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记叙文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14 18: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之记叙文阅读考标解读记叙文阅读的重点如下:
1.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把握记叙的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析记叙的详略。
3.能正确的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理清记叙的要素、人称和记叙顺序。
5.理解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分析它们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及作者感情的作用。
6.分析和鉴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明确考点记叙顺序 记叙人称
记叙要素 记叙线索
  人物形象 文章内容
    思想感情 品味语言
    表达技巧 课时目标考点突破—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3、交代背景,丰满形象,突出中心。课时目标考点突破—记叙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客观地展现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课时目标考点突破—记叙要素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作用: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把握六要素的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课时目标考点突破—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类型: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 课时目标考点突破——品味语言
1、分析句子或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词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2、联系语境,明确句子含意。
3、结合全文,理解句子对揭示文章主旨与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考点突破——品味语言之修辞手法(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交代人物身份年龄,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展示人物思想品格,有时还能推动情节发展。
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暗示时代背景。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考点突破——品味语言表达方式之描写考点突破——品味语言(关键句子)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课时目标考点突破——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1.文中第4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从全文看,文中11--20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3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中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感人至深。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真题体验—《差一分钱》葛取兵1.答:比喻、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咳嗽的声音大,暗示父亲的病情很重了。2.答:插叙。交代了父亲心结的来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3.答: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暗示父亲生命已快走到尽头,心结却仍未解开(或答解开心结的任务非常紧迫也可)。5.答:①父亲一直想找到三十年前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妇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②父亲病重直至生命结束都不放弃寻找恩人,是一个执著的人;③父亲用捐善款的方式报答恩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乐善好施、心地善良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答出“知恩图报”或“懂得感思”即可得2分,还能答出执著、善良等即可得3分)《优化设计》P99判断+作用+文章内容作业布置1.复习识记相关知识点。P87
2.完成P93记叙文阅读《这样的父亲》。谢谢观赏!课时目标考点突破——归纳文章内容 1 、划分段落层次方法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考点突破——归纳文章内容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考点突破——归纳文章内容
基本原则
1.获取信息,做到准确(抓住关键词。句)
2.概括信息,做到全面(整理信息不遗漏)
3.表达信息,做到简洁(语言表述不罗嗦)课时目标考点突破——体会作者情感(思想感情)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考点突破——体会作者情感(思想感情)课时目标考点突破——表达技巧P88《优化设计》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文章结构 1.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4、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亲切,真实;第三人称“他”,不受时空限制;第二人称“你”,亲切、真实。 5、记叙的线索: 一人、一事、一物、时间、地点、感情。
6、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7、记叙文的段落结构:(划分层次) 时间先后分,地点转换分,事物发展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分,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分 。 
8、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 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9、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0、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记叙文知识归纳 学会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技巧 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
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明了表达。 整体感知:标题 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
理清思路:线索,结构 (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 )
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开放性试题题型例举:
1、文中哪一句话最让你感动?说说理由?
2、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
3、文中人物在现实社会是否存在?有什么现实意义?
4、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定会产生许多疑问,请你把最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边。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材料.中心.标题材料 是作者根据创作意图从生活中选 取加工而成的人物、时间、景物等。要围绕中心取舍。主要材料详写,用墨如泼;次要材料略写,惜墨如金。
中心 是指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必须明确集中。
标题 通常称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首页要素.人称.线索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人称:常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可不便于广泛展开事件。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文章叙述人称应始终一致,即使改换,也应有必要交待。人称变换利于抒情。
线索:贯穿全部材料的脉络,使零散材料有序地组成文章整体。首页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方法。读来脉络清楚又头有尾。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是文章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有助于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首页首尾.过渡.照应常见的开头方法:交待事件的基本要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描写景物,渲染气氛;提示内容,引人注意;引用名言、警句、诗歌,突出中心;交待动机,唤起共鸣。
常见的结尾方法:自然交待结果;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翻出新意;创造气氛,激励感情,引人深思。
过渡与照应:过渡犹如桥梁,把文章前后内容连接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照应是指文章后面对前面内容作必要的回应。文章过渡、照应得好,才能使文章前后连贯、首尾一致。首页情节.场面.细节情节 a 起因、经过、结果
b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场面 人物活动构成的画面。要突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细节 对人物某些典型的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典型的细微事件的描写。细节描写有助于细致的刻画人物性格。首页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有时在开头和结尾出现,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中心;有时穿插在记叙的中间,或渲染气氛,或揭示事物的意义。首页记叙文知识点汇总表—— 记叙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和 结果。
?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顺叙(脉络清楚、有头有尾)
记叙的人称 第二人称(适于变换、利于抒情) 记叙的顺序 倒叙(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三人称(自由灵活、不受限制) 插叙(丰富内容、突出主题)
?
中心思想
? (感情)
突出 点明 服务
深化
?
详写—用墨如泼
叙述、描写为主 材料 (突出中心)
表达方式 兼有议论、抒情: 略写—惜墨如金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结构完整)
表现手法—联想、象征、对比、夸张
描写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描写角度—正面、侧面(直接、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