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堂同步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选择题
1.英国艾伦特在《清日战争中的国际法》一文中谴责说:“虚杀行径暴霞日本人野蛮本性的真面目。如此自诩‘文明国’的日本人,仍需一个世纪以上的文明进化。”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黄海大战 B.旅顺屠城 C.割让台湾 D.剿灭义和团
2.美国人马吉芬在谈及甲午中日战争时说:“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据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将领士兵贪生怕死 B.中国军队装备落后
C.军事指挥存在失误 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马关条约》签订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辛丑条约》签订
4.“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说明诗歌要为现实而作。下列诗句中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有关的是( )
A.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不信江南百万户,锄口只向陇头耕
C.金田起事有义名,江山半壁不前行 D.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5.某同学搜集了以下研究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他的研岌主题是( )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D.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6.右图是1895年《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冲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1894—1895年的史从战争对史国是灾难性的战争。对“灾难”解读正确的是( )
A.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国人忧患意识开始 D.中国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8.有日本人认为:“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这一观点企图( )
A.掩盖侵略本质 B.倡导非战主义
C.传播先进文化 D.联合对付西方
9.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历史事实 B.交战双方记载史实方式不同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10.促成“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决定因素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
C.日本无力抵抗欧美列强 D.日本贪图3000万两“赎辽费”
11.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2.下图再现日本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图中的暴行发生在( )
A.平壤 B.大连 C.旅顺 D.威海卫
13.“黄海风云突变……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材料中描述的事件是( )
A.黄海海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金田起义
二、非选择题
14.甲午中日战争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个悲壮的故事,让我们穿越战争硝烟,回望甲午风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历史】
材料一: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1)日本有些人认为:“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的因素引起的。”结合材料一,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 并说明理由。
【黄海海战·一个悲壮故事】
材料二:
(2)概括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悲壮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马关议和·四万万人恸哭】
材料三:一八九五年,鸿章去马关。伊李坐春帆,
两人把约签。台湾被割占,赔偿二万万。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南京耻禾雪,马关新仇添。
(3)请分析“四口全开放,工厂设口岸”的危害。
【瓜分狂潮·亡国灭种危机】
材料四:
(4)《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该图反映的内容和甲午中日战争有何关系 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痛定思痛·吾辈奋发图强】
(5)综上所述,谈谈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反思。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 5.A 6.D 7.B 8.A 9.C 10.B 11.C 12.C 13.A
14.答:(1)不正确。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甲午中日战争是蓄意发动的。
(2)故事: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致远舰冲向敌舰,最终壮烈殉国。精神:体现了为民族和国家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3)增开四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4)关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影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5)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