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三年(2020-2022)小升初语文卷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
04古诗文默写
古诗文默写(共4小题)
(2022 虞城县)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竹石)中点明竹子生活环境的诗句是 , 。这首诗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高尚品质。
(2)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说到变革创新,他引用了“ ,不必法古; , ”这句古语。
(3)《匆匆》是一篇 ,作者 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采用了 的表达方法,文章紧扣“ ”二字,细腻地描写了 ,表达了 。
(4)我向同学推荐《 》这本书,我的推荐理由是 。
(2021 夏邑县)中华诗词瑰丽无比,包罗万象。诗中有美美的景,如“ ,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有浓浓的情,如“今夜月明人尽望, ”;诗词可以托物言志,如“ ,要留清白在人间。”也可以寄托情怀,如“何当金络脑, ”;诗词既可用来祝福激励,如“ ,天下谁人不识君”,又可用来警示劝勉,如“少壮不努力, ”……
(2021 民权县)古诗文默写。
(1)《马诗》中“ , ”两句诗展现出了一片富有特色的平沙如雪、冷月如钩的边疆战场景色。
(2)送别诗各有各的妙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对老朋友远行不舍的诗句是“ , ”;而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对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 ”。
(3)祖宗疆土, ,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4)“良药苦口利于病, ”,每个人都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5)虽然与陈博士交谈的时间很短,但是我受益匪浅,觉得胜过读许多年的书,真是“ , ”。
(2020 夏邑县)古诗词名句的积累和运用。
(1)古诗词是一幅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 ”的神奇与梦幻;古诗词是一首歌,这歌是“阳春布德泽, ”的赞美与珍惜。诗中有凛凛的浩然正气:“ ,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有铮铮的刚劲风骨,“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也有“ ,脉脉不得语”的离恨愁思。
(2)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A.良药苦口利于病, 。
B. ,胜读十年书。
C.路遥知马力, 。
D. ,子欲养而亲不待。
E.青,取之于 。
课文理解(共3小题)
(2022 柘城县)(1)《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 , ”。
(2)诗歌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璀的明珠,从“春城无处不飞花, ”我知道了过去 节不能生火做饭;从“红军不怕远征难, ”体会到了红军 的精神。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4)苏轼的《浣溪沙》中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抒发的感情类似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 。”
(5)“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质朴的歌唱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树欲静而风不止, 我们要经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时表达对父母的爱。
(2021 睢县)课内积累。
(1)本学期,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 (四字词语)的鲁滨逊;我还知道马克 吐温笔下经历了多次历险的调皮男孩 (人名)。
(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 。”
(3)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
(4) ,事非经过不知难。
(5)在一次外出游玩时,我发现一棵长在岩石上的大树,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不禁想起了郑燮“ , ”的诗句。
(6) ,草色遥看近却无。
(2022 永城市)根据积累填空。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问其故……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
(2)树欲静而风不止, 。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
(4) 出深山,烈火 若等闲。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古诗文默写(共4小题)
(2022 虞城县)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
(1)《竹石)中点明竹子生活环境的诗句是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首诗运用了 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 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的高尚品质。
(2)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说到变革创新,他引用了“ 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 不必循旧 ”这句古语。
(3)《匆匆》是一篇 散文 ,作者 朱自清 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采用了 首尾呼应 的表达方法,文章紧扣“ 匆匆 ”二字,细腻地描写了 时间消逝的踪迹 ,表达了 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
(4)我向同学推荐《 神笔马良 》这本书,我的推荐理由是 《神笔马良》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儿童文学瑰宝。神笔马良在国内家喻户晓,马良形象深入心。马良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智慧、勇敢和正义的化身。这个故事简单有趣,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
【解答】(1)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首诗借石抒发志向,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高尚品质。
(2)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意思是人们应该基于当下现实,如果百姓能够获益,不必效法古代规定;如果能把事做得体,也不必遵循俗法。
(3)《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采用了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描写了时间消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应先答出自己要推荐的书名,然后可结合书的内容、人物形象等说说自己的推荐理由。语句要通顺。
故答案为:
(1)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托物言志 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2)苟利于民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3)散文 朱自清 首尾呼应 匆匆 时间消逝的踪迹 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神笔马良《神笔马良》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儿童文学瑰宝。神笔马良在国内家喻户晓,马良形象深入心。马良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智慧、勇敢和正义的化身。这个故事简单有趣,语言生动,通俗易懂。
(2021 夏邑县)中华诗词瑰丽无比,包罗万象。诗中有美美的景,如“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中有浓浓的情,如“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词可以托物言志,如“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也可以寄托情怀,如“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诗词既可用来祝福激励,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又可用来警示劝勉,如“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解答】依次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唐代李贺的《马诗》,唐代高适的《别董大》,汉乐府《长歌行》。
故答案为: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不知秋思落谁家 粉骨碎身浑不怕 快走踏清秋 莫愁前路无知己 老大徒伤悲
(2021 民权县)古诗文默写。
(1)《马诗》中“ 大漠沙如雪 , 燕山月似钩 ”两句诗展现出了一片富有特色的平沙如雪、冷月如钩的边疆战场景色。
(2)送别诗各有各的妙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表达对老朋友远行不舍的诗句是“ 劝君更尽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故人 ”;而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中表达对友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
(3)祖宗疆土,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
(4)“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每个人都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5)虽然与陈博士交谈的时间很短,但是我受益匪浅,觉得胜过读许多年的书,真是“ 听君一席话 , 胜读十年书 ”。
【解答】(1)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
(2)分别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宋代王观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3)出自《宋史 李纲传上》。
(4)出自《史记 留侯世家》,意思是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
(5)“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出自《增广贤文 上集》,意思是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
故答案为:
(1)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2)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3)当以死守;
(4)忠言逆耳利于行;
(5)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2020 夏邑县)古诗词名句的积累和运用。
(1)古诗词是一幅画,画中是“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的神奇与梦幻;古诗词是一首歌,这歌是“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的赞美与珍惜。诗中有凛凛的浩然正气:“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有铮铮的刚劲风骨,“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中也有“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离恨愁思。
(2)把下列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A.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
B. 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C.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
D.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E.青,取之于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解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出自汉代乐府诗《长歌行》。“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头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竹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出自汉代乐府诗《迢迢牵牛星》。
(2)A.“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但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但却能帮助人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以此来告诫子女行孝要及时,趁父母亲健在的时候关心关爱他们,而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E.“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故答案为:
(1)燕山月似钩 万物生光辉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磨万击还坚劲 盈盈一水间;
(2)A.忠言逆耳利于行;B.听君一席话;C.日久见人心;D.树欲静而风不止;E.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课文理解(共3小题)
(2022 柘城县)(1)《学弈》中描写其中一人“三心二意的学棋态度”的句子是“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2)诗歌是历史长河里的一颗璀的明珠,从“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我知道了过去 寒食 节不能生火做饭;从“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会到了红军 不屈不挠 的精神。
(3)《十五夜望月》中委婉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4)苏轼的《浣溪沙》中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抒发的感情类似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 。”
(5)“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质朴的歌唱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们要经常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及时表达对父母的爱。
【解答】(1)考查文言文默写。选自《学奕》;
(2)分别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
(3)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4)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
(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故答案为:
(1)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2)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屈不挠;
(3)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4)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5)子欲养而亲不待。
(2021 睢县)课内积累。
(1)本学期,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 不畏艰难 (四字词语)的鲁滨逊;我还知道马克 吐温笔下经历了多次历险的调皮男孩 汤姆 索亚 (人名)。
(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 或轻于鸿毛 。”
(3)苟利于民, 不必法古 ;苟周于事, 不必循旧 。
(4)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5)在一次外出游玩时,我发现一棵长在岩石上的大树,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不禁想起了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根原在破岩中 ”的诗句。
(6)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答】(1)学习《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家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不畏艰难的鲁滨逊的形象。阅读马克 吐温的《汤姆 索亚历险记》,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经历了多次历险的调皮男孩汤姆 索亚。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出自汉代司马迁《报任安书》,意思是:人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于汉朝刘安的《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出自《增广贤文》中的勉联,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故答案为:
(1)不畏艰难;汤姆 索亚;
(2)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3)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
(4)书到用时方恨少;
(5)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6)天街小雨润如酥。
(2022 永城市)根据积累填空。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 辩斗 ,问其故……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 多知乎 ?”
(2)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 薄雾 ,被初阳 蒸融 了。
(4) 千锤万凿 出深山,烈火 焚烧 若等闲。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
【解答】(1)选自《两小儿辩斗》;
(2)选自《孔子家语 卷二,致思第八》;
(3)选自《匆匆》;
(4)选自《石灰吟》;
(4)选自《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故答案为:
(1)辩斗 多知乎;
(2)子欲养而亲不待;
(3)薄雾 蒸融;
(4)千锤万凿 焚烧;
(5)休将白发唱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