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音乐,能够找出音乐主题旋律,并能哼唱音乐主题。
2.能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如:大管、圆号、大提琴的音色属低沉。
3.能够听辨出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情绪等。
教学重点难点:
1.能通过分析音乐,掌握曲式结构A-B-A’。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音乐内容。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近今天的音乐课堂,我们一起聆听一首描述早晨景色的音乐,你能想到的什么画面?(播放第一部分)
生:初次完整聆听音乐第一部分。
生:海浪的声音、太阳升起......
新授课:
(第一段音乐)
1.师:同学们说的很好,同样的音乐听出了不同的感受。这是一首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在1988年创作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描述大海边早晨的景色,刚才听到的音乐中有一段旋律总在重复,老师来弹一弹,同学们跟琴唱唱。
生:跟琴唱。
边画旋律线边唱。
2.师:同学们刚才唱的这段旋律是乐曲的主题旋律,现在再来感受一下音乐主题走向是怎样的?
生:高低起伏的......
3.师:那我们再来感受这段音乐中让你最深刻的是那段?
板书:1.
2.
生:聆听...
4.师:说的真好,对音乐有个性的理解。让我们再来听一听,音调有什么变化?(做升高,力度渐强的手势)
生:音调越来越高,力度越来越强。...说明了清晨的太阳冉冉升起。
5.师:那我们一起来聆听,谁能说出音乐主题是哪些乐器担任的呢?我们给排一下序好吗?
生:主奏乐器:长—双—长—双........
小结:主题音乐不断的进行变化和发展。
(第二段音乐)
师:我们听一听音乐还有哪些变化?
生:聆听音乐,用手势表现强弱。
答:波折特别大,音乐起伏大;
像是海浪一浪推一浪;.....
师:音乐不断地渐强,表现了什么?
生:太阳不断升起重现大地,光芒四射的场景。
(第三段音乐)
师:再仔细听一听第三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出示旋律线谱)
师:你觉得那部分音乐最好听?为什么?
生:圈圈线...
师:我们看看演奏家们是怎么演奏的?(放第三段视频)
师:演奏家们用颤音的技巧来演奏的。
三、聆听全曲
师:我们在来听一听每个乐段演奏的乐器,看看你喜欢哪种乐器可以模仿一下。
(播放全曲的视频)
生:看视频
师:同学们这些乐器的音色那些事低沉的呢?
生:大管,大提
师:这些乐器中长笛、黑管、双簧管属于木管乐器;小号、圆号属于铜管乐器;大提琴、小题琴属于弦乐器。
总结全曲:
师:这首音乐从头到尾运用了不同的力度表现清晨的太阳冉冉升起,光芒照射海面是灿烂景象,乐曲为三段体结构。
达标与检测:
乐段 力度 音调 情绪
聆听全曲,完成表格。
第一段 力度不断渐强 音调升高 情绪激动
第二段 力度由弱到强 音调起伏较大 情绪热烈
第三段 力度时强时弱 音色低沉 情绪平缓而宁静
结束语:
师:由乐器表现的清晨是如此的生动,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也来表达一下清晨的旋律吧!
师生演唱歌曲《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