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1 20: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章末复习
复习回顾
物态变化
温度
温度计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蒸发
沸腾
液化(放热)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吸热)
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吸热)
水循环
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定义:
单位:
常用单位:摄氏度(℃)
【规定方法: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
温度计
原理: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种类: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使用方法:
1.先估计被测温度的高低,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并认清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
测量范围:
分度值:
35 ℃ ~ 42 ℃
0.1℃
注意: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应将玻璃管内水银甩回玻璃泡,如果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病人的体温,读数值只升不降。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C
实战演练
2.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三位同学读数时的情形如图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3.2℃
﹣2.8℃
B
3.如图是一支常见体温计,它的量程是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
35 ~ 42
0.1
38.5
4.测温是防控新冠肺炎的重要环节。某同学每天都会量体温。有一天他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示数分别是39.5℃和36.5℃,那么( )
A.他的体温一定是36.5℃
B.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6.5℃
C.他的体温在36.5℃ ~ 39.5℃之间
D.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B
复习回顾
固 态
液 态
气 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物体由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熔化。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晶体的熔点______。
2.凝固:
(1)凝固:物质从___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点:物体从液体凝固为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______。
固态变为液态
液态变成固态
不同
相同
3.固体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放热。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实战演练
1.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的凝固现象,根据图像判断是____晶体(填A或B),从图中的凝固曲线可以看出凝固需要的时间为____min,物质凝固过程中,其状态处于___________,它需要不断的___热,温度保持_______,图中可以看出其凝固点为______。
B
4
固液共存

不变
50℃
2.根据下列物质的熔点,回答问题。
(1)氢在-265℃时是_____态。
(2)北极的冬季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水银温度计。
(3)工业中用钢做成的锅冶炼金,这是因为金的熔点比钢的熔点______(选填“高”“低”或“相同”)。

不能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物质从_____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
(2)汽化的方式:___________。
(3)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______。
气体压强增大,液体沸点______;气体压强减小,液体沸点______。
液态变成气态
蒸发和沸腾
不同
升高
降低
2.蒸发、沸腾的区别和联系
沸腾 蒸发
不同点 温度条件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相同点
沸点
任何温度
液体内部和表面
只在液体表面
剧烈
缓慢平和
沸腾时温度不变
温度降低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3.液化
(1)液化:物质从_____________的现象。
(2)液化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气态变成液态
例:
*露水的形成
*“白气”现象
实战演练
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试验中: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2)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_______。
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出现水沸腾的现象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是______℃,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强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B
98
小于
(4)本实验中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酒精的沸点是78℃)
(5)水沸腾后,根据图乙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2min,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不变
2.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B.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C.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D.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A
2.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__现象面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___的(选填“上”或“下”)。
液化

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
固态 气态
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2.升华吸热
例:
3.凝华:物质从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气态 固态
4.凝华放热
例:
实战演练
1.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过程中,干冰进入云层,就会很快_______,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遇暖空气就_______为雨滴。(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升华
凝华
熔化
2.在寒冷的冬天,我们总会在窗户玻璃上看到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水蒸气遇到寒冷的玻璃凝固形成的
C.“冰花”的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冰花”是在玻璃外侧形成的
A
水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例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液化、凝华、熔化
“干冰降雨”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吸热还是放热
干冰升华吸热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