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课例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
【教材分析】
管弦乐《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第二段。《维也纳的音乐钟》描写哈里从战场上归来,美丽的公主邀请他到维也纳宫作客时人们欢迎他的情景。主题共出现四次(每次旋律重复一遍),每次之间穿插有插部(有新的材料),属于回旋曲式结构。乐曲夸张而富于童话色彩,又有轻松和滑稽气氛,深受人们的喜爱。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
活泼好动,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
2、三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3、一年级学生处于水平二阶段,接受能力较强,而且纪律观念加强所以适当的队列队形变化练习有助于他们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教学理念】
首先,根据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这节课的设计围绕神奇的音乐钟所发生的故事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律动、聆听、演唱、表演、创编等综合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围绕“钟声”这一主题,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能在听、唱、奏、演、创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
3.知识与技能:能初步了解此乐曲的结构,感受外国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维也纳的“钟声”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回旋式曲式
【教学策略】
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随音乐律动
2、故事导入
【设计意图】
让孩子更好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二、新课部分
(一)学唱乐曲主旋律
1、师范唱
2、生学唱
(二)分析乐曲结构
1、找主旋律出现次数
2、学习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让孩子学习演唱乐曲旋律,更好理解歌曲结构。
拓展部分
(一)随音乐创编宫廷人物模仿秀,感受体验音乐
1、选取自己喜欢人物进行模仿
2、根据乐曲人物出场顺序进行
【设计意图】
让孩子在模仿秀中更深刻体会乐曲结构。
小结部分
总结课堂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孩子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结构。同时运用模唱图谱、声势伴奏等形式紧紧抓住了音乐的内在要素。在一次次的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中,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活动和问题,使这一次次的反复聆听很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的听,由听而不闻变为听而有感,突出对音乐本体有效的聆听和体验,既增强了学生欣赏的趣味性,降低了欣赏难度,又为学生了解音乐结构及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