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堂导入
评价目标
自主学习
思维导图
中考演练
汉
课堂导入
2、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1、了解淝水之战的概况和影响。
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
3、分析魏晋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原因,了解民族融合的表现和影响。
(1)382年,前秦武力统一北方
1、背景:
(2)前秦企图南下灭东晋,统一中国
战争时间 383年
交战政权 前秦 VS 东晋
交战民族 氐 VS 汉
主要人物 苻坚VS 谢安
著名典故 投 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战争结果 前秦战败,之后前秦瓦解,北方再度混乱
2、战争概况:
前秦武力征服失民心
3、前秦失败原因
评价任务一:淝水之战
温馨提示:2分钟快速阅读教材,
找出答案 ,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前秦王苻坚任
用王猛为相。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史海冲浪:
战后分析:为什么前秦拥兵87万,东晋仅8万却兵败呢?(请从民心、战术、领导人等多方面分析)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应团结一致, 凝心聚力,才能一统天下。
前秦
东晋
民族矛盾严重,军心不齐。
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战线过长,长途跋涉……
团结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
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以逸待劳……
感悟:
合作探究
北魏(鲜卑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孝文帝(拓跋宏)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
迁都洛阳(494年)
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人物
背景
目的
措施
性质
影响
迁都
推行汉化
评价任务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拓拔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崛起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
平城
洛阳
迁都洛阳
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孝文帝改革
都城平城,地处偏远,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吸收
汉文化制度。
胡服俑
汉服俑
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
《北魏文官俑》
——孝文帝改革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楼 楼
邱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赖 贺
独孤 刘
改汉姓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
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
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
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通汉婚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语言
服饰
姓氏
婚姻
政治
归纳整理
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 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这些改革措施起到怎样的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融合和进步。
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灭亡。
你的看法呢?
辩一辩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胆识的改革家。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判断的标准: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用汉制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学汉礼
历史作用: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 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高潮
1、民族交融的表现:
(1)内迁各族与汉人杂居,过定居生活
(2)向汉人学习农技,从牧业生产转为农业生产
(3)内迁各族实行汉的君主专制制度
(4)汉人学习各族的牧业经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
(5)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汉人喜爱
2.北方民族交融的影响:
①民族隔阂趋于消除,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②北朝后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③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点:
民族政权分立,民族融合
温馨提示:2分钟快速阅读教材,
找出答案 ,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评价任务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
黄河流域(中原地区)
交融方式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汉族人民
内迁各族
生产方式:内迁各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内迁各族学习畜牧经验
政治制度: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仿汉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社会习俗:互相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渐少
特点
民族融合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穿汉服的少数民族贵族
生 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衣
音乐和舞蹈
文 学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中华文明
汉族
匈奴
鲜卑
羯
羌
氐
……
材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
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③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请思考,北方民族大交融有怎样的影响?
北魏统
一北方
出现
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
帝改革
促使
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加速
措施
思维导图
1.(2021·四川宜宾市·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A
中考演练
2、(2021·湖南中考真题)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B
3、(2021·江苏中考真题)《魏书.任城王传》记载:“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材料可知,下列说法不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
A.平城文化落后
B.北方各民族交融加强
C.平城中守旧势力强大
D.洛阳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