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古人谈读书 教案(共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古人谈读书 教案(共2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1 11:4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5 古人谈读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耻、识”3个生字,会写“耻、诲”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也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中的第一部分。
通读古文理解文意(30分钟)通读古文理解文意(30分钟)通读古文理解文意(30分钟) 1.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出示生字:耻 诲 寝(2)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加一加:“耳+止=耻”“讠+每=诲”2.读第一句。出示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师: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这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孔子认为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谦虚、诚恳、老实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自欺欺人。3.读第二句。出示句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师:这是孔子的学习态度。天下人人皆可为我师,求学者就必须具有“不耻下问”的精神。4.读第三句。出示句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师:“识”在这里的读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生: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师:请同学读这句话,说说你的理解。生: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师:“默而识之”讲的是学习的方法,人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5.读第四句。出示句子:“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师:谁能说说“生”“好”“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生:天生。 好:喜爱。 敏:勤勉。师:有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所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仰慕古圣先贤之道,并勤勉地去学习知识的人。师:此处孔子否认了自己是天才,并且总结出“好古、勤学”是他成功的两条经验。这句话一方面含有孔子自谦的成分,另一方面也告诉了我们:自己的一切知识都是勤奋努力学习的成果。意在鼓励我们发愤学习,成为各方面有用的人才。6.读第五句。出示句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生: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要勤奋学习,而且要有上进心,不能有“一览众山小”的踌躇满志,要不停地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不能像一些人“半罐水,响叮当”,自己还没有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就开始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要明白即使自己已经有万全的把握,也要谨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要将自己的对手看得太轻或太重。如果你停在原处,在你眼中再无足轻重的人都会有一天赶上你;如果你努力奋斗,在你眼中再举足轻重的人,你都将会有一天超过他,攀登上人生的巅峰!7.读第六句。 出示句子:“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师: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论语》中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学”与“思”之间的关系,你们知道是哪句话吗?生: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冥思苦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另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师:这两句话都讲了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方法上,“学”与“思”不能偏废。如果仅凭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8.课堂小结。师: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一部分的内容全部出自《论语》。有谁可以介绍一下《论语》这本书吗?(学生自由讨论)师总结: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这几句话分别从“求实、谦虚、勤奋、实践”这几个方面来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的。课后请搜集一些《论语》中的其他有关读书的句子读一读,争取背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等3个生字。2.能借助注释,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难点:理解课文大意,并从中获得启发。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的作者是谁呢?(学生回答)大家说得没错,就是朱熹。(板书:朱熹)2.有谁能简要介绍一下朱熹的生平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通读古文理解文意(30分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1)出示生字:谓 诵 岂(2)自由读,指名读。(3)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加一加:“讠+胃=谓”“山+己=岂”2.理解第一句话。出示句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师:“谓”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生:“谓”是“说”的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心、眼、口三者到位,要专心一致。3.理解第二句话。出示句子:“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1)这句话点明了心、眼、口之间的什么关系?(相辅相成,层层递进)(2)“漫浪”的意思是什么?(随意)4.理解第三句话。出示句子:“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这句话告诉我们“三到”之中什么最重要?(心到最重要)5.理解第四句话。出示句子:“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有什么好处?(加强语气,更加突出了心到的重要性。)6.课堂小结。师: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这一部分告诉我们心、眼、口这三者对于读书的重要性,其中作者认为“心”对于读书的作用最大。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