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21 16:2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理解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及速率等物理量的概念. 掌握测量纸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 理解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会画v-t图像. 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 通过比值定义法速度,通过实例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通过对比理解平均速度和瞬间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例题与练习题掌握它们的应用. 通过对比理解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用v-t图像描述直线运动的方法. 5.通过实验掌握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方法,了解其他测速原理和方法.
知识点01 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 .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 .
3.定义式:v=.
(1)公式v=中的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2)v=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v大小与Δx及Δt无关.不能认为v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 ,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填“标量”或“矢量”).
(1)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2)方向:物体的 .
【知识深化】
注意:
(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
(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即学即练1】(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Δ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Δx和时间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答案】BCD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v=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能说明速度可由位移Δx与时间Δt的比值来计算,并不是说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故A错误,B、C、D正确.
知识点0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 快慢程度,只能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可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5.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率,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和方向,与一段时间或位移对应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时刻或位置对应
大小 由=求出 v=,其中Δt→0
矢量性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瞬间运动的方向相同 就是那一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联系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2).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比较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定义
标矢性 矢量 标量
物理意义 粗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联系 都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相同 跟位移和路程关系类似,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平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若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为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这是因为平均速度有方向,平均速率无方向.
【即学即练2】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其在70米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 m/s B.9.6 m/s
C.9 m/s D.5.1 m/s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运动中的位移大小为x=100 m,所用时间t=10 s,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v== m/s=10 m/s,选项A正确.
知识点03 速度-时间图像
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用图像来直观表示。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坐标系中的图像即为速度-时间图像或者v-t图像.
v-t图像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即学即练3】10.图甲、乙为两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质点做________运动,乙质点做________运动.(填“加速”“减速”或“静止”)
(2)甲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
(3)甲、乙两质点运动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答案】(1)加速 减速 (2)1 3 (3)相同
【解析】(1)甲图中速度越来越大,乙图中速度越来越小,分别是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2)根据初始时刻的纵坐标可知,它们的初速度分别等于1 m/s、3 m/s.
(3)它们的速度都为正值,说明它们的运动方向都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知识点04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求解平均速度
根据,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两点间的位移△x可以用亥度尺测量出,△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单个时间间隔0.02s的乘积.如图所示,将打好点的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比如共数出n个点,用刻度尺测出第1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x,并算出这n个点的时间间隔,则平均速度 ,式中T=0.02s.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当一段位移△x对应的时间△t很小时,我们可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t中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可以大致表示C点的瞬时速度,即,A、B两点离C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于C点的瞬时速度.然而A、B两点距离过小时,测量误差会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即学即练4】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图示为该同 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s.打点计 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 )
A.1.45m/s B. 0.145m/s
C. 14.5m/s D. 145m/s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B、C、D四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0、1.20 cm、2.90 cm、5.10 cm,则SAB=1.20 cm,SBC=1.70cm,SCD=2.20 cm,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0.145m/s,
故答案为:B.
考法01 速度和速率
【典例1】(多选)如图1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C.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D.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ABD
【解析】物体在AB段的位移为1 m,因此由公式,得,故A正确;物体在ABC段的位移大小为:Δx= m= m,所以 m/s,故B正确;物体做曲线运动,物体在B点的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根据公式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时的瞬时速度,故D正确.
考法02 速度时间图像
【典例2】(多选)如图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
C.t2~t3时间内速度为负,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
D.t3~t4时间内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ACD
【解析】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两者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A对;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速度为正,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B错误;t2~t3时间内速度为负,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C对;t3~t4时间内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D对.
考法03纸带问题
【典例3】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即每0.02 s打一个点)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中x1=7.05 cm、x2=7.67 cm、x3=8.29 cm、x4=8.91 cm、x5=9.53 cm、x6=10.15 cm.
(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2)从A点到G点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F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0.1 (2)0.86 0.98
【解析】(1)由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2)由平均速度公式v=得:
v== cm/s=86 cm/s=0.86 m/s
F点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EG段的平均速度,故有
vF=vEG== cm/s≈98 cm/s=0.98 m/s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多选)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时的速度指平均速度
B.信号沿运动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指瞬时速度
C.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D.台风以36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
【答案】 CD
【解析】子弹击中目标时对应一个瞬间,故为瞬时速度,故A错误;信号沿运动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是一段过程中的速度,故为平均速度,故B错误;列车的最高时速指的是在安全情况下所达到的最大速度,为瞬时速度,故C正确,台风以360 km/h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指平均速度,故D正确.
2.如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 m,一辆汽车用3.2 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若灯杆A的近旁相距0.42 m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 s,则在这段时间里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A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12.5 14 14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v==12.5 m/s,当汽车用0.03 s驶过0.42 m时,因时间较短,可认为汽车在这一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汽车驶过灯杆A时的瞬时速度v==14 m/s.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  )
A.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相等 B.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等
C.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相等
【答案】B
【解析】t=0时刻的速度即为初速度,由题图知,甲物体的初速度比乙的大,故A错误.t1时刻两图线相交,说明甲、乙两物体的末速度相等,故B正确.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乙的斜率较大,故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故C、D错误.
4.用如图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4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的遮光时间为0.04 s,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
A.0.1 m/s B.100 m/s
C.4 m/s D.0.4 m/s
【答案】A
【解析】由于遮光条宽度很小,因此可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当作瞬时速度。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m/s=0.1 m/s,A正确。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该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一半时速度一定是3 m/s
【答案】 B
【解析】物体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指的是瞬时速度,下一时刻的速度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故A错误;由v=知,若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B正确;利用v=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的对应性,C、D错误.
2.明洲同学从家中出发,沿平直的马路以一定的速率走到邮局.发信之后,沿原路以相同的速率返回.设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图中能描述该同学运动情况的v-t图像是(  )
【答案】B
【解析】规定出发时方向为正方向,返回时的速度为负,C错误.由于速率不变,所以D错误;A图表示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
3.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x的单位为m)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x=5+2t3,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v=6t2,该质点在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和t=2 s到t=3 s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A.12 m/s,39 m/s B.8 m/s,38 m/s
C.12 m/s,19.5 m/s D.8 m/s,13 m/s
【答案】B
【解析】质点在0~2 s内的位移Δx1=x2-x1=(5+2×23) m-(5+2×03) m=16 m.质点在2~3 s内的位移Δx2=x3-x2=(5+2×33) m-(5+2×23) m=38 m.0~2 s的时间间隔t1=2 s,质点的平均速度v1==8 m/s,2~3 s的时间间隔t2=1 s,质点的平均速度v2==38 m/s.故选项B正确.
4.对如图打出的一条纸带进行研究,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点未画出),计数点分别为A、B、C、D、E,图中给出了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________ V的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每隔________ s打一个点,图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是________ s。
(2)B点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 m/s。(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220 交流 0.02 0.10 (2)0.25
【解析】(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源是220 V的交流电源,电源频率是50 Hz,每隔0.02 s打一个点,图中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点未画出),则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5×0.02 s=0.10 s。
(2)B点的瞬时速度vB=== m/s≈0.25 m/s。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则物体在前2 s内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m/s,物体在最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   0.75
【解析】前2 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s=+=1 m+ m=(1+) m
故平均速率为v1== m/s
最后2 s内物体的位移x==2 m
故平均速度v2== m/s
物体在全程的位移x′==3 m
故平均速度v== m/s=0.75 m/s.
2.(多选)为使交通有序、安全,高速公路设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是高速公路指示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
B.甲图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路程是25 km
C.乙图中“80 km/h”是指要求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瞬时速度不能超过80 km/h
D.乙图中“80 km/h”是指要求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小于80 km/h
【答案】B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图中“25 km”是指路程,选项A错误,B正确;乙图中“80 km/h”是指瞬时速度,即汽车的瞬时速度不能超过80 km/h,选项C正确,D错误.
3.节能减排经常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假设公交车通过城市十字路口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10 m/s,一辆公交车在距离十字路口50 m的车站停留,乘客上下完后,司机看到红灯显示还有10 s,为了节能减排,减少停车,降低能耗,公交车司机启动公交车,要使公交车尽快通过十字路口且不违章,则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像可能是(  )
【答案】C
【解析】依题意知红灯时间还有10 s,公交车在10 s时要恰好到达路口,此时公交车运动的位移为50 m,又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在10 s时A、B、D图像中的面积大于50 m,即公交车在到达路口时红灯还未熄灭,C图中的面积可能为50 m,且公交车速度小于10 m/s,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
4.如图是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点开始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测得0、1间的距离x1=5.18 cm,1、2间的距离x2=4.40 cm,2、3间的距离x3=3.62 cm,3、4间的距离x4=2.78 cm,4、5间的距离x5=2.00 cm,5、6间的距离x6=1.22 cm(每0.02 s打一次点).
(1)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的速度,并填在表中.
位置 1 2 3 4 5
v/(m·s-1)
(2)根据(1)中表格,在图中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并说明速度变化的特点.
【答案】(1)1.20 1.00 0.80 0.60 0.40 (2)见解析
【解析】(1)打1点时:v1==1.20 m/s,
打2点时:v2==1.00 m/s,
打3点时:v3==0.80 m/s,
打4点时:v4==0.60 m/s,
打5点时:v5==0.40 m/s.
(2)描点并画出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速度均匀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