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14 20:0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组组名:______ 组员姓名:______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第22课《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火融合的基本史实,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2.难点:正确认识氏族人融合的含义,认识剑L心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氏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基础知识(预习案)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边民内迁)
1、西晋统一南北: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称“五胡内迁”),它们的内迁有利于________。
3、东晋和十六国:0)316年,西晋灭亡。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
(2)西晋末年后北方的十五国和西南的成汉总称十六国。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386年,______族拓跋部首领拓跋圭建立魏国,史称______;______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趋势。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北魏统一______后,______的趋势增强。
(2)目的:为了革除落后______,吸收______的先进文化,巩固______的统治。
(3)内容:
①实行官吏______,严惩贪污;②颁布______;③迁都______(494年)。④革除鲜卑______,接受______先进文化。
(4)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利于______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______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______的进程。
3、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又演变为______、______,最后______灭北齐,统一北方。
合作探究案
阅读下列材料: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请回答:
(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2)、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3)、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
训练案
一、选择题(在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里)
1.5世纪前半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 )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西晋开始,从北方内迁中原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 ( )
①匈奴②鲜卑③蒙古族④满族⑤羯族⑥越族⑦氐族⑧羌族
A.①②⑧⑤⑧ 8.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同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5.中国古代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
A.盘庚迁殷 B.周平千迁都 C.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6.少数比族是中华比族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4至5世纪,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有( ) ①羯 ②氐 ③鲜卑 ④羌
A、①③ lj.②⑨ c.⑧④ D.②④
7.下列改革中,促进了【心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氏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8.北魏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
A.平城 B.洛刚 C.建康 D.长安
9.北魏建立时的都城在( )
A.洛阳 B.建康 C.平城 D.荆州
10.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12.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13.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止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准 上文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后反思及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