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3.5.1
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学习目标
TARGET
01.
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是什么?
02.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03.
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定义
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捕获_______,利用光提供的_______,在________中合成______等有机物,并且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储存在_______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叶绿素
太阳光
能量
叶绿体
淀粉
光
化学
有机物
温故知新
光合作用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叶片、幼嫩的茎等。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光合作用的部位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淀粉
二、光合作用的条件
三、光合作用的场所
五、光合作用的产物
六、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化
温故知新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海尔蒙特实验(课本121页)
1、实验现象
柳树增加80多千克,而土壤只减少不到0.1千克
2、实验结论
(1)植物的生长不是主要依靠土壤
(2)水是植物的生长的重要原料
3、实验设计的缺陷
实验忽略了其它因素(如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普利斯特利实验(课本122页)
方法步骤 现象 原因分析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2)、把一只小白鼠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3)、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同时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4)、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
蜡烛熄灭
蜡烛没有熄灭
小白鼠死亡
小白鼠正常
缺氧
缺氧
有氧气、二氧化碳少
有氧气、二氧化碳少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普利斯特利实验分析
1、(1)与(3)对比:
2、(2)与(4)对比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3)中蜡烛没有熄灭,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释放出氧气
小白鼠的生存需要氧气。(4)中小白鼠能够存活,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释放出氧气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3、实验设计:
(1)、取甲、乙两套装置,在小烧杯中各放入一株同样的植物,在甲装置用量杯放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中用量杯放等量的清水。
(3)、几小时后,各取甲乙两套装置中的一片叶片,分别编号为甲、乙,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然后用清水漂洗。
(2)、将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一起移到光下照射。
(4)、将甲、乙叶片上各滴入两滴碘液,冲洗后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2、怎样检验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实验现象:
甲叶片未变蓝,乙叶片变蓝
5、实验分析:
(1)现象分析:
甲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乙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
(2)条件对比:
甲装置中有氢氧化钠
乙装置中没有氢氧化钠
甲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
乙装置中有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
甲叶片未变蓝
甲叶片中没有淀粉
乙叶片变蓝
乙叶片中有淀粉
6、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
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一、实验原理:
物质的燃烧离不开氧气。快要熄灭的竹签在氧气中能够复燃。
二、实验步骤:
1、如图,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倒扣一个短颈玻璃漏斗,将一支试管灌满清水倒扣在漏斗颈上。
2、将此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能够观察到气泡先在金鱼藻叶片上产生,然后变大,上升并聚集到试管中。
3、待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竹签伸进试管口内,可观察到竹签又重新燃烧。
三、实验结论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光合作用的实质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___,把_____________转化成储存_______的______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__的过程。
叶绿体
光能
二氧化碳和水
氧气
能量
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气
光能
叶绿体
原料
产物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实质
二、光合作用的条件
三、光合作用的场所
绿色植物的绿色部分:叶片、幼嫩的茎等。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光合作用的部位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有机物(如淀粉)和氧气
六、光合作用中能量转化
五、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一、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光合作用总结(1)
知识点三
光合作用的实质
三、光合作用总结(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了两个转化:
1、物质转化:
将无机物转化成了有机物
2、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
知识点四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一、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1、光照强度
2、二氧化碳浓度
3、温度
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深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
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例如:在夏季的中午,光照强烈,但由于温度过高,使得部分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所以,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
知识点四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多施农家肥。
(一)充分利用光照
2、进行套种
(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三)提高环境温度
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种植
1、合理密植,增加空气流通
1、合理密植
农家肥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避免造成光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下部叶片光合作用。
套种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不同或高低不同的作物种植在一起。如在树林里种大蒜,将玉米和大豆套种。
课时练习
1、将经暗处理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后滴加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原因是( )
A、氧气太多 B、缺少二氧化碳
C、缺水 D、温度太高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用式子表示为:
式子中的“X”表示的物质是( )
A、淀粉 B、水
C、葡萄糖 D、蛋白质
二氧化碳+X
光能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B
B
课时练习
3、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氧气和水
B、制造有机物必须有光
C、叶绿体只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
D、光合作用只能制造淀粉
4、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相对较多的环境是( )
A、清晨的草地 B、中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B
D
清晨与中午、下午相比,光照强度弱、温度低,所以光合作用较弱。草地与树林相比,绿叶总面积小,光合作用强度低
叶绿体不仅生产有机物,还是能量转换的场所
课时练习
5、(湖北咸宁)用水草进行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主要研究( )
A、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B、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C、水量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D、光照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6、家中饲养金鱼时,在水缸中放
一些新鲜的水草,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
B、能够美化环境
C、清洁鱼缸里的水
D、起到杀菌作用
B
A
对比两个装置,唯一的不同是温度,所以选B
课时练习
7、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基本模式。下面温室大棚栽培农作物常采取的措施,其中不是直接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产量的是( )
A、合理密植 B、适时松土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8、在一定的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种植农作物应( )
A、尽量稀疏,留出空地,有利于农作物接受阳光
B、尽量密植,提高单位面积的种植量,提高产量
C、合理密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在农作物上,植物间相互遮光
D、合理密植,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在农作物上,植物间又不相互遮光
B
D
课时练习
9、“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培育超级水稻时,专门选择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促进植物的呼吸
B、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加快蒸腾作用
D、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效率
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 ( )
B、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 )
D、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接受光照,又不相互遮挡 ( )
√
√
X
X
D
课时练习
11、(四川德阳)右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A、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
C、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D、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
课时练习
1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自然界其它物质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主要是在叶片的________细胞中进行的,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
(2)下图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
①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②A点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叶肉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度
单独研究a或b曲线时,曲线上不同点之间的横坐标(光照强度)不同,光照强度是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