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21 17: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a-23 S-32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欲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
A.加肥皂水 B.静置沉淀 C.加入明矾 D.加热煮沸
2.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B.部分结冰的蒸馏水属于混合物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3.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我国的“节水标志”是( )
古人用雌黄(As2S3)加水混合后涂在纸上来修改文字,成语“信口雌黄”就来源于此。雌黄中S的化合价为-2,则As的化合价为( )
+1 B.+2 C.+3 D.+4
利用蒸发、冷凝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获取淡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蒸发时,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B.蒸发时,海水的质量增大
C.冷凝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不变 D.冷凝时,淡水的体积不变
6.“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如果长期过量吸入“笑气”,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笑气”的化学式为( )
A.N2 B.N2O C.N2O3 D.NO2
7.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C60-60个碳原子 B.202-2个氧分子
C.Fe2+-1个铁离子 D.3N-3个氮元素
8.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实验说明水由H2和O2组成
C.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H2+O2
D.a管收集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9.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可表示氧化物的是( )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自过滤”器,能在无人在场的情况下顺利实现过滤,其中装置的关键是导管a的设计,下列设计能达到“自过滤”目的的是( )
A.导管a的上端应该在圆底烧瓶中的液面以上,下端应在漏斗中的滤纸边缘以上
B.导管a的上端应该在圆底烧瓶中的液面以下,下端应在漏斗中的滤纸边缘以上
C.导管a的上端应该在圆底烧瓶中的液面以上,下端应在漏斗中的滤纸边缘以下
D.导管a的上端应该在圆底烧瓶中的液面以下,下端应在漏斗中的滤纸边缘以下
11.锰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较多。下列化合物中,锰元素为+2价的是( )
A.MnO2 B.KMnO4 C.K2MnO4 D.MnCl2
12.下列四种物质中,所含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S B.H2S C.SO3 D.H2SO3
13.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含有的黄酮素(C15H10O2)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酮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C.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
D.1个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4.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a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
D.转化c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5.某固体混合物由硫化钠(Na2S)和亚硫酸钠(Na2SO3)两种物质组成。已知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46% C.50% D.78%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16.(6分)(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一氧化氮分子: 。 ②2个硫原子: 。
③3个钠离子: 。 ④标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 。
(2)2NH3中的“2”表示 。
Ca2+中的“2”表示 。
17.(5分)水是生命之源。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 。
(2)从江河等水源取出的水经静置、沉淀、 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色素和异味。
(3)鉴别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 ,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8.(8分)现有①氧气;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红磷;⑤水;⑥氧化镁;⑦氯化钠等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有 ,属于氧化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19.(7分)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如图1所示,为净化雨水,小刚自制了一个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的作用是 该净水器得到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某同学用图2所示的装置过滤黄泥水,其中缺少的仪器是 ,作用是 ,过滤后发现烧杯中的液体仍然浑浊,你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3)已知“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则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 (填字母)。
(4)我国是淡水资源非常有限的国家,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的是 (填字母)。
A.洗手擦香皂时不关上水龙头 B.用洗菜水浇花
C.用洗衣水冲厕所 D.用自来水不断给西瓜冲水降温
20.(7分)五种物质A、B、C、D、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下图所示的转化。
已知A、C均为无色液体,B为黑色粉末。
(1)请推断五种物质,写出部分物质的名称:A 、C 、D 、E 。
(2)B在反应中作 。
(3)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1.(6分)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将“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装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质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
(1)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 (填化学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一:水通电分解实验。
如图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该气体为 (填物质名称)。
实验二:“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法收集“易燃空气”,然后分别将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3)用排水法收集“易燃空气”时,当试管集满气体后,用 ,再将试管移出水槽。
(4)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
(5)工业上可使用“易燃空气”作燃料,点燃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22.(9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A B
图二 图三
(1)图1中,加入的物质A是 (填物质名称),作用是 。
(2)图1操作①②③中操作②对应图2中的装置 (填字母),所用试剂的名称为 。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写名称)。
(3)花园内的雨水渗透井,利用多孔结构和碎石纱布的辅助拦截雨水中的泥沙,此过程类似于图1操作①②③中的其中一种操作,该操作的名称是 ,再将净化后的雨水汇入河湖中。
(4)用图1操作①②③中的其中一种操作可将硬水软化,该操作对应图2中的装置 (填字母)。
(5)图3所示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该实验中,与两个电极相连的玻璃管a、b中,玻璃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方法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7分)
23.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目前市场上补钙药品很多,某种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钙片
【药品规格】每片含CaCO30.62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2次
(1)CaCO3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为1g,则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5 DDDCA 6-10 BBACC 11-15 DCCBB
16.(1)①3NO ② 2S ③ 3Na+ ④
(2)2个氨分子 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17.(1)节约用水 (2)过滤 吸附 (3)肥皂水 煮沸
18.①④ ③⑤⑥⑦ ⑤⑥ ②
19.(1)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混合物 (2)玻璃棒 引流 滤纸破损(答案合理即可)
20.(1)过氧化氢 水 氧气 氢气 (2)催化剂
(3)
21.(1)H2 (2)木条燃烧更旺 氧气 (3)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将试管口朝下 (4)10%~70% (5)检验其纯度
22.(1)明矾(答案合理即可) 使水中悬浮物沉降
(2)B 活性炭 蒸馏 (3)过滤 (4)A
(5)氢气(或H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a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若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则气体是氢气
23.(1)40% (2)25%
(3)解:每片含钙元素的质量为,每次1片,每天2次,则每天摄入钙元素的质量为0.25g×2=0.5g。
答: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摄入钙元素0.5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