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 (共25张PPT+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 (共25张PPT+音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20 23: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写于清朝末年,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
梁启超
(1873—1929)
戊戌变法
制度变革
技术变革
维新变法
改良、改革
梁启超
广东南海
传统教育
香港游历
研习西学
请求变法
宣传变法
康有为
师从康有为
师生关系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万木草堂)
19世纪中后期时局如何?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王韬
郑观应
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张謇
梁启超
同治十二年(1873年)
出生于广东新会
光绪十五年(1889年)
中举人(16岁)
光绪十六年(1890年)
赴京师参加会试路过上海看到了上海制造局翻译的一些西书以及介绍世界地理情况的《瀛环志略》。
同年,认识了康有为,“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
正值甲午中日战争后清廷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消息传出,群情愤慨。
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
入京参加会试
公车上书(阅读p28)
时间、地点
发起人
结果
在位皇帝
主要内容
1895年春 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
光绪帝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油画《公车上书》
维新人士如何让更多的人支持维新变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北京
强学会
上海
上海强学会
长沙
南学会
广州
成都
农学会
蜀学会
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维新人士如何让更多的人支持维新变法?
·1896,维新人士在上海筹办《时务报》,梁启超应邀前往主笔,写出了《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系统阐述维新变法理论。
·严复评价:“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每月出版3期,几个月内发行量飙升至1.7万份,遍布全国70多个县市,“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1897年创刊于天津,严复主笔。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维新人士思想有何共同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推陈出新,逐层换体。
——严复《天演论》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主张变法、改革
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这些时报虽然没有送到光绪皇帝手里,但因为内容痛切,在北京的一些官员和士大夫辗转传抄,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刊载,因此流传颇广,影响颇大。
——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继续上书的同时,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898.1)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897.12)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英法俄日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光绪帝
不甘作亡国之君
·6月16日,光绪召见康有为……任命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予专折奏事。
·7月,光绪帝召见梁启超,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大加奖励,赏六品衔,并让梁启超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9月,光绪帝破格提拔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参预新政。
国家大计,国家的指导方针、理论基础、方针政策
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光绪帝
不甘做亡国之君
方面 变法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你会支持变法吗?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角色,谈谈百日维新对你们的影响。
旧读书人
旧官僚
旧士兵
百姓
资产阶级
光绪帝
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
即位时年仅4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无实权。
你会支持变法吗?
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材料二: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为洋奴汉奸。
材料一: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旧读书人
旧官僚
旧士兵
百姓
材料三: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于是满族诸人大哗,谣谤起。
资产阶级
材料四:慈禧太后指责:朝中的重要大臣,非有大错不可弃……皇上为了顺从康有为一人而乱了家法,将来到祖宗面前怎么交代呢?
慈禧太后
光绪帝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
戊戌政变
9月18日(变法第100天),慈禧太后亲信荣禄调集军队进京。
9月18日(变法第100天),谭嗣同劝说袁世凯支持光绪帝,袁世凯转而向荣禄告密。
9月21日(变法第103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
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秀深、杨锐、刘光第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
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维新派由于急于求成的心态,从变法一开始就提出了“全变”的思路与齐头并进的举措,他们不分轻重缓急地急躁操作,使传统顽固守旧势力及各种潜在的反对势力都被动员起来,对变法进行更疯狂地阻挠,从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
——朱立《急于求成加速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急于求成,措施过激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光绪皇帝既无实权,又无军队,维新派谈起变法头头是道,而一遇武力威胁,就一筹莫展,在束手无策之中,便甘冒想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来对付慈禧太后和荣禄的武力威胁。其实袁世凯早就收到荣禄的赏识,而且是一个狡诈多端的奸雄。
——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而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领导这个运动的人,看不见农民革命的力量,他们所企图的都是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抵制农民的革命。这样脱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软弱的改良主义运动,注定了只能得到悲惨的失败。
——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
脱离人民群众,缺乏群众支持
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是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维新人士带来的解放运动远不是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历史起点……
《少年中国说》(节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逃往香港
逃到日本
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