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第三节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1.识记常见的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掌握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沉积
地貌
喀斯特溶蚀
地貌
溶沟
石芽
峰林
溶斗
孤峰
地下溶洞
石钟乳
石笋
石 柱
钙华
天生桥、落水洞
二、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①喀斯特溶蚀地貌: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现为:
CaCO3+CO2+H2O=Ca(HCO3)2
②喀斯特沉积地貌: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如果受热
或遇周围压强突然变小时,其中溶解的碳酸氢钙
就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塑造新的地貌,
此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Ca(HCO3)2 =CaCO3↓+CO2↑+H2O。
图片来源:
喀斯特—Karst
岩石裸奔的地方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三、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
溶沟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石芽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云南石林就是发育良好的石芽群。
峰林
是指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过100米,远望如林。
孤峰
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的峰林和孤峰地貌发育良好,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峰丛:基部相连并成簇分布的圆锥状或尖锥状石灰岩山峰。
峰林:基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成群簇立的石灰岩山峰。
孤峰: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易误辨析
峰丛
峰林
孤峰
坝子
残丘
溶斗(喀斯特漏斗),
喀斯特地区一种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溶斗下部常有落水洞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黏土或碎石堵塞,就会积水成池。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 Ca( HCO3)2 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 大量逸出,导致CaCO3 沉积,形成钙华。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四、喀斯特沉积地貌:钙华
四川黄龙
钙华五彩池
溶洞与喀斯特沉积地貌
富含 CO2 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在溶洞内,含 Ca(HCO3)2 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 CO2 逸出,从水中析出的 CaCO3 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地下喀斯特地貌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石幔、石帘
石笋、石钟乳、石柱
特点:
1、地表地形崎岖;
2、土层薄,土壤贫瘠/肥力低;
3、地表水缺乏、地下暗河发育;
4、植被稀少;
五、喀斯特地貌分布在?有什么特点?
中国几乎所有的省级行政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南方地区,如: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级行政区。
六、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重要工程选址,如中国天眼等。
②发展特色农业--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较薄,地表水缺乏,不适合农业生产。坝子为当地方言,意思是山间小盆地,因土层较厚,水肥条件较好,适合发展农业生产。
③丰富的旅游资源
④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源,矿泉和温泉还有医疗作用。
4、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不利影响
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
②地形崎岖,地质脆弱,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③地形崎岖,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
课堂小结
读下面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
完成 1—2 题。
1.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 )
A. 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云贵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
A. 地表缺水 B. 土地盐碱化 C. 咸潮危害 D. 洪涝灾害
课堂练习
C
A
典例探究:
古往今来,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沉积作用
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完成 3—4 题。
3.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岩浆作用
C. 流水溶蚀作用 D. 变质作用
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C
C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直、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 100 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其发育在特定的岩溶地质、地貌、气候和水文环境下,是一种独特的喀斯特景观。下图示意天坑形成与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 5—7 题。
5.下列关于天坑发育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岩层断裂发育 ②石灰岩层厚度小 ③岩层产状平缓 ④地下河水位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A
6.巨量崩塌物造成地下河通道的阻塞和改道,会促使流水对岩石 ( )
A. 溶蚀、冲蚀增强 B. 溶蚀减弱、冲蚀增强
C. 溶蚀、冲蚀减弱 D. 溶蚀增强、冲蚀减弱
7.天坑的形成可归结为流水对塌陷堆积物的 ( )
A. 冲蚀作用 B. 溶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A
C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2
第三节
导入:
冰川的“力量”
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30余米。在波罗的海南岸平原上,曾发现冰川搬运而来的巨大岩块,其体积是4千米×2千米×0.2千米,体积之大,令人惊叹!
冰蚀湖
1.识记常见的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2.掌握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一、海岸地貌
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海岸
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海蚀崖
海蚀柱
海滩
离岸堤
沙嘴
沙坝
海蚀平台
注意:地貌名称与图片重要!
海蚀崖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1.海蚀地貌
海蚀柱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
海
蚀
拱
桥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其类型有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潟湖(xì hú)、等。
2.海积地貌
海滩
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海滩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沙嘴
沿岸漂移的沙砾绕过突然转折的岸段,一部分沙砾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一端衔接海岸,一端沿着漂移方向伸延入海的狭长堆积地貌。
离岸堤
激浪流携带的泥沙在没有到达水边线以前就堆积下来,在一定位置上形成的出露水面的堤状堆积体。
(1)海滩是海岸边缘的沙砾堆积体。砾石组成的海滩坡度较大,沙质海滩的坡度则较小。沙质海滩往往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2)水下沙坝是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提示: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与破坏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损毁以及海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典例探究:
1.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A
C
典型例题
2.下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A
二、冰川地貌
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一、冰川分类: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①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
②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
1.冰川的挖蚀作用
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 的岩块的突出部分,可能和冰冻结在一起,冰川移动时把岩石拔出带走,这就是挖蚀作用。
2.冰川的磨蚀作用
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磨蚀作用。
二、冰蚀作用
三、冰蚀地貌:
冰川侵蚀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常见的冰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U 形谷)、角峰和刃脊等。
冰斗
U形谷
注意:地貌名称与图片重要!
角峰
刃脊
四、冰蚀地貌
四、冰蚀地貌
峡 湾
在高纬度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
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国家”之称。2005 年,挪威西峡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冰积地貌
冰积地貌是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堆积地貌因分布位置,物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不同,可以分为冰水扇和冰水河谷、外冲平原、季候泥、冰砾阜和冰砾阜阶地、锅穴、蛇形丘等几类。
课堂小结
探究三 冰川地貌
问题引领
材料 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北欧五国之一,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有“千湖之国”之称,有湖泊约18.8万个。
结合材料探究:
芬兰为什么湖泊如此众多
提示:纬度高,冰川作用强烈,有众多冰蚀湖和冰碛湖。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