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课件(2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21 15:2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新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入大海。这场“核”水之患,始于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灾难性核泄漏,严重程度和“切尔诺贝利”是同一级别。经10年积累,核污染水量已达至少125万吨。若排放,57天可废掉半个太平洋,10年就蔓延全球海域。
思考:日本这一举措的影响及国际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主要形式 举  例
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 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 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2.主要形式
3.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
(1)根本原因
(2)主要趋势
地区 影  响
输出国 减少了输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
接受国 使污染接受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4.主要影响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巴塞尔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1)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
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2)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3)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2.我国采取的措施
角 度 措  施
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法律 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环境监管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环境标准 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贸易 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探究】污染物跨境转移和国家安全
材料:2019年,全国海关打击洋垃圾走私入境,侦办废物走私犯罪案件372起,查证涉案废物76.2万吨。通过持续打击整治,洋垃圾走私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多达5 000万吨,其中75%的电子垃圾没有经过正规回收处理,绝大部分被非法输往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当地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思考:(1)污染物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跨境转移
(2)污染物跨境转移怎样影响国家安全
(3)我国应如何防控污染物跨境转移
【提示】(1)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2)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被转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进而引发输出国与被转移国家之间的矛盾或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对双方的国家安全均造成影响。
(3)要从法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总结】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形 式 后  果
河流、海洋或大气自然流动 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国际贸易 把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送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国际投资 发达国家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总结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污染物随河流、海洋或大气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2)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危害
特点 危  害
直接性 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体健康
长期性 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全球性 长期积累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总结】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国际合作——《巴塞尔公约》
(2)我国的防控措施
项 目 内  容
国际贸易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制度建设 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资源利用 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公众参与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当堂检测
2011年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里氏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2.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日本地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科技水平高,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较高。第2题,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核泄漏辐射污染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展,日本东部海域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盛行风也是导致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的原因。
每年人类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将许多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从而引起海岸及污染海域自然环境的变化。2015年5月19日下图中A地附近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导致超过75.7立方米原油泄漏流入大海。据此完成3~4题。
3.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①海洋生物死亡增加 ②海水吸热量增多 ③空气变干燥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⑤降水增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4.下列国家近海海域受此次原油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  )
A.加拿大 B.日本
C.菲律宾 D.墨西哥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油膜覆盖阻隔了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会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空气变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第4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本次石油泄漏海域位于美国西海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墨西哥受此次原油泄漏的影响最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太平洋中有一个“垃圾旋涡”,基本上是由浮动的废弃塑料物品和碎片构成。据研究人员统计,全球每年产生2.6亿吨塑料制品,其中10%以垃圾的形式被抛进大海,而太平洋上这处“垃圾旋涡”是最集中的垃圾场,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中心最厚处达到30米。这种“垃圾旋涡”所产生的危害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简要描述“垃圾旋涡”出现位置的大致范围,分析大量塑料垃圾的来源。
(2)参与构成“垃圾旋涡”巨大水流运动的洋流有哪些
(3)分析太平洋“垃圾旋涡”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
(1)“垃圾旋涡”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以北回归线附近为中心。
大量塑料垃圾随河流进入海洋;海洋船只等抛弃的废弃物,随洋流运动进入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域。
(2)参与构成“垃圾旋涡”巨大水流运动的洋流有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3)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大面积聚集于海域,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长,导致一些鱼类和海鸟中毒死亡,以海产品为食的人类也会受到危害;对海洋航运造成影响;影响海洋渔业捕捞;等等。
感谢观看,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