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古代诗歌四首
一.试题(共10小题)
1.根据拼音写词语。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 dàn dàn ,山岛 sǒng zhì 。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 xiāo sè ,洪波涌起。
2.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天净沙”是 ,“秋思”是 。
3.马致远, 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4.给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子规啼
5.辨析字形并组词。
杨 郎 洛 涯 沧
扬 朗 落 崖 沦
6.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 家、 家、诗人。
(2)李白,字 ,号 ,唐代著名诗人。
(3)《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 代诗人。
(4)《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其作者是 , 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2)次北固山下
(3)客路青山外
(4)断肠人在天涯
8.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 , , , ; , , , 。
9.默写。
(1)水何澹澹, 。(《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10.阅读《观沧海》,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察图片,根据你阅读本诗的体验,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看到上图的感受。
(2)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他不禁要歌唱起来,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3)古诗词中还有不少含有“海”字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 古代诗歌四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根据拼音写词语。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 dàn dàn 澹澹 ,山岛 sǒng zhì 竦峙 。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 xiāo sè 萧瑟 ,洪波涌起。
【解答】答案:
(1)澹澹 竦峙
(2)萧瑟
2.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都按调填词,但较词明快自由。“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 曲的题目 。
【解答】答案:
曲牌名 曲的题目
3.马致远, 元 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解答】答案:
元
4.给加点的字注音。
碣石 jié 澹澹 dàn 竦峙 sǒng zhì
萧瑟 xiāo sè 子规啼 tí
【解答】答案:
jié;dàn;sǒng zhì;xiāo sè;tí
5.辨析字形并组词。
杨 杨柳 郎 新郎 洛 洛河 涯 天涯 沧 沧桑
扬 张扬 朗 晴朗 落 落后 崖 山崖 沦 沦落
【解答】答案:
示例:杨柳 张扬 新郎 晴朗 洛河 落后 天涯 山崖 沧桑 沦落
6.文学常识填空。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 政治 家、 军事 家、诗人。
(2)李白,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唐代著名诗人。
(3)《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王湾 , 唐 代诗人。
(4)《天净沙 秋思》中“天净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 题目 ,其作者是 马致远 , 元 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解答】答案:
(1)政治;军事
(2)太白;青莲居士
(3)王湾;唐
(4)曲牌名;题目;马致远;元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东临碣石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次北固山下 停泊。
(3)客路青山外 旅客。
(4)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
【解答】(1)句意: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句意:停泊在北固山下。次:停泊。
(3)句意: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客:旅客。
(4)句意: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天涯。断肠: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
答案:
(1)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2)停泊。
(3)旅客。
(4)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
8.结合语境,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
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翠绿的春天,小草萌发,百花盛开,美丽的自然勃发出生机与朝气;火红的夏天,骄阳似火,万物生长,热烈的自然绽放出活力和激情; 金黄的秋天 , 天高云淡 , 果熟稻香 , 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 ; 洁白的冬天 , 水瘦山寒 , 玉树琼枝 , 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
【解答】阅读题干可知需要围绕秋天和冬天进行仿写,第一、五个空要写出属于秋、冬的色彩。第二、三个空要用四字写出秋的特点,第六、七个空要有四字写出冬的特点。第四、八个空分别写出秋、冬的内涵。
答案:
示例:金黄的秋天,天高云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收获着自豪与荣光;洁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树琼枝,沉默的自然孕育着希望与梦想。
9.默写。
(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解答】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峙”的书写)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
10.阅读《观沧海》,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察图片,根据你阅读本诗的体验,用一个词语概括你看到上图的感受。
(2)学习诗歌重在朗读。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了《观沧海》后,对于本诗朗读的讨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朗读时要读出诗歌的情感。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此时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所以应该用比较激昂的语气去朗读。
B.朗读时要重读需要强调的词语。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可以将“临”“观”两字重读,以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朗读时要注意音调的起伏变化。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他不禁要歌唱起来,所以要读得高昂些,前面都要读得低沉些,以突出变化。
D.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本诗是四言古诗,读的时候大多可以两字一顿,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3)古诗词中还有不少含有“海”字的诗句,请你再写出一句。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从景或人的角度概括均可。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朗读语气。
ABD.正确;
C.错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所以读的平淡些就行了。
故选:C
(3)本题考查古诗词的积累情况。古诗词中还有不少含有“海”字的诗句,如:海上生明月;春江潮水连海平等。
答案:
(1)气势磅礴/宏大/慷慨/豪迈/恢弘/踌躇满志/雄心壮志等
(2)C
(3)示例:海上生明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直挂云帆济沧海/沧海月明珠有泪/曾经沧海难为水/海内存知己/海日生残夜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