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根据提示背诵第一段。
温故:
鱼,我……;熊掌,亦……。二者……,舍鱼……。生,亦……;义,亦……。二者……,舍生……。生……,所欲……,故……;死……,所恶……,故……。如使……,则……?使……,则……?由是……,由是……。是故……,所恶……。非……,人……,贤者……。
回顾第一段的论证过程。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二段
wéi
( )
( )
dān
借助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红色字词的读音和解释。
xiàng
( )
wéi
( )
wéi
( )
( )
gēng
( )
cù
( )
xiè
( )
wèi
( )
wèi
( )
wèi
( )
wèi
一
箪
食
,
一
豆
羹
,
得
之
则
生
,
弗
得
则
死
。
呼
尔
而
与
之
,
行
道
之
人
弗
受
;
蹴
尔
而
与
之
,
乞
人
不
屑
也
。
万
钟
则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
,
万
钟
于
我
何
加
焉
!
为
宫
室
之
美
、
妻
妾
之
奉
、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与
?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
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可以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对照上面译文订正自己的翻译。
1
“一箪食,一豆羹”“万钟之俸”分别讲述了什么事?
2
怎样理解文中“本心”的含义?
本文探究:
3
第二段是如何论述中心论点的?
结合第二段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
1
“一箪食,一豆羹”
不食嗟来之食
辨礼义
孟子
“万钟之俸”
“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万钟之俸
舍生取义
不食嗟来之食
舍利取义
今者
辨礼义
孟子
“万钟之俸”
不辨礼义
2
本心
亦可以已
失其本心
羞恶之心
是心
舍生取义之心
3
第二段举例论证
正面
举例论证
反面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
勿失
本心
重礼尚义
见利忘义
行路之人、乞人
不屑嗟来之食
正面
舍生而取义
道理
论证
类比
反面
正面
人皆有是心
贤者能勿丧
提出论点
举例论证
义重于生
生重于义
结论:
有不用
有不为
反面
重礼尚义
见利忘义
勿失本心
1
本文以“孟子曰”一语贯之,没有争辩对话,散文气势充沛、议论犀利。
2
本文第1段,选取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逐步深化。
3
第2段,由三字短句起始,节奏加快,情绪高昂,议论汪洋恣肆。
体会文风:
1
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来源及影响。
问题探究: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孔曰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生,亦我所欲也。”
2
今天,如何理解孟子的“舍生取义”?
问题探究:
个体生命
1
家国大义
舍生取义
个体生命
2
理想信念
择生
择死
以生践志
以死明志
个体生活
3
生活小利
舍利取生
日常生活中的义与利
4
义中求利
作 业
完成全文的背诵和书后的相关思考题。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