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和实验活动感受摩擦起电,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通过实验,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会使用验电器检验是否存在电荷。
4.通过复习分析,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实质。
5.联系实际,了解静电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应用。
2.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摩擦起电的原因及其实质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一、摩擦起电现象
探究活动1:利用准备的物品进行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
2.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 (会、不会)掉下来。
3.阅读课本。
填一填: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 或者说带了 。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之间的作用。
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填一填:
1.自然界存在 种电荷,人们把 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把 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思考:如果已知一个物体带了电,我们能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出带电的性质?
活动3.阅读教材
填一填:
1.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 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摩擦起电的实际是 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2.当带电物体与 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 的电荷则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 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另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3.(举例)静电现象的应用:
【课堂练习】
1.A、B、C、D四个带电小球,其中A与B相吸引,B与C相排斥,A与D相排斥。已知D所带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则:A带______电荷,B带______电荷,C带______电荷,D带______电荷。
2.轻质小球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若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A的带电情况是 。
3.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 而带了电,带电体有 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支靠近一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通草球时,发现橡胶棒能吸引通草球。这时通草球带电情况是( )
A.带正电荷
B.带负电荷
C.不带电
D.带正电荷或不带电
5.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纸片,这是由于__ _;当纸片与玻璃棒接触后,会立即从玻璃棒上跳下来,这是因为_ _.
6.用绸子和握在手中的铜棒摩擦后,则铜棒的带电情况是(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 D. 不带电
7、大型的油罐车的层部拖着一条长长的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