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14 20: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调动你的语文积累,说出两句吟咏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关于“月亮”的诗句“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能正确的翻译课文。
3.体会作者的心境。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再读课文要求:参考注释,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正确地翻译课文。请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亦未寝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
想,思考(但:只是,不过)共同,一起睡原来是耳:(罢了)高兴地,愉快地清澈透明交叉错杂于是全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三读课文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结合写作背景)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写作背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突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惋惜无人赏月,闲人不多,暗示世人大多忙于名利,趋炎附势,为俗务所累。表现出作者超凡脱俗,安闲自适的情怀。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小结 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态度。
1、积累关于咏月的诗句。
2、背诵课文。
布置作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