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章 人口
1.3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2.1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能够说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区别,理解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所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举措。
根据图文资料,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人口统计图表,说明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表现及应对措施。
1.我们的地球家园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口?对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有着众多的猜测和估算。你对此有何看法
照片中这位婴儿是“地球村”的第70亿位居民,于2011年10月31日凌晨诞生(图1.21)。联合国将这一 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随着“第70亿宝宝"的 降生,地球正式进入了“后70亿人口”时代。一个 问题再次引发世人的关注和讨论。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概念: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来表示。所谓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区域承载力的大小受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假设情景a
假设情景b
饥荒
疾病
污染
资源枯竭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
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自然资源状况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
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
“木桶效应”的道理:资源木桶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着木桶装多少水,也就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首先,人类可以通过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生存,从而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其次,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带来更多的外界资源,也在客观上提高了资源环境承载力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还可能发现新的资源,从而扩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科技水平的提高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要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均消费水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口就要比现在少得多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关系
科技发展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决定消耗数量
影响因素
资源
科技
消费
地区开放程度
社会
经济
其他
因素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思考: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估计
你赞同哪种估计,为什么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二、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能够养活好多少人,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
2、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战略措施
现代社会人口过快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人类要保证合理的人口容量,任务十分艰巨。
措施:
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人口合理容量
三、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主要的突出是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等。
表现: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缓慢
影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医疗、保险等社会支出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及子女养老负担过重等
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和外籍劳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展养老产业;提高社会养老爱老的意识;延迟退休等
三、人口问题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
表现: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过快;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影响: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资源和环境问题
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三、人口问题
3、中国的人口问题
中国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虽然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三、人口问题
3、中国的人口问题
放宽生育政策仍然属于计划生育政策
表现:
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人口素质低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人口流动规模大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人口政策: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经济建设,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积极发展交通和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地就业机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等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有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等。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判读: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值及变化特征→分析变化原因。
1、普通统计图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因形似金字塔而得名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年轻型人口增长特点: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塔形下宽上尖
成年型人口增长特点: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死亡率基本相等,底部变窄,金字塔变瘦变高
老年型人口增长特点: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底部收缩,上部变宽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类型 年轻型(扩张型) 成年型(静止型) 老年型(收缩型)
人口增 长特点 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均衡,出生率、死亡率基本相等 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自然增长率为零或呈负增长
人口变化趋 势及问题 人口会迅速增长,人口压力大,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 人口稳定在零左右的增长 人口缩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
主要分 布地区 多数发展中 国家和地区 发达国家和地区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图中①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计划生育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的大量外迁
图中②处的变化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图中③处可能是战争导致的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纺织工厂建设导致对女性职工需求增加
思考:右图中某年龄段男女比例突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3、三角坐标统计图
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箭头)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
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总和是100%。如上图中星点的三要素构成比重分别约为A—25%、B—47%、C—28%
①
②
③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4、四边形统计图
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沿对角线方向读取即可。如右图:
四、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强化训练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 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水源土壤和气候反映出来;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交通和历史等因素反映出来。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A
A
1.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 .经济发展水平 D.交通
2.四川与西藏大致位于同纬度,环境人口容量四川远大于西藏,其主要差别是( )
A.自然资源 B .开放程度 C.消费水平 D.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