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唱歌 法国号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唱歌 法国号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0-21 21: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法国号 课型 唱歌
教材分析
《法国号》是一首节奏规律,圆舞曲风格的法国名歌。F大调,四三拍,歌曲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轻快跳跃和优美舒展的旋律交替进行,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对法国号的喜爱,夸赞。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体验感受创造的能力已经增强,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引导其主动参与音乐,使其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手段、不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歌曲,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歌曲,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感受歌曲层次的审美,能够表达出小乐手的自豪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仿、听唱,律动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合作中学会歌曲。
知识与技能 认识法国号的外形及音色,懂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能通过补充乐句和声势练习来丰满歌曲,感受歌曲层次的美,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的特点,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圆滑线的演唱方法,指导学生连贯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钢琴 奥尔夫乐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律动导入,激发情感二、视听结合,直观感受1、出示圆号实物图片,作简单介绍2、模仿演奏姿势,感受音色特点三、自主体验,新歌学唱1、多角度聆听,感受三拍子旋律2、再次聆听乐曲,感知音乐的情感情绪3、、声势伴奏,感受三拍子强弱规律。4、学习三拍子舞步,感受其荡漾的美。四、审美体验,学唱歌词1. 设疑启思,初听歌曲2,多角度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中法国号的声音特点3.角色互换,多方位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4、出示图形谱,分析歌曲,示范与手势结合,启发学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5、利用图形谱,解决圆滑线的正确唱法。完整演唱歌曲五、巩固深化,审美怡情1、启发有感情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表达音乐的美3、声动结合,共同演绎歌曲六、拓展升华,合作创编七、课堂小结 播放《小小音乐家》,学生音乐律动。师:歌曲中的小音乐家都会演奏哪些乐器?小朋友们会演奏哪些乐器呢?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种乐器,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师:它的形状是圆形的,所以叫做圆号,由于法国人对它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所以又叫“法国号”师:法国号是用嘴吹的铜管乐器,用左手按键,右手拖着喇叭口,下面我们也来学一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法国号会吹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请同学们仔细听,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法国号音色圆润。体积比较大,音色还比较低沉,浑厚。)师:法国的小音乐家们可喜欢法国号啦,下面请我们来欣赏一首他们用法国号吹奏的的乐曲。(聆听圆号演奏的《法国号》)师:小朋友听得都很专注,我们来扮演一下法国的小音乐家吹一曲法国号,那你们觉得你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吹奏呢?师:这首歌曲的节拍听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韵味,你知道是几拍子的吗?(教师随音乐做三拍子拍手律动)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教师带领学做三拍拍手律动,感知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师:刚才小朋友们用拍手来表示三拍子的强弱,现在我们用脚步走一走,感受三拍子的舞步特点,像什么?(双手叉腰,左右左示范,启发学生说出三拍子舞步的特点)师: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找一找飘荡的感觉吧!师:真棒,老师还知道有一首法国号的歌曲呢,,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唱了什么?师:歌曲中法国号发出了“嗡 吧 吧”声音,我们能模仿下吗?师: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中法国号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用轻巧自然的声音模仿“嗡 吧 吧”,掌握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师:我们能不能跟着歌曲模仿下法国号的声音?你们来演唱法国号声音的部分,老师演唱歌词部分第二遍,教师模仿法国号的声音部分,学生演唱歌词部分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老师的手在做什么?(边唱边划出旋律线) 师:请你们跟随老师来试试?(出示图形谱)师:请你观察前三个乐句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对比第一乐句及第二乐句的不同师:老师发现啊,歌曲的最后一句和前面有不一样的地方?师:那这里应该怎么唱呢?教师弹琴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圆滑线的唱法)师启发学生用轻快自然的的声音演唱歌曲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音乐家?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出来的,请你唱一唱。引导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1)补充乐句伴奏,体验歌曲多种层次的美 师:老师请几名学生到前面演唱,请小朋友们仔细听,老师是怎么给他们伴唱的?(教师伴唱进行二声部轮唱)5 3 3 │5 3 3│3 2 3│4 - - │嗡巴巴 嗡巴巴 谁在唱歌引导学生合作,进行二声部轮唱 引导学生加入华尔兹舞步边唱边跳共同演绎歌曲,表现歌曲的美。 师: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为自己喜欢的小乐器创编一首好听的歌曲呢?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新的乐器----法国号。音乐世界充满了神奇,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学到更多的音乐本领,争做一名小音乐家。 学生跟随老师伴着音乐一起律动,基本回答出歌曲中出现了那些乐器。生:手鼓 喇叭回答自己能演奏的乐器,如钢琴,古筝等。学生直观感受,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生:特别像圆形的有的同学还可能说出乐器的颜色及材质。学生有兴趣地模仿圆号演奏姿势学生聆听法国号的音色。生:声音很低沉、浑厚学生初步聆听乐曲的旋律,通过听觉感受乐曲的美学生模仿法国号吹奏,再次聆听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情感情绪。生:自豪的,快乐的。学生观察教师拍手动作,由此回答老师的问题,生1:3拍子生2:第一拍强,后两拍弱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律动,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学生跟随老师做三拍子律动生:像荡秋千生2:像小船在荡漾随音乐一起舞动。学生初听歌曲,熟悉歌词。生:谁在唱歌生2:法国号在唱歌生3:嗡 吧 吧 学生随歌曲模仿法国号的声音生:嗡吧吧 (模仿的声音可能不太轻巧,比较笨重)再次聆听时,学生注意歌曲中法国号“嗡吧吧”比较轻快。生:嗡 吧 吧随歌曲音乐一起模仿法国号的声音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角色互换以便掌握歌曲的旋律生:有时高 有时低生2:声音高了,手就高 声音低了,手就低跟随老师一起边唱边划出旋律线学生根据图形谱能准确说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部分生:第一句和第三句。生1:第二句比第一句很像生2:第二句比第一句稍低学生观察歌谱生:有两个小的连线生:像水波纹一样。(学生演唱第四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生:自豪的 (演唱歌曲)生2:快乐的 (演唱)学生集体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观察教师怎样进行伴唱生:他们先唱,老师后唱的生:老师是从第二个嗡吧吧开始唱的。学生试着进行二声部轮唱,体验歌曲多层次的美学生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学生练习实际,向大家自信,大胆地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并改编歌曲的歌词。学生谈学习的收获 通过律动激发小乐手的情绪,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为歌曲学习奠定情感基础。把抽象的听觉艺术与孩子们的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了“通感”“联觉”的作用。学生在这个活动过程中真切地了解了法国号的形状,大小,声音,演奏姿势。同时学生对法国号的音色的感知,也为如何把握好歌曲演唱风格作了铺垫。通过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从模仿演奏姿势,到声势伴奏,再到走三拍子舞步,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旋律,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三拍子的韵律美,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已经熟悉旋律的基础上,了解歌曲的歌词,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学生通过模仿歌曲中法国号的声音,再次熟悉歌曲的节奏,并且通过模仿“嗡吧吧”的声音,引导学生能用轻巧的声音,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分角色,分段演唱歌曲,使学生能够再次掌握歌曲的旋律,为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旋律线,图形谱,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旋律的走向,音的高低,分析对比旋律的不同,加深对乐句的理解。采用示范并运用手势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水波纹的轻巧的感觉来学习圆滑线演唱技能。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自主理解歌曲的情感,并且能够自主体验歌曲多层次的美感,能够进行二声部的轮唱,并且声动结合自主演绎歌曲。在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实际,向大家自信,大胆地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并改编歌曲的歌词。学生通过创造中体验无穷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做总结。
板书及课件设计
四三拍 强 弱 弱
课后教学反思及改进方法
《法国号》是一首短小精炼,郎朗上口的歌曲。这首歌曲的独特之处是编者借助这样一首小小歌曲,作为学生了解各类乐器及乐队等相关知识的一块“敲门砖”。为此,我积极调动一切有利因素,通过《法国号》的教学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解读人类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和人文知识。课后教学反思: 歌曲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人们夸赞了自己的小伙伴---法国号,表现了自豪的情绪。联系现在社会上琴童很多,但多数孩子学琴都很被动,以“乐器的朋友”这根主线贯穿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增强一名小乐手的自豪情绪。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有效聆听是学会歌曲最基本的方法。本节课通过设计不同的手段与方式,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情境中反复聆听感受歌曲,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法国号,熟悉法国号的音色,同时播放圆号演奏的法国号,利用视、听、律动既让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同时学生在玩中也掌握了四三拍的强弱规律。但是在三拍子律动时,动作没有设计到位,而导致学生跳的时候不得要领,课堂显得较为混乱,接着采用听,唱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感悟音乐的情绪,引导学生自己找一找歌曲中相同的旋律,结合图形谱划出旋律线,了解歌曲中音高的不同,可能由于手势画出的旋律线不太明显,导致学生没有分清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不同。在为歌曲伴唱的环节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所以第二声部伴唱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改进方法:对歌曲的处理还需要再加强,使学生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在划歌曲旋律线的环节,需要设计得更加明确,使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明白歌曲的旋律走向。课堂上的及时评价做得不够,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更加及时,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