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3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3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1 00:34:34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方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能够运用相关数据(半径、周长、表面积)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明确地球和地球仪的区别,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教学重点】
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
制作地球仪,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的意义,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和赤道。
二、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利于教学的实施,安排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五个黑字标题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概念较强,涉及的新名词和概念较多,二是教学中隐含的时间与空间,图形中的点、线、面、体的联系。
本课时为第1课时,在刚刚步入初中地理的第一课中,教师需要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可以从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接着通过计算生活事物与地球尺寸的对比,让学生感知地球之大小,最后通过动手亲自制作地球仪,帮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地球空间概念。教师需在课前准备好教具地球仪及乒乓球、铁丝、胶带、橡皮泥、红马克笔等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材料。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展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片 1.了解全球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 2.观看图片,明确地球的形状 1.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出地球的形状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概括明确:地球是一个球体(如果学生回答时说出地球是圆形,要予以纠正)。
过渡:今天我们通过宇航卫星等手段能够给地球拍照,宇航员甚至能亲眼看到地球的形状,可在古代,这却是一个难解的迷。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环节二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提出问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分为哪几个阶段 阅读教材学习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图片展示】“天圆地方”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方面的体现 根据图片思考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是如何体现“天圆地方”观念的
【图片展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推测 【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例子 可以推测地球是球体的吗? 思考并回答 通过生活中的案例,明确地球的形状
【图片展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提出问题】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依次经过哪些大洋? 读图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图片展示】卫星照片 【提出问题】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讨论并回答 让学生感悟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概括明确:人类进行了很久的探索,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的卫星大地测量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过渡 现代的卫星大地测量不仅确证了地球的形状,还精确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环节三 地球的真正大小 【图片展示】地球的大小 【提出问题】1.足球场面积约 7000 平方米,地球的表面积相对于多少个足球场的面积2.操场跑道一圈 400 米,绕地球最大周长跑一圈相当于绕操场跑多少圈? 计算并回答 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对地球大小有更深入的的认识
过渡 地球太大了,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环节四 认识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结合生活畅所欲言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地球仪的特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概括明确:1.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活动】制作简易地球仪,准备好乒乓球、铁丝、胶带、橡皮泥、红马克笔等制作材料。 分组制作地球仪并展示,评出制作最好的一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
【归纳总结】制作简易地球仪的要点 小组代表发言(主要要点:铁丝的倾角、赤道与地轴的位置关系) 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及归纳总结,了解地球仪特点
环节五 当堂练习
环节六 课堂小结
四、当堂练习
1. 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①地球卫星照片 ②天圆地方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咸蛋超人想要拜访住在地球另一端的面包超人,并决定遁地前去。他从家中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面包超人的家。据此回答2~3题。
2. 咸蛋超人遁地穿行的距离约为(  )
A.5.1亿千米 B. 6371千米 C. 40000千米 D. 12742千米
3. 两个超人很久没有见,忽然兴起要进行飞行比赛,他们选择了赤道作为比赛线路。他们至少要飞行的距离约为(  )
A. 400千米 B. 4000千米 C. 40000千米 D. 400000千米
读图,回答4~5题。
4. 图中贯穿地球仪中心并连接南北两极的直线AB是(  )
A. 地轴 B. 赤道 C. 经线 D. 纬线
5. 图中A、B两点分别代表( )
A. 南极点 北极点 B. 北回归线 北极圈
C. 南回归线 南极圈 D. 北极点 南极点
【参考答案】BDCAD
五、课程小结
六、板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直觉认识→设想推断→实践证实→现代确证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地轴、南北极点、经线、纬线、赤道《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方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纬线的特征及纬度的划分规律,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
2.知道经线的特征及经度的划分规律,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分布和变化规律。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准确的掌握纬度的分布规律,理解纬度大小与纬线长度的关系。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二、教学策略
经纬线和经纬网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区域定位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基础。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名词多为空间概念,七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缺乏理性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理解这些概念较为困难。因此本节的教学成为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怎样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了解这些名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是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小活动的助手。学生紧紧围绕自制的简易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成果分享—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师需在课前准备好教具地球仪、红色和蓝色水彩笔并要求学生准备好上节课制作的简易地球仪(可以用乒乓球代替)。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展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片 1.观看图片。 2.讨论如何用数据描述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呢? 1.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引出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2.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环节二 纬线 【展示地球仪】 【活动】1.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在自己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用蓝色水彩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 2.对学生绘制的纬线进行点评。 观察地球仪,绘制纬线。 1.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纬线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归纳总结】分小组从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位置关系等方面总结纬线的特点。 1.小组代表发言 2.观察自己小组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纬线的特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概括明确:1.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2.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所有纬线中最长的,南、北两极点处的纬线缩成一点。
环节三 纬度 【活动】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用红色水彩笔画出0°、南北纬30°、南北纬60°、南北纬90°纬线 1.用细绳标示纬线 2.用水彩笔绘制纬线 1.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感受纬度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出问题】1.0°纬线在哪里? 2.纬线一共有多少条,如何区分每一条纬线? 3.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4.地球上的中、低、高纬度如何划分? 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纬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括明确:纬度以赤道(0°纬线)为起点,向南向北各划分90°纬线。0°纬线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北纬度数越往北越大,南纬度数越往南越大;赤道、30°、60°、90°,这些纬线分别为低、中、高纬的划分界线。
环节四 南北半球的划分 【图片展示】南北半球的划分 【提出问题】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结合图片,说一说为什么赤道是一条很重要的纬线。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概括明确: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只有赤道是一个大圆,能平分地球,其它纬线都为小圆,不能平分地球,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环节五 经线 【展示地球仪】 【活动】1.要求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在自己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用蓝色水彩笔画出两到三条经线。 2.对学生绘制的经线进行点评。 观察地球仪,绘制经线。 1.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经线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归纳总结】分小组从经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位置关系等方面总结经线的特点。 1.小组代表发言 2.观察自己小组所画的经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经线的特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概括明确: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做经线。 2.所有的经线形状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
环节六 经度 【活动】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用红色水彩笔画出0°、180°、东经90°、西经90°、西经60°、东经120°、西经20°、东经160°经线。 1.用细绳标示经线 2.用水彩笔绘制经线 1.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感受经度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出问题】1.0°经线在哪里? 2.经线一共有多少条,如何区分每一条经线? 3.经度是从0°经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经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4.东经90°和西经90°、西经60°、东经12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 思考并回答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经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括明确:(1)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规定为0°经线,以此为起点,向东和向西各分180°,分别称为东经(E)和西经(W)。 (2)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向东度数逐渐变大;西经向西度数逐渐变大。
环节七 东西半球的划分 【讨论活动】展示两位同学关于东西半球划分方案的争论,讨论谁的观点更合理并说一说理由。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思考并回答 学生自己总结东西半球判读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括明确:(1)地点为东经,则用该度数与160°作比较,若小于160°,为东半球;若大于160°,为西半球。 (2)若已知地点为西经,则用该度数与20°作比较,若小于20°,为东半球;若大于20°,为西半球。 (3)0°经线位于东半球,180°经线位于西半球。
环节八 课堂小结
环节九 当堂练习
四、当堂练习
1. 下列经线中,能与20°W所在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
A. 160°E B. 70°E C. 160°W D. 70°W
2. 关于经纬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的形状是圆 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C.纬线相交于两极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3. 关于地球仪上的0°经线与0°纬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0°纬线和0°经线一样长
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4. 下列纬度属于北半球和中纬度的是( )
A. 20°N B. 40°N C. 20°S D. 70°S
5. 下经线属于西半球的是( )
A.90°E B.20°E C. 10°W D.180°
【参考答案】ABCBD
五、课程小结
六、板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
一、纬线与纬度
赤道: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纬线: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纬度:0°~90°,赤道的纬度为0°,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二、经线与经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0°经线:本初子午线
经度:以0°经线为起点,向东和向西各分180°
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方案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意点所处的半球和纬度带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3.归纳总结经纬网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意点所处的半球和纬度带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教学难点】
1.在地球仪或经纬网地图上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并能说出任意点所处的半球和纬度带位置。
2.利用地球仪或带经纬网的地图找到与给出的经纬度对应的地点。
二、教学策略
经纬网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而且教学难度大,对今后学习有关地理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策略上,如果单纯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更多的只是感官刺激,学生还是很难真正理解经纬网的含义,无法在具体的经纬网图上准确定位。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切身参与,突破 “经纬网定位”这一难点。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经纬度的特征。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用经度和纬度来描述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呢? 思考并讨论 1.通过日常手机导航功能引出经纬网 2.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环节二 经纬网的概念 【提出问题】去电影院看电影,你能快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思考并回答 通过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引出经纬网定位
概括明确: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地理位置。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经线和某条纬线的交点。
环节三 经纬网的判读步骤 【活动】1.将学生座位设计成经纬网的形式,经度以30度为间隔,纬度以l0度为间隔。 2.让学生根据规则确定自己经度、纬度,判读自己在哪个半球、哪个纬度带。 3.以经度位置 、纬度位置点名,让大家来判断是否正确。 4.设置救援情景,说出救援地点的经纬度位置,让学生找出需要救援的同学。 5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营救情景,找到需要救援的同学。 1. 写出自己所处的经度、纬度、纬度带、半球位置,同桌相互检查。 2.当老师点到自己的经纬度位置时举手示意。 3.根据经纬度位置找出需要救援的同学。 1.在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要确定某个同学具体的位置需要同时说出经纬度位置。 2.通过游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归纳总结】在经纬网上确定某点位置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思考并总结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经纬网上确定某点位置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括明确:读出某点坐标的步骤1.读出该点的纬度度数,并根据北大北纬,南大南纬判断是南纬还是北纬。2.读出该点的经度度数,并根据东大东经,西大西经判断是东经还是西经。3写出经纬度,纬度在前,经度在后。
环节四 在经纬网图中找到对应位置 【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经纬位置(游戏中设定的) 落实到地球仪上,查找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 分组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位置并展示。 1.在游戏中让学生感悟如何根据经纬度坐标,在经纬网上找出某点。 2.通过游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归纳总结】根据经纬度坐标,在经纬网上找出某点的一般步骤 思考并总结 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根据经纬度坐标,在经纬网上找出某点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概括明确:根据经纬度坐标,在经纬网上找出某点的一般步骤:1.根据纬度找出相应的纬线;2.根据经度找出相应的经线;3.纬线和经线的交叉点就是所求点。
环节五 经纬网的应用 【提出问题】1.利用经纬网预报台风灾害。 2.利用经纬网实施紧急搜救任务。 思考并回答 通过案例情境让学生感受经纬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概括明确:在茫茫的大海航行的轮船,在天空中翱翔的飞机,都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方便导航。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 、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环节八 课堂小结
环节九 当堂练习
四、当堂练习
1. 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位于(20°N,160°E)
的一艘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该远洋捕捞船所在
位置是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
卫星发射中心(102°E,28°N)成功发射,并于
2019年1月3日成功着陆月球。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所在地位于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 阅读经纬网局部图,说出甲、乙、丙的经纬度与所在半球。
4. 读经纬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中,按东西半球划分,位于东半球的有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有_________;位于中纬度的有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甲:(20°S,20°E),南半球;乙:(40°N,0°),北半球;丙:(0°,40°E),赤道上。
4.(1)(80°N,140°E);(40°N,180°);(20°N,160°W)(2)A;B、C;B
五、课程小结
六、板书设计
利用经纬网定位
一、经纬网
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二、经纬网的判读
1.纬度的判读
侧视图: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北减小为南纬
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出南北半球
2.经度的判读
侧视图:向右(东)增大为东经,向左(西)增大为西经
俯视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
三、在经纬网图中找到对应位置
四、经纬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