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短诗五首 断章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 短诗五首 断章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1 10: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3断 章
《断章》是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一首短诗。
卞之琳
断 章
读诗解题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诗人自己认为这四行诗“本身已经可以独立”,于是截取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关于题目
请按暂停键,争取在2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
断 章
朗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你 站在桥上 看风景,
看风景人 在楼上 看你。
明月 装饰了 你的窗子,
你 装饰了 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揣摩意象,揣测诗情
“站在桥上的你”
“桥”“楼”
诗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
“楼上看风景的人”
“明月”“窗子”
……
1
很难直接读出情感指向,抽象
揣摩意象,揣测诗情
“站在桥上的你”
“桥”“楼”
诗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
“楼上看风景的人”
“明月”“窗子”
……
请接暂停键,争取在5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
你 站在桥上 看风景,
看风景人 在楼上 看你。
明月 装饰了 你的窗子,
你 装饰了 别人的梦。
揣摩意象,读出画面
请展开联想,说一说每句诗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揣摩意象,读出画面
第一幅画面:可以对“你”和“风景”进行联想。“风景”在诗中只是一个空框结构,可以自由展开联想:由“桥”可以联想桥下的淙淙流水,江上的悠扬船歌,河岸的青葱绿竹,轻舞的百花,翠林间清脆的鸟鸣等。
第二幅画面:可以对“看风景的人”进行联想。“你”在欣赏着这如画美景,“看风景的人”在小楼的窗内凝视着“你”,“你”成为了别人的风景。
请展开联想,说一说每句诗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三幅画面:(可以对此时“你”的心境进行联想)静谧的夜晚,窗外月色如水,“你”的心也氤氲在盈盈的月色中。
第四幅画面:(可以对“别人的梦”及“别人”的心境进行联想)“你”沉浸在月色中,不曾想这样的“你”进入了“别人的梦”。
请展开联想,说一说每句诗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揣摩意象,读出画面
桥上
一二句,看似互不相关的两个画面,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产生了联系。

看风景人
楼上

风景
装饰
三四句,“你的窗子”与“别人的梦”本互不相关,因“装饰”产生了关联。
明月
你的窗子
别人的梦
一二句
白天
三四句
夜晚
客体
主体
风景

明月
别人
哲理
万物息息相关
互为依存
读出关联,吟诗悟情
诗人借“你”与“风景”,“明月”与“你”的主客体转换,巧妙地传达出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在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同时又息息相关,密切关联。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有可能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诗情与哲理高度契合
读出关联,吟诗悟情
联系背景,知人论“诗"
关于作者
卞之琳(1910年12月8日—2000年12月2日),生于江苏,祖籍南京。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36年与 、 一起出版诗合集《 》,被誉为“汉园三诗人”。主要诗集还有《三秋草》《 》《 》等。2000年1月20日卞之琳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人终身成就奖。
李广田 何其芳
汉园集
鱼目集
十年诗草
关于《断章》主旨
着重在相对
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
作者说:“我当时爱想
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 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 上。”
联系背景,知人论“诗"
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关于诗风
卞之琳是推动中国新诗由提倡格律的新月派向现代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既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
讲究章节的整饬、文字的洗练,更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独特,体现感性与理性。
深刻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富有象征隐喻意味,耐人寻味。
联系背景,知人论“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8个字)
建筑美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9个字)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8个字)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9个字)
整首诗从形式上构成了两个对称的梯形图案,如一条中轴线两边排列着两栋建筑,完整、协调,诗歌形式给人庄重统一的感觉。
再读诗歌,品味诗风
诗歌虽没有对风景着力描绘,但“桥”“楼”“看风景人”等惹人联想:水、船、树、花、竹、山、船歌、鸟鸣……若隐若现的虚化背景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人与物的框架勾勒出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画面美
再读诗歌,品味诗风
如何解读现代诗歌?
品读意象,联想补白
建立关联,解读诗情
联系背景,知人论诗
本课总结:读诗有法
本首诗歌的主旨还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吗?
“装饰说”——著名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认为“诗面呈浮的是不在意,暗地里却埋着说不尽的悲哀”。认为此诗主要在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
“爱情说”——评论家章亚昕认为,《断章》写了一位绝代佳人。诗人不说“你”如何美,而是叙述她如何成为让人如痴如醉的审美对象、“风景”的一部分,描写她如何成为别人日思夜想的恋爱对象、别人“梦”中的装饰。不写她的外貌,而写由她引起的痴情,造成了抒情的内在张力。(诗人臧克家也有同感)
延伸思考,不同主旨说
卞之琳谈《断章》的时候曾说:“这是 ,当然说是情诗也可以,但

优秀作品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全然不同的发现。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抒情诗
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
延伸思考,不同主旨说
在你读过的现代诗歌中,对某一首诗歌主旨的理解,你有与老师、同学不同的解读吗?请结合诗歌中的意象和诗歌内在的结构和逻辑,写出你的解读。
延伸练笔,个性解读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