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 溜索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21 10: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7溜索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
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
溜索 阿城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找出行文线索、梳理小说的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
细读小说,感受作者阿城的语言特色。
(重点)
(重点)
(难点)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棋王》《遍地风流》《常识与通识》《闲话闲说》《树王》《孩子王》《小城之春》等。
《溜索》选自《遍地风流》。《遍地风流》继承了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内容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
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思考:
小说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写作顺序是什么?
速读理情节
1
2
请按下暂停键,5分钟后继续学习。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记叙了“我”跟随马帮汉子,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过程。
第一部分:1~9段,马帮来到险峻的怒江边,准备过溜索。
第二部分:10~17段,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第三部分:18~22段,“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第四部分:23~25段,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行至怒江,过溜索前
余下的汉子
过溜索
我过溜索
运送牛和驼子
一个精瘦的汉子挑头过溜索
三个汉子过溜索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领队过溜索
驼队再次上路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画出与人物相关的语句,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
细读品人物
请按下暂停键,5分钟后继续学习。
细读课文,品味人物
着力描写的人物:马帮首领、第一个溜索的汉子及其他马帮汉子们。
品读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
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描写语句 性格特点分析
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第3段)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首领眼睛细成一道缝,先望望天,满脸冷光一闪,又俯身看峡,腮上绷出筋来。(第7段)
“懒懒”“笑一笑”“眼睛细成一条缝”
“腮上绷出筋来”是神态描写,“稳稳坐在马上”“望望天”“俯身看峡”是动作描写,体
现了马帮首领面对险境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第10段)
溜索前领队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是在检查索是否安全,动作描写体现了他谨慎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马帮首领的人物形象
描写语句 性格特点分析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第18段)
首领的“吼”及其话语,体现了领队关爱部下的性格特点。
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第21段)
“飞”“跃”“拐”“弹”等动词的连用,将马帮首领溜索、下索的麻利动作和气定神闲的气度刻画得如在目前。表现出他身手非凡和粗犷豪迈,举手投足间,尽显英雄本色。
首领是一个从容不迫、谨慎细心、认真负责、关爱下属、身手非凡、粗犷豪迈、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马帮首领的人物形象
描写语句 性格特点分析
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第10段)
“弹、迈、扯、跃、飞身离岸、倒手拔索、抖”等一系列动词,传神地写出了这个精瘦短小的马帮汉子身手的敏捷矫健,溜索技术的纯熟麻利,十分勇猛无畏、自信从容,让人叹为观止。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12段)
马帮汉子群像:敏捷矫健、勇猛无畏、自信从容
他是所有马帮汉子的一个缩影。
精瘦短小的马帮汉子
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
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
瘦小汉子迈着一
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
只一跃,腿已入套。
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
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
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第10段)
除了领队和马帮汉子,小说还用大量的笔墨写了怒江大峡谷的险峻、牛以及“我”溜索过峡谷时的惊恐之态。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思考与理解
请按下暂停键,5分钟后继续学习。
环境描写语句 作用分析
①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
意……(第3段)
……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第4段)
“闷雷”和“隐隐的喧声”是对怒江的声音描写;然后从视觉的角度,远眺怒江感觉其“深远似涓涓细流”,再近看,俯瞰江底“蓦地心中一颤”,将远眺、俯瞰与听觉相结合,多角度展示了怒江峡谷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
③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
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
中一颤,惨叫一声。……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
壁,又远远荡回来。(第6段)
②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
上……(第5段)
“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抒发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突出峡谷的高峻险恶。
马帮汉子们面对如此险境却能谈笑自如,镇定自若,怒江的环境描写对塑造马帮汉子英勇无畏、野性彪悍、举重若轻的群像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正面衬托马帮汉子
怒江大峡谷的环境描写
描写牛的语句 作用分析
①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第4段)
①“牛死也不肯再走”正面表现了牛面对怒
江大峡谷时的惊恐。
③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
开这里。(第25段)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第15段)
②牛的卧倒、哀叫、流泪、皮肉发抖、屎尿
撒泄,形象地刻画出牛溜索前后的惊恐失
态的样子。
③对牛的细致描写,从侧面烘托了怒江峡谷
的高峻险恶,也反衬了首领及马帮汉子们
的沉着果断、无畏勇猛。
反面衬托马帮汉子

牛的惊恐失态
两个汉子
拽起一条牛,骂着赶到索头。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
那牛软下去,淌出
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
汉子们缚了
喊,猛力一推。
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
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
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第15段)
描写“我”的语句 作用分析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第18段)
“战战兢兢跨上”“僵着脖颈”“急忙伸手”“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溜索时的恐惧和手忙脚乱。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第20段)
“我”的惊恐失态与马帮汉子的无畏勇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马帮汉子们的身手矫健、沉着从容、勇敢无畏。
“我”与马帮汉子形成鲜明对比
全文无一“我”字,却处处写“我”的感受,表达效果有何妙处?
“我”的惊恐害怕
……自觉慢了一下,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
得,命在天上!”
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
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
绞而成,磨得赛刀。
倒上去抓住。……(第18段)
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
紧索。
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第20段)
小 结
1.
对怒江大峡谷多感官多角度的环境描写,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高峻险恶,也正面衬托了马帮汉子的勇猛无畏。
2.
对牛溜索前后惊恐失态的描写,反面衬托了马帮汉子的勇猛无畏。
3.
“我”溜索前后的惊恐与害怕,与马帮汉子们的从容不迫与沉着稳重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汉子们的勇猛无畏。
探究:如何理解《溜索》的作品主题?
本文讲述马帮汉子飞渡峡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峡谷的孤悬、高峻、险恶,也表现了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不迫、英勇无惧的姿态。作者借马帮汉子粗犷豪迈、勇敢无畏的精神:
1
赞扬了人类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2
赞美了在自然面前,人类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文中语句 语言特点
①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
声音里。
善用动词,用词准确生动,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的急速迅猛的特点。
②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
慢流向那个山口。
善用比喻,“极稠的粥”展现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写出了马帮的阵势和密度。
③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
漫声道:“不消。”
④嗖地一下小过去。
余下的汉子漫声道:“不消。”
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
文笔洗练,语言干净,对白简洁,却鲜明地突出了马帮汉子的彪悍而朴讷。
善用方言俚语,有乡野气息,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
请品读下列语句,感受作者阿城的语言特色
语言简洁明快,善用动词和比喻,爱用方言俚语。
品味语言特色
①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
声音里。
②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
慢流向那个山口。
③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
漫声道:“不消。”
④嗖地一下小过去。
余下的汉子漫声道:“不消。”
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
从《溜索》看笔记小说的艺术特征
笔记小说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拓展延伸
多写世俗社会中的凡人小事,多截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一个局部或
①善于抓住人物的面貌特征(如眼神、脸色等)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用词极为准确。如《溜索》中对首领的勾勒:首领眼睛细成一条缝……腮上绷出筋来。“细、绷”二字便将马帮首领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善用动词和比喻,语言简洁明快,对话简省,爱用方言俚语,充满人情味。
知识链接:
艺术特征:
内容上:
1.
人物塑造:
2.
语言特色:
3.
如《溜索》中截取了马帮汉子溜索过怒江大峡谷的片段。
一个细节。
②通过人物简短对话、细节动作刻画人物性格。如《溜索》中通过首领和汉子们的简短对话,马帮汉子溜索时熟练的动作,表现其勇猛无畏。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