物体的两端到人眼处所夹的角叫__ __.物体越__ __,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__ __,其视角就越大.
【答案】视角 大 小
22、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答案】凸透镜;凹面镜
23、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车后车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却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______镜,对光起______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色泽不均匀。
【答案】凸透 会聚
24、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 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
【答案】凸;会聚
25、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要想使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______夹角是___________度.
【答案】正立、放大的虚像 远一些 5
三、作图题。
26、根据图中的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7、小伟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伟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透镜方向移动(选填“靠近”或“远离”)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
(4)如图乙所示,小伟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小伟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移动。
【答案】(1)同一水平高度上 (2)放大
(3) 靠近 小 (4)照相机 上
五、计算类综合题。
28、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答案】(1)A; (2)C;
(3)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646m;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1h。
【解析】(1)由于放映机成像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要让像(即胶片)更亮一些,需要用到凹面镜聚光,故C、D是不对的;灯泡放在胶片的左侧,以使得胶片更亮,故A正确;
(2)由于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说明胶片放置时放反了,则随之而来的声音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声音了,C是不可能出现的,应该选C。
(3)①欲求胶片的总长度,则根据体积相等的原理可知胶片密绕时的总体积等于展开时的总体积,
即:HL×16mm=[π( )2﹣π( )2]×16mm,
将H=0.14mm代入解之得:L=646m。
②由于每幅画面是7.5mm,故正常放映的速度为
v==180mm/s=0.18m/s,故这盘胶片正常连续放映的时间为
t==3589s=59.8min≈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