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A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银锭(dìnɡ) 逞办(chěnɡ) 迸射(bèng) 唯唯连声(wéi)
B. 会稽(kuài) 麈尾(zhǔ) 勾当(ɡòu) 强聒不舍(guō)
C. 怨怅(chànɡ) 银箸(zhù) 窥望(kuī) 箪食壶浆(dān)
D. 戗金(qiànɡ) 行货(hánɡ) 喧嚷(xuān) 顿开茅塞(sāi)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重点词语的读音。“顿开茅塞”的“塞”应读“sè”。故选D。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威慑 吹嘘 尴尬 面面厮觑
B. 砒霜 溺爱 嗔怒 不省人事
C. 拜谒 倒坍 陨落 芳草凄凄
D. 愧赧 亵渎 惬意 如雷贯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重点词语字形。“芳草凄凄”应为“芳草萋萋”。故选C。
3. 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志愿者的故事 ,他们因不同的 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 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 。
A. 比肩接踵 缘由 传播 伟大
B. 比肩接踵 理由 播撒 伟大
C. 不胜枚举 理由 传播 高尚
D. 不胜枚举 缘由 播撒 高尚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一空:“比肩接踵”形容人很多或接连不断;“不胜枚举”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志愿者的故事很多”,应填写“不胜枚举”;
第二空:“缘由”意思是原因;“理由”意思是事情为什么这样做或那样做的道理。句中表达的是“他们为何走上志愿者之路”,应填写“理由”;
第三空:“传播”意思是广泛散布;“撒播”一般指把作物种子抛到田地里。与“志愿者精神”搭配,应填写“传播”;
第四空:“伟大”意思是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高尚”意思是道德、品质崇高。句子赞美志愿者的精神品质,应填写“高尚”;
故选C。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 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大脑感知领域进行研究。
C. 这次大型海上编队驶入印度洋,让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海的愿望成为现实。
D. 今年5月,德国的52名文化使者从汉堡出发,开始了横跨欧亚大陆之旅。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的原因”。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 ④②①③⑤ B. ③⑤①④② C. ②③⑤①④ D. ③⑤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排序能力。仔细阅读此段文字,看出此段是有个总起句,是第③句,排除AC。第⑤句紧随其后,解释“循环往复的阅读”。 ②和④句相比,④句放在句末不合适,末尾句应是②。②句与③相呼应,对“循环往复的阅读”的意义作总结。故选B。
6.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各有自己的绰号,指出下面的绰号分别指谁。
(1)赤发鬼:____________
(2)托塔天王:____________
(3)鼓上蚤:____________
(4)及时雨:____________
(5)黑旋风:____________
(6)智多星:____________
(7)神行太保:____________
(8)青面兽: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刘唐 ②. 晁盖 ③. 时迁 ④. 宋江 ⑤. 李逵 ⑥. 吴用 ⑦. 戴宗 ⑧. 杨志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水浒传》的熟悉程度,人名和绰号能够对应,不能张冠李戴。注意“赤发鬼”刘唐、“神行太保”戴宗两人的绰号比较生疏。在课下识记“一百单八将”的绰号时,根据其绰号来历识记。如:及时雨宋江,来历:扶危济困;智多星吴用,来历:聪明;神行太保戴宗来历:跑得快;青面兽杨志,来历:脸上有青记;赤发鬼刘唐,来历:头发赤红;没羽箭张清,来历:暗器厉害,像没有羽毛的箭;九纹龙史进,来历:身上纹九条龙;双鞭呼延灼,来历:使铜鞭;大刀关胜,来历:用青龙偃月刀;扑天雕李应,来历:目似鹞鹰;美髯公朱仝,来历:有好胡须;双枪将董平,来历:用两条枪;行者武松,来历:行者打扮;小李广花荣,来历:箭射得好;金枪手徐宁,来历:用钩镰枪;立地太岁阮小二,来历:不好惹;豹子头林冲,来历:豹头环眼。
7. 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表扬信
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 2 月 25 日乘坐贵公司 13 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下车前发现身 上携带的2万元学费被偷。②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抓住,追回了被偷走的2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④ 。
此致 敬礼
2018 年 3 月 1 日
椰海职业学院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封信中的第___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②. (2)第③句 ③.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④. (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不管是什么应用文,署名和日期必须放在右下角,且一定要记住:署名在上,日期在下。(1)修改语病。第③句成分残缺,残缺主语,所以要在“令”之前加上“的精神”。(3)题干要求写出写信的目的。“表扬信”,特向被表扬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领导致信,以期使其受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发扬光大。所以既然是“表扬信”,就应该要建议孙师傅的所在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同时要运用敬辞“贵”等。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13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林冲答道:“小人是好汉,官司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薛霸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的。”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缚在树上,同董超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董超道:“说甚么闲话!救你不得!”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 ……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发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们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拾了水火棍,扶着林冲,又替他拿了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行得三四里路程,见一座小酒店在村口。深,冲,超,霸,四人入来坐下,唤酒保买五七斤肉,打两斤酒来吃,回些面来打饼。酒保一面整治把酒来筛。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口。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8. 选文叙述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水浒故事,请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9. 对待两个公差,鲁智深要一禅杖打死,林冲却叫:“师兄!不可下手!”两种不同的做法反映了两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0. “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鲁智深的粗中有细。像这样的描写文中还有几处,请找出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11. 对《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有人用成语“逼上梁山”来概括,结合选文中人物的遭遇或对《水浒传》中其他英雄人物的了解,谈谈你对“逼上梁山”这一成语的理解。
【答案】8.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
9. 鲁智深爱憎分明,除暴安良;林冲逆来顺受,息事宁人。
10. 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此处可看出他颇有心计,细心考虑各种情况,提前估计到要发生的事情。
11. 示例:“逼上梁山”指英雄们被逼起义。如鲁智深伸张正义,为救金家父女,打死镇关西,而被缉拿,流浪江湖,被逼上梁山;林冲被高衙内陷害,一味逆来顺受,蒙冤发配后,还想息事宁人,安分生活,却被一再追杀,终于被逼起义。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浒传》经典章节的概括,概括情节时需要注意人物和情节,本篇的主要人物是鲁智深,情节是大闹野猪林。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需简洁。细读文本,然后可概括为: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浒人物的形象特点,根据具体语句和行为可以看出两人的区别,鲁智深面对两个想要谋人性命的公差便要打死,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个爱憎分明,除暴安良的人,而面对想要谋害自己性命的凶手,林冲不想伤害他们的性命,可以看出林冲逆来顺受,息事宁人。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特点,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出关于鲁智深粗中有细的话语或行为。如:鲁智深说“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两个”可知他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可知他粗中有细的特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水浒传》主题的理解。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从原著中选择一个因为不堪忍受而投奔梁山的英雄人物及他的事迹作答即可。本篇文章出现的两个人物都是“逼上梁山”的典范,除了鲁智深、林冲,还有宋江、柴进、杨志等都是被逼上的梁山。如杨志:杨家将后代,但是到了他这一辈家道中落,只是个低级武官。讨好高俅不成,反落得一身债,不得已上街卖刀,斗杀了泼皮牛二,被发配大名府。杨志一直想重振家风,弄个高官当当,落得个封妻荫子,所以他从心里是不反朝廷的。但是在黄泥岗丢了十万贯的生辰纲,无路可退了,只好上了二龙山。后与鲁智深武松一起上了梁山。
(二)(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 (捏、抓、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 (缩、收、取)了回去,往腰里 (放、揣、摆),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12. 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13. 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
14. 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范进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5. 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试举例说明。
【答案】(1)攥 缩 揣
(2)见钱眼开、虚伪做作。
(3)中举后,范进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所以他便得意忘形,变得趾高气扬。
(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举例略。
【解析】
【详解】(1)要求学生熟读文本,在此基础上,选出能够体现胡屠户唯利是图性格的词语即可。
(2)第一空“攥”字,第二空“缩”字,第三空“揣”字,都能体现出胡屠户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虚伪做作、嫌贫爱富、卑劣势利等性格特点。
(3)要求学生结合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变化分析。中举前,唯唯诺诺,一文不值,中举后,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所以称呼发生改变。
(4)要求学生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选文主要是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胡屠户的。如:如“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属于动作描写,“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属于语言描写。
(三)(17分)
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
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小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
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再看时,瘦小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
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
这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
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
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
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
(有删减)
16. 文中加点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17.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18. 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
19. 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6. 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意近即可)
17. 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整个的牛群马帮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
18. (1)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2)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19. (1)“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2)“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3)“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本题作答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经验方面的不同。“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这个“懒懒”是写“我”,因为“我”不知道前面的“雷声”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所以这个“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的心理。“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中的“懒懒”,写的是领队的神情,因为领队了解前面将要发生的情况,用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心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把“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运用了新颖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马帮向前行进的速度极其缓慢的状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开头安排了“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这一内容,通过写鹰来衬托出怒江溜索的凶险,为下文描绘怒江溜索的万分危险蓄势。文章的结尾再次写鹰——“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怒江溜索的凶险,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从文章内容看,文章叙写怒江溜索的相关内容,是“我”的见闻感受,所以文章中的“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因此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从表现文章的主旨来看,“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反应烘托怒江环境的凶险,以“我”的表现来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再者,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虽然在文章中没有出现,但却让人感到叙写的故事更加的真实。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三、写作(3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书里有许多大人物,文学、思想、艺术等等家。在那么多人物中间,要找你们自己的亲人,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每个人的来龙去脉是不一样的,血统也不一样。在你一生中,尤其是年轻时,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我在书中找亲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答案】我在书中找亲属
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仓库。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我爱读书,因为它能是我大开眼界;我爱读书,因为它能丰富我的知识;我爱读书,因为它能陶冶我的情操;我爱读书,因为它能让我走向成功之路……
因为爱看书,我常常废寝忘食。趁着中午放学的时间连忙抱起课外书连午饭也顾不上吃,有时妈妈三番俩次催我吃饭,我就一边看书一边吃饭,每次饭菜都凉了,我总是最后一个吃完,因为书里的世界 太精彩了。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写家庭作业,忽然眼睛瞟了一下书架,书架里整整齐齐的书又吸引了我。我的身体不由自主的走向书架,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我心里想:“少看一会儿,再写作业也不 耽误。”可是时间过得真快,我越看越爱不释手,越看越起劲,把写作业的事情早跑到九霄云外了。过了一会,妈妈进来了,可是我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根本不知道妈妈在我身后。当时妈妈看到我没 写作业,还在看课外书很是气愤说: “你这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不自觉呢 每天不分时候的看课外书,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自己都不知道吗 ”我二话没说赶紧放下手里的课外书,拿起笔立刻写作业 。后来我认真的反省了一下,知道自己做的不对,课外书是可以看的吗,只是自己没把看书的时间合适安排好。从那以后,我不但更爱看书,而且还很有规律的看书。
书,就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教会我许多知识。书,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天伴随着我的左右。所以 ,我爱读书,我爱我的老师和朋友。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在书中找亲属”。题前有一段引导性的文字,是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段话中,诠释了“书中找亲属”的内涵——“要在书中的大人物里,找亲属,找精神源流上的精神血统。”因此,在阅读的书籍中找寻对自己的精神思想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抒写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即可。在作文时,要注意用第一人称来写。文章适合各类文体的写作,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完成作文。
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第1页/共1页